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生是參差不齊的(1)
- 人生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 李上卿
- 5493字
- 2015-03-13 11:24:42
沒有富爸爸——你可以自己奮斗
人與人是有區別的,有高矮之分,有胖瘦之別,就連做人子女,也是有區別的。有的父親是高官,孩子就會受到追捧,有的父親是富商,孩子就會受到夸獎,有的父親是普通人甚至是窮人,孩子就會受到怠慢。有一個有權有錢的爸爸當然很好,因為你的起點可能會比別人高,你成功的路可能會比別人順利,可是依然有很多人,有良好的背景,卻不知上進,成了敗家子。而很多普通人的孩子也一樣可以通過自己的奮斗改變自己的人生。高爾基曾經說過:“貧窮是一所最好的大學,如果你能夠在這里修完所有學分的話,在未來的人生里,還有什么是不能超越與突破的呢?”
在中國,有句古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家境普通的孩子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取得成功的例子舉不勝舉,沒有富爸爸依然能夠改變自己的人生。
英雄自古出寒家,紈绔子弟少偉男。生活暫時貧困的朋友,最重要的是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態度,把握好心態。人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貧窮,人活在世上,每個人皆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標。
香港富豪,著名品牌金利來的創始人曾憲梓先生這樣說過:“我本身就是窮苦孩子出身,但是窮困并不可怕,只要人有志氣,貧困中所作出的努力和所克服的困難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只有我們窮苦的孩子才能擁有這筆財富,因為我們窮,所以必須去奮斗,去克服許多困難,這個過程中我們比別人學到的東西更多。”
縱觀古今中外不少成功人士,他們出生的家庭也比較貧寒,但貧寒的家境并沒有壓垮他們,相反,卻磨礪出他們堅韌不拔的氣質,陶冶了他們無堅不摧的性情,造就了他們永不向厄運低頭的意志。這些優秀的品質彌補了他們在物質上的貧乏,成為他們邁向成功的巨大精神財富。
曾經創辦了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婦女雜志《婦女家庭》的博克,是美國新聞史上最成功的編輯。他就出生在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之中。博克小時候家徒四壁,他不得不每天提著小筐去拾那些從拉煤車上掉下的碎煤。為了得到一個面包,他請求老板讓他擦面包店的窗戶。這個工作干完了,他又開始忙著尋找另外的工作。
他在星期六早晨去賣報,空余時間,向那些坐馬車旅行的人兜售冰水和檸檬水,到了晚上,還要為報社寫關于各處舉行的生日宴會和茶會的新聞。這時他才12歲,從西班牙來到美國還不到6年。13歲那年,他離開學校,到一家公司當了一名清潔工,逐漸結識了一些名人,開始有了自信和雄心。后來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博克成為了美國最成功的編輯。
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背上心靈的重負,而失去了進取的可能。要想擺脫困擾,首先你要有勇氣面對現實,你要敢于忍受艱苦的生活,不要羨慕別人的優越條件,不要在意別人的目光,因為貧窮并不丟臉!
與博克生活相似的普利策出生在匈牙利一個普通小鎮,年幼時衣食無憂,但自從父親去世后家境每況愈下。母親改嫁,他和繼父關系不好,這使他吃了不少苦頭。17歲,他偷渡到了美國。最初,他想當個軍人,不料屢屢碰壁,幾經輾轉終于當上了騎兵。
但戰事很快結束了,他留在了紐約。后來到了美國西部,他做過騾夫、水手、建筑工人、碼頭苦力、餐廳跑堂和馬車夫,然而沒有一樣是他感興趣的。不久之后,他在圖書館找到了一份差事,每天為圖書館工作兩小時,這樣,他就可以在圖書館里看書了,對于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他非常滿意。
也許是在圖書館工作的便利,普利策接觸了大量的書籍,后來普利策成為美國新聞界的旗手、標兵,以他名字命名的“普利策新聞獎”,至今仍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
富爸爸或許可以帶給你人脈,或許可以帶給你背景,或許可以帶給你資源,或許可以帶給你金錢,或許可以帶給你智慧,這其中的任何一個都足以使你衣食無憂,甚至輕輕松松就能獲得別人需要用畢生所追求的生活質量。但是爸爸常有,而富爸爸不常有。如果你沒有一個富爸爸,也不必抱怨上天,更無須羨慕旁人,你可以用自己的激情點燃和照亮自己的人生。奧格·曼狄諾說:“激情是世界上最大的財富,它的潛在價值要遠遠超過金錢和權勢。激情摧毀偏見和敵意,摒棄懶惰,掃除障礙。激情是行動的信仰,有這種信仰,我們就會戰無不勝。”
貧窮帶給我們的不是自卑,而是奮進的魄力與勇氣。它讓我們迎難而上,獲得成功后的喜悅是真正的快樂。這種快樂是一種成就感,一種超越自我的勝利。看看“美國名人榜”,那些彪炳史冊的人,都沒有顯赫的家世,都經受過一連串無情的打擊,只是因為他們能夠堅持奮斗,才最終獲得輝煌的成果。沒有富爸爸,你一樣可以成功,在困難與挫折面前不低頭,那么你一定可以實現理想。
沒有名牌大學的光環——用能力證明自己
有些人,寒窗苦讀,一畢業就失業,苦悶不已;有些人,能力超強,即使學歷欠缺,也能平步職場,如魚得水。很多高考的學子都是懷著畢業后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愿望而選擇上名牌大學和熱門專業的。在人才招聘現場,總能看到這樣的場面,一邊是手持學歷證書的大學生,在應聘中屢屢敗北,一邊則是與企業對答如流,被多家企業紛紛爭搶的達人。條條道路通羅馬,只要有能力,在哪學習都一樣,在哪里都能成才。
如今,“唯學歷論”已成昨日黃花,企業用人重“能力”,輕“學歷”。很多成功的精英并沒有耀眼的學歷,但是,他們卻憑著出色的能力和見識,成就了自己,用能力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索尼企業創始人盛田昭夫曾說:“我想把索尼企業所有的人事檔案全部燒毀,以便在企業里杜絕在學歷上的任何歧視。”不久之后,他就真的將這句話付諸實踐了,此舉促使一大批人才脫穎而出,也造就了索尼今天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歷反映了一個人的層次和高度,沒有一個恰當的學歷,再強的能力也往往不被人所發現。而沒有足夠的能力,再高的學歷仍然會被社會淘汰。學歷與能力在一個人的職業的發展道路上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當學歷與能力契合完美時,事業才能成功。
學歷只是一個人學習過程的記錄,而非一個人真正能力的體現。一個人成功不一定靠名牌大學,普通大學甚至高中畢業的學生都能成為業內的精英。
有一位墨西哥姑娘,名字叫做巴紐埃洛斯,她16歲的時候就結婚了。在婚后兩年當中她生了兩個兒子,不久后丈夫離家出走,巴紐埃洛斯只好獨自支撐家庭。為了能夠謀求一種令她自己以及兩個兒子感到體面和自豪的生活,她開始考慮改變自己的人生,去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為了尋找更多的機會,她帶著孩子們來到了得克薩斯州埃爾帕索,并在一家洗衣店找到了工作,過了一段時間,她發現這里并沒有她要追尋的東西。于是,口袋里只有不到8美元的她,帶著兩個兒子乘公共汽車來到洛杉磯尋求更好的發展。她努力打工,拼命攢錢,終于,她有了400美元的積蓄,便和她的姨媽共同買下一家擁有一臺烙餅機及一臺烙小玉米餅機的小店。她與姨媽共同制作的玉米餅非常成功,后來還開了幾家分店。后來,姨媽感覺到工作太辛苦了,巴紐埃洛斯便買下了姨媽的股份,成為小店的店主。
經過努力,她的小玉米餅店鋪成為當地最大的墨西哥食品批發商,擁有員工300多人。但是,她并不滿足現有的成績。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后,她與伙伴們在一個小拖車里創辦起自己的銀行。可是,到社區銷售股票時遇到一個麻煩,因為人們對他們毫無信心,于是她向人們兜售股票時屢屢遭到拒絕。他們問道:“你怎么可能辦得起銀行呢?”甚至很多好心的墨西哥老鄉還勸其放棄,“我們已經努力了十幾年,總是失敗,你知道嗎?墨西哥人不是銀行家呀!”但是,她始終不放棄自己的夢想,不懈地努力,如今,這家銀行取得偉大成功的故事在東洛杉磯已經傳為佳話。
一名默默無聞的墨西哥移民,沒有學歷的普通人,卻胸懷大志。可見,成功與學歷沒有任何關系,可以說學歷只是個門面。學歷僅代表自己在學校接受過教育而已,很多有能力者根本不需要學歷。
杰克·韋爾奇曾經說過:“一旦你產生了一個簡單而堅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復它,終會使之成為現實。提煉、堅持、重復,這是你成功的法寶;持之以恒,最終會達到臨界值。”
早在幾年前,國內的企業招聘一直“唯學歷論”,不論能力大小,先看學歷,似乎學歷高的職員能為公司撐起門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那些沒有實際經驗的高學歷者紛紛敗下陣來,被那些沒有過高學歷,但是有著豐富實戰經驗的人打敗。
一家世界知名制藥企業負責人就曾講,在一次招聘中,他們要求應聘者能運用英語對話,但通過招聘發現,很多求職者都能拿出英語四、六級證書,一旦要求求職者運用英語進行工作領域的簡單溝通,絕大部分人都不能“過關”,要么是根本聽不懂問的內容,要么是聽懂了不會用英語表達。有位朋友,英語水平為專業八級,然而在一次應聘某知名企業“海外拓展經理”時,就因為不能滿足招聘企業對英語溝通能力的要求,而被刷了下來,讓大家替她感到遺憾。
比爾·蓋茨被公認為最成功的輟學者,他沒有上完大學就開始他的創業歷程。他與保羅·艾倫一起創建了微軟公司,曾任微軟CEO和首席軟件設計師。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中,比爾·蓋茨連續13年蟬聯世界首富。
成才未必要上名牌大學,只要有能力,上什么學校都一樣。名牌效應可能影響就業,但其影響力有限。名牌大學加高學歷不等于好就業,就業看能力不問出身。經常聽人抱怨說:“名牌大學畢業生掙得比我們多,我要是能在北大、清華畢業那該多好!”
很多人常常把自己失敗的原因歸咎于沒有好的機遇,沒有受到系統的教育。而實際上,正是這種狹隘的觀念讓他們生活在自卑和貧窮的矛盾中不能自拔。其實,在今天的社會,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舞臺,形形色色的人都在這個舞臺上展示自己的風采,對于每一個人機會都是公平和公正的,沒有學歷依然能夠成功。有學歷不一定有能力,有了能力,走遍天下。成功與學歷無關,很多人能夠成功是靠他的努力、奮斗以及能力取得的。
兩手空空進入社會——青春是你最大的競爭力
青春是萬歲的,但是青春又是不夠的。青春不但要有浪漫,而且也要有知識、經驗,以及足夠的智慧和耐心。
青春會因奮斗而精彩。一個人活在世上總要為許多目標去奔波,去奮斗。你要不斷努力、進步,超越。
英國哲學家羅素在臨終前對他的學生說:“你們正擁有一筆讓人羨慕甚至嫉妒的財富,那就是青春。在這筆財富中,有著無數次的坎坷和機遇等著你們去填補和把握,擁有它,你們永遠都有希望。”
青春是一筆財富,青春是一種驕傲,青春是一種無限的可能。青春意味著擁有更多的嘗試,青春意味著面臨更多的挑戰,青春意味著夢想的飛翔。青春是最可寶貴的大好年華,青春最重要的是在實踐中經受鍛煉。青春只有在奮斗中在實踐中才能放射出異彩。
在許多人眼里,收破爛是個讓人看不起的工作,可卻有一個小伙子把這個傳統行業和現代高科技緊緊地結合在了一起,年輕人總是富有創意。正所謂擁有青春我們就擁有希望。希望是虛幻的,又是永恒的。有了希望才有動力,有了希望才有勇氣,有了希望才有成功的可能。
2003年7月,23歲的李小華從江蘇省淮陰工學院現代文秘專業畢業。畢業那天,便成了他失業的開始。在失業的那段日子里,他經常連肚子都填不飽。于是他用自己身上僅有的一點錢買了一桿秤和一輛破舊的三輪車,走街串巷收起破爛來了。但是就是看起來非常簡單的收破爛卻難住了他。他發現自己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根本不會吆喝!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互聯網——如果我開設一個專門收破爛的網站,在網上吆喝著收破爛,那我的吆喝不就一下子能讓很多人聽到了嗎?他傾其所有購買了一個域名,買不起電腦,他就在網吧里建設起自己的網站來了。
李小華的網站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南京在線收廢網。2004年8月18日這一天,網站正式開通。客戶只要登錄此網站,留下地址、聯系方式及欲出售的廢品種類和數量,李小華就會在客戶約好的時間內登門。南京在線收廢網的業務越來越紅火了,僅幾個月工夫,李小華就成功地淘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他不但給收廢品行業帶來了全新的變革,而且改變了許多人賣廢品的習慣,如今想賣廢品,只要打開電腦,把鼠標輕輕一點就行了!
擁有青春,我們就擁有機遇。正當青春的李小華剛剛踏上人生的旅程。青春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短暫的青春中,每個人都需要努力拼搏。在青春的朝霞中,我們不會覺得疲勞與辛苦,我們只會越斗越勇,拼出耀眼的青春火花!年輕沒有什么不可以!擁有青春才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力。年輕就是資本,所以我們不應因年輕而目空一切,也不應因自己年輕而底氣不足。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正視年輕,給自己一種緊迫感,抓住把資本變為財富的關鍵,這樣,我們才能走向成功。
而立之年沒有錢——別灰心,路還很長
俗話說:三十而立。有人說,而立之年,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在這一年里,有的人戴上了向往已久的光環,有的人卻在這一年,光環開始退色,甚至摘掉光環。可有的人從來沒擁有過光環,三十歲是不是就晚了呢?三十歲是否就是人生的分水嶺?其實,無論年齡多大,只要不灰心,就一定能夠成功。
有人作過一個調查,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白領中,僅有35%擁有自己的住房,19%擁有私家車,能將房子和車子都賺到手的,只有15%。也就是說,目前仍有六成職場“80后”兩手空空,既無房也無車,但是他們依然為著自己的夢想在拼搏,他們在積蓄自己的力量,終有一天,會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開花結果。
查巴拉拉是南非著名的足球運動員。作為一名足球運動員,最佳年齡是18歲到25歲。但是直到25歲,他還在一家名為自由群星隊的南非低級別球隊效力。2007年,慧眼識珠的南非凱撒酋長隊將查巴拉拉招至帳下,擅長突破的查巴拉拉沒有讓新東家失望。
他利用極快的速度和精準的傳球,打動了南非國家隊的巴西籍主帥佩雷拉。很快,查巴拉拉成為南非隊不可或缺的邊路快刀。在查巴拉拉沒有成名之前,南非隊被墨西哥的球員壓得喘不過氣。就在不少人都認定墨西哥人將遲早取得進球時,查巴拉拉如同一道黑色閃電,讓現場8萬南非球迷陷入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