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總則編及司法解釋對照解讀與實務問答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開始施行,其重要價值與開創性意義不言而喻。民法典編纂采用了“總—分”結構模式,“總”即民法典總則編,“分”即民法典其余各分編。作為民法典的開篇之作,民法典總則編起著重要的統領作用。從立法技術上看,總則編采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對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引領性與普遍適用性的內容作出規定。從內容上看,民法典總則編是關于民法一般性規則的內容,是民法典中最基礎、最通用、最抽象的部分,普遍適用于各分編及民商事單行法律。
民法典總則編不僅亮點內容眾多(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典”“強化胎兒權益保護”“健全監護體系”“科學劃分法人類型”“完善訴訟時效制度”等),其邏輯體例也非常科學。它依次規定了民法最基本的內容: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并專章規定了訴訟時效、期間計算、代理。可以說,民法典總則編在總結數十年民事司法實踐并創設諸多新制度的基礎上,綱舉目張,將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與引領性的內容進行系統科學的規定,構建了完整的民事權利體系,奠定了民法典的基調與框架。
2022年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若干問題的解釋》(該部分以下簡稱總則編司法解釋)出臺,并于2022年3月1日開始施行。總則編司法解釋的頒布與實施,對法院正確審理相關案件、統一裁判標準、確保民法典統一正確實施,實現高質量司法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基于民法典總則編之于民法典乃至整個民法體系的重要意義,學習、掌握總則編及總則編司法解釋,無疑是學好、用好民法典的重要前提與必要條件。為便于更好更快掌握民法典總則編及總則編司法解釋內容,我們特編寫了《民法典總則編及司法解釋對照解讀與實務問答》一書。根據以往經驗并結合受眾需求,該書在體例、內容上作了相應創新,針對性與實用性也更為突出:
1.上下兩篇,體例科學。整體上看,本書分上、下兩部分。第一部分(上篇),采用表格對照的方式,以總則編司法解釋條文為基礎,進行逐條對照與解讀。通過表格,將與總則編司法解釋密切相關的知識體系盡可能全面直觀呈現出來。表格左欄為總則編司法解釋規定,右欄為對應的民法典等關聯規定,下面是對總則編司法解釋條文的解讀。第二部分(下篇),則以民法典總則編條文為基礎,逐條作要點提示并附重要的關聯規定。同時緊密結合司法實務,總結提煉疑難問題,以問答形式呈現。如此,既節省空間,又便于查學,科學合理,方便使用。
2.解讀提示,詳略得當。考慮到總則編司法解釋屬于新內容,故對其作要點解讀時,秉持密切結合民法典立法精神并立足司法實踐的原則,進行了較為詳實的解讀,且每條的解讀一般在1000字左右,既保證將條文涉及的要點、重點、難點內容及新增或修改之處盡可能囊括,又避免篇幅過長。而由于民法典總則編系在吸收原有規定尤其承繼民法總則基礎上而來,故對總則編條文,并未作詳細解讀,而僅就條文涉及的重要內容作較為精練的提示,以便于快速掌握重點內容。繁簡結合,詳略得當,滿足不同需求。
3.關聯內容,更新更重要。“徒法不足以自行”,民法典的施行必然離不開其他配套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民法典總則編亦是如此。由于民法典特殊的統領地位以及內容的抽象性,相關配套規定對其而言,重要性或許更甚。為此,在總則編條文的關聯規定部分,將現行有效的規定進行梳理并有針對性地列出,以助力全面、系統學習。當然,列出的并非所有的關聯規定,而是更重要、聯系更密切且直接的規定。此外,對關聯規定的檢索梳理,不僅包括最高法院在2020年12月針對民商事司法解釋廢、改、立時公布的一系列司法解釋內容,也涉及2020年12月以來至今(2022年4月)新出臺或修訂的民商事司法解釋、條例等內容。
4.實務問答,觀點專業。案例具有釋法、補法、統法、明法的功能。本書結合民法典總則編規定的內容,對實務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基于典型案例或裁判觀點,結合新規定進行提煉、概括、簡化,并以問答形式展現。涉及的相關參考資料絕大部分為近年來最高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公報案例、典型案例及其他權威載體(如《人民法院案例選》《法律適用》《人民司法·案例》《人民法院報》《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等)刊載的案例,另有部分為中國裁判文書網所載裁判文書。可以說,該部分內容具有很強的實務性、針對性與專業性,對司法實務有較強的參考價值。需說明的是,實務問答部分在適用過程中僅為類似案件的辦理提供參考。
雖有上述優勢與特點,但由于時間倉促,本書疏漏之處在所難免。若有不當或錯誤之處,敬請指正。另,對本書編寫過程中給予支持與幫助的諸位朋友,深表謝意。
杜月秋 孫政
二〇二二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