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地域黑

黃牧宇:網絡上經常出現一些“地域黑”的言論,比如“東北人素質低”“河南人偷井蓋”“廣東人吃福建人”,等等。

近日,黑龍江省雪鄉“黑導游”和雪鄉酒店宰客的負面新聞把黑龍江省乃至整個東北帶到輿論旋渦的中心,相關新聞下也出現了不少“黑”東北人的評論。

對于這種“地域黑”現象,杜老師怎么看?“被黑地區”的居民,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形象呢?


杜駿飛:討論一個問題時,先要區分已知事實與未知推論。

以此次東北被黑為例,已知事實是:旅游行業亂象在國內很多地方都存在,東北地區(前幾年是三亞)的“黑導游”“黑商家”事件被媒體密集曝光也是客觀存在。未知推論在于:“黑導游”“黑商家”能代表東北旅游業嗎?未必。這些行業亂象能用來概括東北人嗎?顯然不能。

如果沒有系統完整的經驗性材料,就不能做出概化的推論。


集中在某一地區爆發的負面新聞,往往會成為引發“地域黑”的導火索,究其原因,還是缺乏一種理性的對話方式。

其實古代也有“地域黑”現象,例如“胡虜”“南蠻”之類的鄙稱,“夜郎自大”“黔驢技窮”等成語也流傳至今,當時的傳播效果堪比“地域黑”。在世界范圍內,一些國家、民族、人群對異邦他鄉亂貼有偏見的標簽,“愛爾蘭醉鬼”“懶惰的西班牙人”等,諸如此類,這些也是國際化的“地域黑”了。

不同地區間人的差距有可能真的很大,但這類差距往往不如人類在理性層面上的分層差距大。缺乏理性認知和正確表達方式的人群,往往離真知很遠,遠得難以想象,他們也是“地域黑”人群的主力。“地域黑”的社會心理模式的原因雖然比較復雜,但大致可以分析其機制如下:

1)不同地域,民風習俗不同,容易催發他者對這些地域產生標簽化想象。

2)一些階段性集中爆發的新聞事件,容易在媒體上為受眾塑造出一個“有偏”的文化鏡像。

3)人如果以不完全信息為基礎,試圖貿然建立“認知完形”,難免會產生“認知偏差”或“過度概化”,其中,涉及個別地區的負面認知偏差,就是你說的“地域黑”了。

那些發表“地域黑”言論的人大概有兩類:一類是不肯思考卻酷愛批判的“鍵盤俠”,另一類是對“被黑地區”的情況不是很了解,卻因為思考簡單化而愛貼標簽的人。

他們都有一個共性:認知不足,表述不良。

在心理層面上,“地域黑”人群時常跌入的陷阱是一種反向光環效應(halo effect)[1]。光環效應又稱“暈輪效應”“成見效應”“以點概面效應”,它是一種影響人際知覺的因素,指的是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與光環效應相反的是惡魔效應(devil effect,或稱reverse halo effect,即反向光環效應),即對人的某一品質或對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壞的印象,會使人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評價偏低。

如果把形形色色的“地域黑”集中起來分析,我們也許會發現:

1)地區特征和社群個性是社會認知背景。

2)狹隘的新聞偏好、媒體議題的偏頗是信息基礎和話語環境。

3)在特定時期和人群中,信息不對稱、不完整、不充分是輔因或中介變量。

4)“地域黑”人群的認知能力不足是主因,或主變量。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有壞鳥不見得就是壞林子啊。除非實證,勿作推論,這是不言自明的邏輯。而對那些思維局限性大的人群來說,由于“內卷化”的作用,這個辯解也很難被其認知。

因此,正確的做法是不予置評,遠離低水平的爭執。

你應該已經注意到,在如今頻發的“地域黑”事件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在自己所在地區發生負面新聞“被黑”時進行反駁的人,也是在其他地區“被黑”時愛加入其中的人。


如果有一個地區——假定是官方組織,無論如何要為自己辯解,怎么做呢?

那就要拿出非常充分的事實、數據、邏輯,作為對“地域黑”的證偽;同時,還要自覺設置更廣泛、正面、積極的議題,去覆蓋那些狹隘、錯誤、消極的議題。

只有同時以這兩者去影響傳媒,重新建構傳媒鏡像,經過系統性的澄清和意見領袖的持久反撥,輿論生態才會慢慢形成自凈化效應,之后,對它的“地域黑”才會被矯枉至正。


不過,刻意辯解總還是“小道”,最好的做法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個地區的形象正如一個人的口碑,不是靠“所說”,而是靠“所是”,不是嗎?

燈一燃起,四面就有光明。

2018年6月10日問答,杜課567期

原題:談“地域黑”

讀者留言

Avi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保持理性的認知和多維度思考,不讓自己成為片面評價的人。這不僅適用于地域問題,對于生活中的種種事務和人際交往,我想也是一樣的道理。刻意辯解總還是“小道”,這讓我想起前幾日大學語文老師推薦的《莊子》。

Fusasa:只怕許多人寧愿在黑暗中摸索也不愿意點燈。很多時候,人并非看不到惡意的存在,只不過在無所顧忌、底線模糊的環境下,惡意總是能最大限度地散發。

注釋:

[1] 光環效應最早由桑代克(Edward Thorndike)提出。哈羅德·凱利(Harold Kelley)的隱性人格理論中也涉及了光環效應,即我們在其他人身上認識到的第一個特征會影響對隨后特征的解釋和看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江县| 金沙县| 福安市| 吉隆县| 榆林市| 昌宁县| 益阳市| 全椒县| 宁波市| 灯塔市| 静安区| 华亭县| 西平县| 敖汉旗| 南木林县| 东乌| 体育| 邹平县| 四会市| 探索| 突泉县| 铜山县| 盐亭县| 漯河市| 伽师县| 杭锦后旗| 孟州市| 建水县| 黄龙县| 双牌县| 泸定县| 稻城县| 德格县| 淮阳县| 永福县| 浦县| 江北区| 交口县| 西丰县| 措美县| 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