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公司:打造未來超級商業體
- 李智勇
- 1251字
- 2025-06-06 15:41:10
推薦序2 AI的價值及其對“公司”的改造
我讀到這本書稿是在2025年3月,這無疑是一個頗為奇妙的時間節點。此時,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希望與焦慮交織的復雜情緒。回顧過往,在氣候層面,人們經歷了漫長的寒冬后,對溫暖和生機翹首以盼;在經濟層面,市場長時間的低迷狀態恰似寒冬,讓參與者們深感疲憊。因而,當春末夏初的勃勃生機悄然降臨時,我心中那種由內而外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然而,令人欣喜的遠不止氣候的回暖,洶涌澎湃的AI浪潮同樣吸引著眾人的目光。在當下的每一天,許多人都在鋪天蓋地的“震驚體”資訊中蘇醒。仿佛只在一夜之間,AI領域又發生了足以震撼世界的重大變革,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似乎我們稍有懈怠,未能緊緊跟上這股浪潮,就會被時代的巨輪無情拋下。
但當我們靜下心來理性思考時,又隱隱覺得有哪里不太對勁。盡管每天都有令人咋舌的“突破性創新”,可仔細觀察,這些所謂的“創新”,似乎并未切實地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這不禁令人深思:問題究竟出在哪里?是AI本身的發展方向有誤,還是我們對待AI的方式存在偏差?抑或,問題的根源既不在于AI本身,也不在于我們自身,而在于我們使用AI的方式和方法?
2025年2月20日,微軟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接受采訪時,言辭清晰地指出:“我衡量AI的標準,并非聚焦于基礎模型的能力,而是著重看它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將全球經濟增速從當下的2%提升至5%~10%。唯有當AI能夠像工業革命那般,有力地推動經濟實現飛躍時,才算是真正發揮了其價值。我們更為關注的是,如何將技術轉化為實際生產力,而非單純地追求模型的復雜程度。”納德拉的這段話,猶如一把銳利的手術刀,精準地剖析了這個時代AI發展所面臨的核心問題。這表明,只有將AI成功轉化為生產力工具,并且切實推動GDP的增長,這樣的AI浪潮才具備真正的價值,也更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那么,究竟該如何運用AI來提升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呢?尤瓦爾·赫拉利(Yuval Harari)提出,現代公司往往通過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問題,諸如數據服務、技術需求等,以此獲取商業機會。從解決用戶需求這一起點出發,這些公司逐步演變為數據驅動的“問題解決者”。由此可見,如果我們期望借助AI真正實現對GDP的強勁驅動,那么,深入了解如何運用AI改造經濟活動的基本單元——“公司”,便成了這個時代最為緊迫且關鍵的主題之一。
李智勇老師的《無人公司:打造未來超級商業體》一書橫空出世,可謂恰逢其時。
李智勇老師堪稱AI領域內一位極為活躍的學者。依托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這一平臺,他精心組織了眾多備受歡迎的AI研討活動。在他的書中,諸多獨到觀點令人印象深刻。比如,他深入探討并思考了AI智能體所蘊含的巨大價值,及其在與人類協作過程中可能遭遇的挑戰;又如,他對數據質量給予了高度重視,并展開了深刻思索;再如,他創新性地提出,管理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從傳統的管理人,逐漸轉向管理知識。這些觀點見解深刻、犀利獨到,相信廣大讀者在閱讀這本書時,都能從中獲得諸多有價值的觀點與建議,為自身在AI時代的探索與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
蘇坦
微軟中國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