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個人信息保護》:網絡暴力首案——王菲訴張樂奕名譽權糾紛案
- 網絡法典型案例:裁判要旨與分析
- 吳尚聰編著
- 7408字
- 2025-08-19 15:16:28
裁判要旨
公民網絡上的言論自由應當以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為限,這種自由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名譽權或者其他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除了民事責任以外,還有可能涉及刑事責任。
案件索引
一審: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2008)朝民初字第10930號民事判決書
二審: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09)二中民終字第5603號
基本案情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王菲與死者姜巖系夫妻關系。2007年12月29日晚,姜巖跳樓自殺死亡。姜巖生前在網絡上注冊了名為“北飛的候鳥”的個人博客,并進行寫作。姜巖在博客中以日記形式記載了自殺前兩個月的心路歷程,將王菲與案外女性東某的合影貼在博客中,認為二人有不正當兩性關系,自己的婚姻很失敗。姜巖的日記中顯示出了丈夫王菲的姓名、工作單位地址等信息。2007年12月29日姜巖跳樓自殺死亡后,姜巖的網友將博客密碼告訴了姜巖的姐姐姜紅,姜紅將姜巖的博客打開。
張樂奕系姜巖的大學同學。得知姜巖死亡后,張樂奕于2008年1月11日注冊了非經營性網站,名稱與姜巖博客名稱相同,即“北飛的候鳥”。張樂奕、姜巖的親屬及朋友先后在該網站上發表紀念姜巖的文章。張樂奕還將該網站與天涯網、新浪網進行了鏈接。
姜巖的博客日記被一名網民閱讀后轉發在天涯網的社區論壇中,后又不斷被其他網民轉發至不同網站上,姜巖的死亡原因、王菲的“婚外情”行為等情節引發眾多網民的長時間、持續性關注和評論。許多網民認為王菲的“婚外情”行為是促使姜巖自殺的原因之一;一些網民在參與評論的同時,在天涯網等網站上發起對王菲的“人肉搜索”,使王菲的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詳細個人信息逐漸被披露;一些網民在網絡上對王菲進行指名道姓地謾罵;更有部分網民到王菲和其父母住處進行騷擾,在王家門口墻壁上刷寫、張貼“無良王家”“逼死賢妻”“血債血償”等標語。直至本案審理期間,許多互聯網網站上仍有大量網民的評論文章。
王菲認為“北飛的候鳥”網站上刊登的部分文章中披露了其“婚外情”以及姓名、工作單位、住址等信息,并包含有侮辱和誹謗的內容,侵犯了其隱私權和名譽權,分別是以下內容。
《哀莫大于心死》一文。該文于2008年1月11日由張樂奕根據姜紅口述整理而成,文章采用按照時間排序的方式向讀者介紹了姜巖自殺事件發展的過程。在文章前部,張樂奕寫道“這里的留言是開放的,不會像天涯那里被封帖”;介紹事件的人物時寫道“姜巖:因為婚姻出現第三者而且無法承受丈夫及丈夫一家的屢次打擊,在2007年12月29日晚上23:00選擇自殺的女孩兒;王菲:姜巖的丈夫……”張樂奕將姜巖博客中王菲與東某的合影在該文中再次進行粘貼,將王菲與姜巖的住所地址、王菲的工作單位名稱及地址進行了披露,描述了姜巖的姐姐姜紅親歷的姜巖兩次自殺行為及死亡的全部細節和過程,表達了對王菲及其家人極度不滿的態度。王菲主張“北飛的候鳥”網站在刊登該文時使用了王菲的真實姓名,粘貼了王菲與東某的照片,構成侵犯隱私權。
《靜靜的》一文。該文中有“我曾經設想過無數次再見到他的場景,我想,無論怎樣,我都一定會先狠狠抽他幾記響亮的耳光……只會在父母的羽翼下茍且的可憐蟲而已”一段文字,并使用了王菲的真實姓名。王菲主張“北飛的候鳥”網站將帶有這種侮辱性文字的文章予以刊登構成侵犯名譽權,披露王菲的姓名構成侵犯隱私權。
《心上的月光》一文。王菲主張“北飛的候鳥”網站在刊登該文時披露了王菲的真實姓名,構成侵犯隱私權。
另外,張樂奕在“北飛的候鳥”網站上撰寫了《青春透明如醇酒,可飲可盡可別離》一文,回憶了其與姜巖的交往過程。王菲認為該文可以證明張樂奕與姜巖藕斷絲連,是影響王菲與姜巖夫妻感情的因素之一。
另外,張樂奕在管理網站過程中,曾經刪除了部分網友的留言,并在網站上留言,倡導網友“不要在這里報復性地貼任何人的通信方式、家庭住址,網絡上有太多的地方可以搜索到,不要再讓他們出現在這里”。
2008年3月11日,王菲委托北京市方圓公證處對從“北飛的候鳥”網站、大旗網和天涯網三個網站中下載的與本案相關的網頁進行了證據保全,花費公證費2050元。
王菲為了證實由于此事其被工作單位盛世長城國際廣告有限公司辭退而產生的工資損失,向法院提供了工資清單及盛世長城國際廣告有限公司在《大家好,我是姜巖的姐姐》一帖中回復的帖子,內容為:“……在得知此事原委之后,公司即決定讓王菲、東某兩名員工暫時停止工作,以妥善處理此事。其后不久,他們二人即向公司提請辭職,公司已予批準。”王菲的工資清單顯示其2007年12月的月工資收入為19300元。
本案審理中,王菲承認與東某確實曾有“婚外情”。
2008年1月19日,王菲作為乙方與作為甲方的姜巖父母簽訂關于姜巖后事處理的協議書。該協議第三部分第1條內容為“對于婚后乙方的不忠行為及以后發生的不幸事件,乙方向甲方表示誠摯的歉意”。
一審裁判理由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應當相互忠實。根據王菲的當庭自認及王菲與姜巖父母的協議內容,可以證實王菲與案外人東某確有不正當男女關系,王菲的行為違背了我國的法律規定。根據姜巖的日記,姜巖因此遭受了巨大傷害,承受了巨大精神痛苦。王菲的這一行為不僅違背了法律規定,也背離了社會道德標準,法院予以批評。
公民享有名譽權,禁止用侮辱、誹謗、泄露他人隱私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我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及《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中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向上網用戶提供良好的服務,并保證所提供的信息內容合法。任何人不得在電子公告服務系統中發布含有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信息。電子公告服務提供者發現其電子公告服務系統中出現明顯屬于上述信息內容的,應當立即刪除,保存有關記錄,并向國家有關機關報告。
張樂奕作為姜巖的大學同學,在得知姜巖自殺身亡后,為了祭奠姜巖,抨擊王菲的不忠行為,注冊了“北飛的候鳥”網站。張樂奕在注冊網站后,應當依法管理網站,對該網站中發布的帖子內容負責。
本案雙方爭議的焦點在于,張樂奕將王菲的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與其他女性有“婚外情”的信息在“北飛的候鳥”網站中進行披露,是否侵犯了王菲的隱私權和名譽權。
隱私一般是指僅與特定人的利益或者人身發生聯系,且權利人不愿為他人所知曉的私人生活、私人信息、私人空間及個人生活安寧。隱私權一般指自然人享有的對自己的個人秘密和個人私生活進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種人格權。采取披露、宣揚等方式,侵入他人隱私領域、侵害私人活動的行為,就是侵害隱私權的行為。
公民的個人感情生活,包括婚外男女關系問題,均屬個人隱私范疇。在正常的社會生活中,此類情況一般僅為范圍較小的相對特定的人知曉,正常情況下,當事人一般不愿也不會向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廣為散布。本案中,張樂奕基于與姜巖的同學關系,知曉了王菲存在“婚外情”的事實,張樂奕在姜巖死亡后,不僅將此事實在“北飛的候鳥”網站上進行披露,還將該網站與其他網站相鏈接,擴大了該事實在互聯網上的傳播范圍,使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得以知曉,張樂奕的行為構成對王菲隱私權的侵害。
此外,在社會生活中,公民為了交往的需要,常常主動將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告知他人,這些個人信息有時也會被他人通過一定途徑知曉和利用。這些個人信息的披露、使用等行為是否構成侵犯隱私權,應當結合行為人對這些信息的取得方式、披露方式、披露范圍、披露目的及披露后果等因素綜合認定。
本案中,張樂奕對王菲的婚姻不忠行為持否定、批判的態度。其在網站上主動披露此事實和王菲的個人信息之前,明知披露對象已超出了相對特定人的范圍,而且應當能夠預知這種披露行為在網絡中可能產生的后果。因此,張樂奕在網絡中披露王菲“婚外情”和個人信息的行為,應屬預知后果的有意為之。王菲的“婚外情”、姓名、工作單位等信息被披露,成為網民知曉其真實身份的依據之一,引發了眾多網民的批評性言論及不滿情緒,乃至形成了蔓延之勢。因此,張樂奕在披露王菲婚姻不忠行為的同時,披露王菲的姓名、工作單位名稱、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亦構成了對王菲隱私權的侵害。
名譽是指社會對特定民事主體品德、才能以及其他素質客觀、綜合的評價。名譽權是指民事主體就自身屬性和價值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和自我評價享有的保有和維護的人格權。
張樂奕披露王菲的上述隱私內容后,在造成眾多網民在不同網站上持續發布大量批評和譴責性言論的同時,引發眾多網民使用“人肉搜索”的網絡搜索模式,搜尋與王菲及其家人有關的任何信息,并逐步演變成對王菲進行密集的、長時間的、指名道姓的謾罵,甚至發生了網民到王菲及其父母住所張貼、刷寫侮辱性標語等極端行為。張樂奕的披露行為對王菲的影響已經從網絡發展到現實生活中,不僅嚴重干擾了王菲的正常生活,而且使王菲的社會評價明顯降低。這種侵害結果的發生與張樂奕的披露行為之間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因此,應當認定張樂奕以披露王菲隱私的方式造成了對王菲名譽權的侵害。
關于王菲所稱的“北飛的候鳥”網站上刊登的部分文章捏造事實,構成誹謗、侮辱的訴訟主張,法院進行了相關事實的審查。庭審中,就上述問題王菲未提供證據證明真實情況,法院無法認定是否屬于捏造事實,即無法認定張樂奕對王菲構成誹謗。
另,王菲認為“北飛的候鳥”網站登載的《靜靜的》一文中的一段文字對其構成了侮辱。法院認為,該文章系姜巖的親屬在姜巖不堪王菲的婚姻不忠行為而自殺后所發表的譴責王菲、宣泄個人感情的文章,該文章的文字并無異常過激之處。張樂奕在“北飛的候鳥”網站上登載該篇文章的行為不構成對王菲的侮辱。
張樂奕作為“北飛的候鳥”網站的注冊管理者,在自己管理的網站上撰寫文章、登載網民的文章,享有言論自由的權利。但張樂奕的這些行為均應建立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基礎之上,并以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為前提。本案中,張樂奕刊載的文章內容侵犯了王菲的隱私權和名譽權,在產生了嚴重后果及王菲起訴后,張樂奕作為網站的管理者還不予以妥善處理,故張樂奕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民事責任。具體方式包括停止侵害,將網站中的侵權信息(包括侵權文章及侵權圖片)刪除,賠禮道歉及賠償相應損失。
張樂奕在“北飛的候鳥”網站上刊登《哀莫大于心死》《靜靜的》《心上的月光》三篇文章的行為均構成侵權,應予刪除。因王菲未主張《青春透明如醇酒,可飲可盡可別離》一文侵犯其隱私權、名譽權,故對于該文章法院不要求張樂奕刪除。
關于王菲要求的誤工費損失。王菲提供的其原工作單位在網絡上所發帖子的內容顯示王菲主動離職,而不是單位將其辭退,故此項訴訟請求證據不足,法院不予支持。
關于王菲要求的公證費用。因網絡中的內容始終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態,王菲為搜集證據而對相關網頁采用公證的形式予以固定,因此而支出的費用屬于取證的合理支出,王菲要求張樂奕承擔部分公證費的訴訟請求合理,法院予以認可。
關于王菲要求的精神損害撫慰金。王菲因為此事件遭受到輿論壓力,承受了較大精神痛苦,張樂奕應賠償其精神損害撫慰金。但是,考慮到以下事實的存在,張樂奕的賠償責任應予適當減輕:(1)在張樂奕披露相關情況之前,姜巖的博客已經打開,并為公眾知曉,張樂奕的行為是事件影響進一步擴大的其中一個因素,并非唯一因素;(2)張樂奕在網站管理過程中,有主動刪除部分侵權信息的行為;(3)在張樂奕的披露行為之外,同時還存在其他途徑的披露行為,如姜巖的博客、其他網站上網民的“人肉搜索”等;(4)王菲的婚姻不忠行為屬實,且為社會道德規范所否定。因此,王菲精神損害撫慰金的具體數額,由法院綜合上述因素酌情確定。
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一)、(七)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款之規定判決。
一審裁判結果
一、被告張樂奕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停止對原告王菲的侵害行為,刪除刊登在“北飛的候鳥”網站(http://orionchris.cn/)上的《哀莫大于心死》《靜靜的》《心上的月光》三篇文章及原告王菲與案外人東某的合影。
二、被告張樂奕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在“北飛的候鳥”網站(http://orionchris.cn/)首頁上刊登向原告王菲的道歉函,刊登天數不得少于十天,道歉函的內容由法院核定;否則法院將本案判決書主要內容刊登于其他媒體上,費用由被告張樂奕承擔。
三、被告張樂奕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賠償原告王菲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元。
四、被告張樂奕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賠償原告王菲公證費用684元。
五、駁回原告王菲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上訴
一審宣判后,張樂奕不服,上訴到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張樂奕上訴稱:(1)王菲就其違背道德的行為不享有隱私權,其對姜巖自殺這一公眾事件的披露符合公眾利益,王菲的個人信息在“北飛的候鳥”網站開辦前已被他人披露,該已為社會公眾知情的信息不再構成隱私;(2)網友對王菲的譴責是因其不法行為引發,“人肉搜索”以及部分極端行為與“北飛的候鳥”網站缺乏因果關系,王菲的社會名譽與其言行相當,不存在被損害的情況;(3)原審法院認定姜巖的博客是姜紅打開,未查清天涯網及其他網站先于“北飛的候鳥”網站披露事件經過的事實屬認定事實不清;(4)原審判決刪除全部三篇文章不合理,判決張樂奕承擔高額精神損害撫慰金不合理。請求二審法院查清事實,正確適用法律,依法改判駁回王菲的全部訴訟請求。
二審裁判理由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公民依法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根據查明的事實可以確認,王菲在與姜巖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與他人有不正當男女關系,其行為違反了我國法律規定,違背了社會的公序良俗和道德標準,使姜巖遭受巨大的精神痛苦,這是造成姜巖自殺這一不幸事件的因素之一,王菲的上述行為應當受到批評和譴責。但應當指出,對王菲的批評和譴責應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不應披露、宣揚其隱私,否則構成侵權。張樂奕作為姜巖的大學同學,在姜巖自殺后以祭奠姜巖、抨擊王菲不忠行為為目的設立“北飛的候鳥”網站,將王菲的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照片及與他人有“婚外情”等王菲不愿讓不特定的社會公眾知曉的私人信息在網站中向社會公眾披露,并通過該網站與其他網站的鏈接,擴大了王菲私人信息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傳播的范圍,對部分網民向王菲發起“人肉搜索”、謾罵王菲、騷擾王菲及其父母正常生活的不當行為有相當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嚴重干擾了王菲的正常生活,造成了王菲社會評價的明顯降低。張樂奕作為“北飛的候鳥”網站的管理者未盡到應盡的管理責任,泄露王菲個人隱私的行為已構成對王菲的名譽權的侵害,張樂奕應當對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張樂奕以王菲就其違背道德的行為不享有隱私權,其對姜巖自殺這一公眾事件的披露符合公眾利益為由認為其不構成名譽權侵權,缺乏法律依據,法院不予采信。另,相關證據雖能證明在張樂奕2008年1月11日開辦“北飛的候鳥”網站前,部分網民已在其他網站披露了姜巖自殺事件的經過,其間對王菲的個人情況已有披露,但應當指出,他人對王菲個人信息的披露并不意味著張樂奕可以繼續對此予以披露、傳播,他人此前對王菲個人信息的披露不影響張樂奕侵犯王菲名譽權的事實成立,故張樂奕以其他網站先于“北飛的候鳥”網站披露事件經過、相關信息已不具備私密性為由不同意承擔侵權責任,沒有法律依據,法院亦不予采信。原審法院認定張樂奕侵犯了王菲的名譽權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法院予以維持。在此基礎上,原審法院根據雙方當事人的過錯及相關具體情況,適當減輕了張樂奕的賠償責任,判令張樂奕刪除侵權的三篇文章及相關照片、判令張樂奕賠禮道歉并酌情判令張樂奕賠償王菲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及公證費并無不當,法院亦予以維持。
二審裁判結果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
公民網絡上的言論自由應當以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為限,這種自由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名譽權或者其他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隱私權一般指自然人享有的對自己的個人秘密和個人私生活進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種人格權。采取披露、宣揚等方式,侵入他人隱私領域、侵害私人活動的行為,就是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在社會生活中,公民為了交往的需要,常常主動將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告知他人,這些個人信息有時也會被他人通過一定途徑知曉和利用。這些個人信息的披露、使用等行為是否構成侵犯隱私權,應當結合行為人對這些信息的取得方式、披露方式、披露范圍、披露目的及披露后果等因素綜合認定。公民享有名譽權,禁止用侮辱、誹謗、泄露他人隱私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我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及《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中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向上網用戶提供良好的服務,并保證所提供的信息內容合法。任何人不得在電子公告服務系統中發布含有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信息。
公民的個人感情生活,包括婚外男女關系問題,均屬個人隱私范疇。本案中,王菲與死者姜巖系夫妻關系。張樂奕基于與姜巖的同學關系,知曉了王菲存在“婚外情”的事實,張樂奕在姜巖死亡后,不僅將此事實在“北飛的候鳥”網站上進行披露,還將該網站與其他網站相鏈接,擴大了該事實在互聯網上的傳播范圍,使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得以知曉,張樂奕的行為構成對王菲隱私權的侵害。張樂奕對王菲的婚姻不忠行為持否定、批判的態度。其在網站上主動披露此事實和王菲的個人信息之前,明知披露對象已超出了相對特定人的范圍,而且應當能夠預知這種披露行為在網絡中可能產生的后果。因此,張樂奕在網絡中披露王菲“婚外情”和個人信息的行為,應屬預知后果的有意為之。王菲的“婚外情”、姓名、工作單位等信息被披露,成為網民知曉其真實身份的依據之一,引發了眾多網民的批評性言論及不滿情緒,乃至爆發和形成了蔓延之勢。因此,張樂奕在披露王菲婚姻不忠行為的同時,披露王菲的姓名、工作單位名稱、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亦構成了對王菲隱私權的侵害。
張樂奕披露王菲的上述隱私內容后,在造成眾多網民在不同網站上持續發布大量批評和譴責性言論的同時,引發眾多網民使用“人肉搜索”的網絡搜索模式,搜尋與王菲及其家人有關的任何信息,并逐步演變成對王菲進行密集的、長時間的、指名道姓的謾罵,甚至發生了網民到王菲及其父母住所張貼、刷寫侮辱性標語等極端行為。張樂奕的披露行為對王菲的影響已經從網絡發展到現實生活中,不僅嚴重干擾了王菲的正常生活,而且使王菲的社會評價明顯降低。這種侵害結果的發生與張樂奕的披露行為之間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因此,應當認定張樂奕以披露王菲隱私的方式造成了對王菲名譽權的侵害。
- 民法典及司法解釋新舊條文對照與重點條文釋義
- 情法一生:解析家庭情感與財產糾紛20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注釋本)(含最新民法總則)(含司法解釋注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釋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釋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釋義及實用指南
-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釋論:條文縷析、法條關聯與案例評議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理解與適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釋義
- 房地產案件審判要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及司法解釋全書:含文書范本(2020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人格權糾紛(含生命、健康、身體、姓名、肖像、名譽權糾紛)
- 民法典總則編及司法解釋對照解讀與實務問答
- 平說司法拍賣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