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恐懼

  • 脆弱心理學
  • 顏麗媛
  • 1678字
  • 2025-06-24 16:38:00

恐懼情緒是人類的一種心理本能,對人的生存與發展能夠起到適應性作用。進化心理學家指出,當原始人類在遭遇危險時,就會產生恐懼情緒,從而幫助他們避開危險。如果我們感受不到恐懼,就無法做出逃避的行為,而使自己受到傷害。所以,恐懼也可以看作一種趨利避害的自我防御機制。

美國作家霍華德·洛夫克拉夫特曾在《文學中的超自然恐怖》中寫道:“人類最古老而強烈的情感就是恐懼,而最古老而強烈的恐懼,則源自未知。”確實,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恐懼的產生就是源自事物的未知性。心理學家弗里茨認為:“當人們在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發生改變或失去依靠時,就會產生恐懼感。”對于各種各樣的事物,人們的大腦中會為之建立相應的模型,而建立的基礎在于自我接觸或他人分享的信息,比如父母警告我們遠離火焰或開水等帶有高溫的物體。但是,當一個新事物出現時,我們的認知中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模型,就無法憑借以往的經驗來應對這種新的事物,于是,恐懼感就此產生。

比如,一個人缺乏社交經驗,當他與陌生人接觸或需要當眾回答問題時,就會由于過度緊張而出現動作拘謹、語無倫次等現象。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他可以表現得游刃有余,這種恐懼的情緒只發生在一些正規的場合。這就是因為我們對未知產生了恐懼,從而不能正確判斷和控制自己的舉止。

過度的想象也是產生恐懼的原因之一。比如,在電影《異形》中,伴隨著令人恐懼的音樂,主人公一個接一個地死去,而“異形”遲遲沒有出現,于是,觀眾內心的恐懼在不斷加深。直到電影的最后一刻,面目猙獰的“異形”才出現在觀眾面前,然而,見到“異形”的那一刻,觀眾才發現原來它并沒有想象中的可怕。所以,與其說我們恐懼事物本身,不如說我們只是陷入了過度想象的恐懼之中。

如果過度的想象中出現了負面聯想,那這種想象會迫使我們在面對某種情境時,一直幻想最糟糕的結果即將出現,從而將自己拖進恐懼的惡性循環中。比如,如果你對在眾目睽睽之下表演感到緊張,甚至恐懼,一旦你開始幻想自己表演失誤或遭到觀眾嘲笑的場景,這種對登臺表演的恐懼就會加深,使你變得更加焦慮和緊張。然而,這種恐懼只是來源于自己的聯想,是我們為自己虛構出來的東西,并不是事物本身。

除此之外,恐懼感的產生與以往的心理創傷有一定的關系。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如果我們在之前受到過某種刺激,大腦中就會生成一個興奮點,當我們再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時,就會喚醒以往的心理體驗,產生恐懼感。就像經歷過喪親之痛的人,再次見到喪事時,就很容易勾起當初經歷的痛苦感受。

19世紀初期,美國的心理學家通過條件反射的理論,證實這種恐懼的產生機制。心理學家認為,恐懼的產生與持續是由于恐懼反復出現使焦慮情緒出現條件化,而回避行為阻礙了這種條件化的消退。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遭受到某一恐懼刺激時,當時情景中一些非恐懼刺激來源也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兩者相互作用,形成一種條件反射。當他們再次遇到非恐懼刺激時,也會產生強烈的恐懼情緒。

舉一個例子:你開車路過一個十字路口,目睹了一場車禍的發生,一輛貨車將小轎車撞得面目全非。你對眼前的情景感到十分恐懼。第二天,你再次開車路過這個十字路口,雖然路上并沒有出現交通事故,但是你仍感覺心有余悸。

其實,恐懼感的產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每個人都會體驗。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會令我們產生焦慮感和恐懼感。比如不敢一個人走夜路,在生病之后胡思亂想等。但是,如果我們沉浸在恐懼之中,混淆幻想與現實的區別,就會不斷強化這種恐懼心理,使自己相信無力抗拒失敗或災難,這種恐懼就會變得難以消除,最終演變成一種恐懼癥。

恐懼癥會將對某種事物的恐懼,深深地印在患者的大腦中,無時無刻不在對他們做出某種心理暗示,如廣場恐懼癥、社交恐懼癥、幽閉恐懼癥等。而這種心理疾病往往會使人陷入莫名的恐懼中:廣場恐懼癥患者,會在空曠或嘈雜的環境中感到恐慌;社交恐懼癥患者在面對陌生人時,會感到恐慌;幽閉恐懼癥患者對封閉或狹小的空間感到恐慌。

所以,正確地看待恐懼才不會被恐懼心理牽制,不會成為恐懼的奴隸。只要我們不再用很多糟糕的想法來自我恐嚇,我們就有能力避免陷入恐懼的循環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庆县| 垣曲县| 涟源市| 若尔盖县| 达州市| 泰兴市| 怀化市| 胶南市| 深水埗区| 襄垣县| 澄迈县| 米脂县| 屏东县| 秦皇岛市| 河津市| 勃利县| 望奎县| 和林格尔县| 叙永县| 大新县| 临海市| 盘山县| 岑溪市| 康定县| 阳山县| 呈贡县| 安化县| 榆树市| 南部县| 上饶市| 城市| 靖远县| 彭山县| 海兴县| 县级市| 孙吴县| 洛浦县| 乌审旗| 昆山市| 筠连县| 自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