不知你是否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我的恐懼是正常的嗎?只有我感到害怕嗎?我會一輩子這樣嗎?別人也是如此嗎?以前的人都害怕什么?
嬰兒時期害怕與母親分離;到了上學的年紀有學校恐懼癥,考試后害怕自己的成績不好,還可能怕蛇、怕蟲子等。這些恐懼在成年以后可能繼續存在。
生活中存在的危險事物可能成為我們恐懼的對象,但隨著知識和能力的增長,這些恐懼逐漸不具備恐懼的性質了。恐懼具有時代性,很多在古人看來十分可怕的事,如今對我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
當我們感到恐懼時,我們有可能會陷入恐慌。恐慌是人的一種身體反應。恐慌帶來的身體不適感基本都是一時的,只要做好自我調節,或者適應了環境,不適感很快就會自行消失。但如果過分地關注自己的身體感受,就會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擔憂,本來只是輕微的眩暈,就可能聯想到暈厥、休克、死亡等,然后就會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越來越不受控制。
恐懼帶來恐慌,而當你試圖減少恐慌,你也能減少心里的恐懼。要減少對身體反應的關注,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告訴自己身體的不適很快就會過去,可以多做幾次深呼吸,改變換氣過度的狀態。肌肉放松訓練是恢復身體的最好方法,包括握緊—放松拳頭、拉緊額頭肌肉、咬牙—放松、彎腰、拉緊腿部肌肉等放松方式,這些動作能夠讓身體的不舒適感很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