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局之道:財富管理共贏策略
- 萬幸
- 12字
- 2025-06-03 14:36:21
二、基本假定二:有限理性
(一)為什么是有限理性
我們的第一個基本假定是和市場密切相關的,第二個基本假定是和我們所服務的對象本身,也就是客戶密切相關的。
我們服務的客戶,究竟是完全感性的還是完全理性的,還是時而感性、時而理性,感性中穿插著理性,理性中又伴隨著感性的呢?
當然我們會有自己的感知和答案。實際上,這個問題并不需要我們回答,學術界特別是最近這些年逐漸走進大眾視線的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已經給出了答案。
在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一開篇給出的基本假定中,人都是有限理性的,而在涉及金融投資這種離人性更近的領域時,有限理性就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了。
丹尼爾·卡尼曼、羅伯特·席勒、理查德·泰勒,這些都是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大師,而他們獲獎的領域都是行為經濟學相關領域。實際上,不僅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是基于有限理性的假定來進行研究的,我們學習的主流經濟學也有著類似的注腳。
被譽為“古典經濟學之父”“現代經濟學之父”的亞當·斯密的曠世之作《國富論》是其于1776年出版的作品。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市場是一雙看不見的手”“自利在市場中產生利他效果”的著名論斷,這表面是在講市場,其實昭示了人的復雜性。但其實在這之前的1759年,他就在出版的另外一本書《道德情操論》中詳細描繪了人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揭示了人其實是理性與感性交織的共同體。時間進一步推移,我們再來看被后人譽為“宏觀經濟學之父”的凱恩斯,他于1936年出版了《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一書,該書同樣可以被譽為曠世之作。而正是在這本書中,凱恩斯提出了“動物精神”的概念。所謂的“動物精神”,簡單理解就是“人們的非理性部分”,而在2009年,針對此,行為金融學教授羅伯特·席勒還以《動物精神》為題,出版過一本書。
所以,我認為,經濟學界其實一直知道并理解人的特性中的復雜性和多元性,只是因為近些年數量經濟學大行其道,為了研究的方便,學者們才將一些他們認為不太重要的因子選擇性地忽略掉了,或者采取了一些類似于控制變量法的方式進行研究,這與我們在學習自然學科(比如物理學)時,在假設真空的環境下進行研究并據此得出結論的道理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