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嚴懲貪官
書名: 帶系統穿越崇禎,拯救百姓作者名: 會吹牛的鴨本章字數: 1587字更新時間: 2025-06-01 13:08:00
朱由檢佇立村口,目光沉靜地眺望遠方那塵土飛揚的官道。李文遠那番言辭,恰似利刃,無情割裂了百姓心底最后一絲信任。而他竟似沉醉于這彌漫的恐懼與死寂之中。風自背后輕拂而來,撩動他斗笠下的發絲,亦點燃了他心中的怒火。
他明白,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返回京城的那晚,宮中燈火依舊明亮。朱由檢連更衣都無暇顧及,徑直踏入御書房。王承恩手捧燈盞,靜靜立于一旁,不敢多言。皇帝親自展開案卷,將一路的所見所聞詳盡記錄,每一字都剛勁有力,每一句都飽含血淚。侍衛們也紛紛呈上各自調查所得,永清縣、順天府、大興府……一個個名字躍然紙上,皆是貪贓枉法之輩。
次日清晨,朝堂之上,群臣尚未察覺到風暴已然降臨。
朱由檢端坐在龍椅之上,面色冷峻,目光掃視著眾臣,最終落在那些曾為地方求情的官員臉上。他緩緩起身,手中握著一份奏折,聲音雖不高亢,卻讓滿殿之人都屏住了呼吸。
“朕微服出巡,親眼目睹百姓生活困苦,稅賦未曾減少,苛政反倒增多。爾等身為朝廷命官,竟敢欺君罔上,陽奉陰違,膽子何其之大!”
此言一出,殿中頓時一片嘩然。
有人想要開口辯解,卻被朱由檢抬手制止。
“證據在此。”他將奏折擲于階前,“永清知府李文遠,私設關卡,巧取豪奪;順天府尹趙懷仁,縱容差役勒索鄉民;大興縣令張世昌,挪用賑災銀兩,中飽私囊。此三人,罪證確鑿,即刻革職查辦,抄沒家產,交由大理寺審理。”
殿中瞬間陷入死一般的寂靜。
有老臣顫抖著聲音勸諫道:“陛下,此舉恐怕會激化朝局動蕩,還望陛下三思。”
朱由檢冷冷一笑:“若不嚴懲貪腐,百姓如何能夠安居樂業?國家又怎能長治久安?朕今日之所為,并非只為震懾,而是要為天下立下規矩!”
他轉身向錦衣衛指揮使低語幾句,片刻之后,殿外傳來沉重的腳步聲,數名披甲武士魚貫而入,將三人當場拿下。
此事震驚了整個京師,消息傳至各地,舊勢力紛紛惶恐不安。一些原本持觀望態度的官員開始上書自保,更有甚者連夜派人送禮求情。然而,朱由檢一概駁回,不為所動。
幾日后,三名貪官被押赴午門,當眾宣讀罪狀,隨后被貶謫流放。百姓聽聞此事,無不拍手稱快,街頭巷尾議論紛紛,皆稱贊新皇英明果斷。
與此同時,朱由檢早已著手挑選新的地方官員。他親自翻閱吏部檔案,篩選出一批德才兼備之人,并借助系統之力,為他們提供初期所需的錢糧支持和政務指導。這些新任官員大多出身寒門,深知民間疾苦,上任之后雷厲風行,迅速整頓吏治,落實減稅政策。
白河村的老漢聽聞朝廷換了新縣令,新縣令上任第一件事便是免除往年額外攤派的雜稅,又撥款修繕村中水渠,百姓感激不已。那位曾在井邊贈水的老者,特地寫了封感謝信托人送到京城,信中僅有一句話:“天子不負黎民。”
朱由檢看完信后,神色稍有緩和,但眼中仍隱藏著更深的憂慮。
他清楚,這一輪的清洗雖然震懾了貪官污吏,卻也觸動了更大的利益格局。朝中某些舊黨仍在暗中勾結,企圖反擊。而地方上的殘余勢力也并未完全肅清,隨時可能卷土重來。
于是,他在朝中設立“監察司”,專門負責監督地方政務,但凡有不法行為,可直接上報御前。同時,啟用系統功能,在各地安插眼線,確保新政順利推行。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軌之時,一封密報悄然送進御書房。
內容簡短,卻讓人不寒而栗:
“江南巡撫周廷章,近來頻繁與舊黨密會,疑似有異動。”
朱由檢凝視許久,最終將密報投入燭火之中,火焰吞噬紙頁時發出輕微的噼啪聲,仿佛是某種不祥的預兆。
他喚來王承恩,低聲吩咐道:“派人密切監視江南那邊,尤其是周廷章的一舉一動。”
王承恩躬身領命,退出殿外時,天色已漸漸昏暗,宮墻之上飛鳥掠過,投下斑駁的暗影。
御書房內,朱由檢獨自坐在案前,窗外秋風輕輕拂動簾幕,帶來一絲涼意。他望著桌上那份尚未批閱的奏折,心中涌起一個念頭:這場改革,不過剛剛開始。
而他,必須比任何人都走得更遠,站得更穩。
此刻,紫禁城深處,一道身影悄然穿過回廊,消失在夜色之中。
那人袖中藏著一封密函,落款處蓋著一枚熟悉的印章——
正是周廷章的印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