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整理這份書稿時,我正臥病在家。

倚在床頭,閱讀那些依稀熟悉的問答,仿佛拆開一封花費數(shù)年慢遞的信件,老師手書的教誨讓無數(shù)回憶紛紜雜沓,萬千情感熾熱澎湃。杜老師的文字依然令我內心滾燙,令我熱淚盈眶。

若“杜課”真是一間有形的課堂,這6年里,我當過臺下的聽眾,當過幕后的助教,也當過串場嘉賓,親歷了“杜課”的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杜課”之于我是一部成長的記錄,是一堂智識的啟蒙,是一盞仍在照耀我的明燈。


初入師門時,杜老師經(jīng)營杜課已1年有余,每日寫杜課早已成為老師的習慣,可能也是他最掛心的日常。作為學生,自然要協(xié)助項目工作。

日更的壓力在于選題的靈感,也許正因如此,老師希望我們研一新同學積極參與選題策劃,鼓勵我們每日在群中分享讀書筆記,當然,也可以提問。我們的師生群因此變得熱絡起來,同學們分享好文奇想,交流討論,老師也會不時追評追問。一些有趣的對話記錄成了讀者朋友們所看到的談話課。或許,因為我問得最多最勤,老師為我冠上了“首席提問官”的美名。

最初,我總感覺提問的工作是任務式的。每日閑暇時尋找素材,筆法生澀且顧慮重重,材料的整理、闡釋與評價也頗為傷神,有時,為了趕在睡前“交稿”,一些未經(jīng)深思熟慮、無稽籠統(tǒng)的提問便匆匆出籠了。但老師似乎總能發(fā)掘那些無心之問的價值,在“杜課”里答之以鄭重、答之以誠懇,這一度讓我頗感慚愧。后來,我的這項工作也像老師寫“杜課”一樣,成為我的日常,成為札記心得、移情遣意的契機。

對于我們這些學生而言,“杜課”不僅在線上,也在線下。比如每周三的“便當午餐會”,學生匯報閱讀寫作進展,老師評點答疑。有趣的是,餐食往往會剩下不少,因為忐忑與惶恐早就梗塞了喉嚨。又比如每逢重要節(jié)日,我們在老師家后院里小聚,在月下漫談,閑坐在山林之間,聽風論道,游走古今,既有嬉笑怒罵,也有語摯情長。老師意興盎然之時,金句隨口脫出,大多蔚為杜課的靈感。

“杜課”是我們求學生涯的“底片”。


擔任“提問官”的這一年和作為忠實讀者的這6年,“杜課”教會了我什么?

首先是堅定、堅持與堅守。堅定一個信念,堅持一件事情,堅守一份初心。任何微小的事物重復成千上萬次,鋪展、堆疊在你面前時,其震撼是不言而喻的。6年里,杜老師對“杜課”的熱忱與傾心、勤懇與虔誠是勝于言傳的身教。友人與我交流“杜課”時會贊嘆杜老師的文字,或汪洋閎肆,或雍容典雅,真可謂雕文織采、言微旨遠、情理兼?zhèn)洹J仰與艷羨之余也深知,不積跬步,必無以至千里。

其次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不學不成,不問不知”,這是“杜課”的格言,一如老師一貫的理念,重視學生好奇心的培養(yǎng)。杜門聚會總有一項莊重的收尾“儀式”,那便是一人一問——天地家國、世故人情,無所不問,而老師無所不答。記得那年,老師給研究生新生開設的“研究設計”課中,第一項作業(yè)是要求提10個學術性問題。多年來的學習經(jīng)歷讓我越發(fā)認識到,提出一個好問題是任何學術新人都需要苦練的功夫。發(fā)現(xiàn)問題往往需要大量的閱讀與縝密的思考,需要對感興趣的領域有系統(tǒng)的了解,需要對現(xiàn)有的答案有自己的評價,需要對前人的疏失之處有敏銳的意識。這是“學問”二字的真義,“問”在“學”后。

最后是分析問題的能力。面對任何提問,老師不僅有問必答,還能問一答十,老師的認知框架似乎總能系統(tǒng)地處理并輸出答案。我還記得在畢業(yè)聚會上的“一人一問”環(huán)節(jié),眾人都在期待我的“最后一問”,我想了許久后說:“老師,有沒有能讓您感到困惑的問題呢?”老師笑著說:“這就是提問官的問題嗎?你太高看我了。”是啊,并非所有問題都有答案,誰又能了悟世間的一切玄秘?分析問題需要廣博的閱讀思考,講求一套思維方法,這是真正的要領。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在課上的一個例子。有同學提問如何即興演講。老師隨手拿起桌上的杯子舉例說:“如何圍繞這個杯子講一節(jié)課呢?我們可以在水平維度列出幾個變量,如材質、形狀、圖案等;豎直維度也列出幾個變量,如功能、藝術、歷史等,這樣就能得到一個至少包含了9個話題的三乘三矩陣。”這便是矩陣式思維,拆解復雜問題的要素,對子問題逐一分析。如老師所言:“系統(tǒng)思考,均衡判斷,個性化歸結。”像這類思維方法的傳授,真是不勝枚舉。


重溫那一年的提問,我似乎能看到那個帶著“中二”氣、好高騖遠、心浮氣躁的自己。

那時的我很愛談通天徹地之事,談理想和星空,談人性和世界。但那些發(fā)問與慨嘆往往止于自我感動,止于那頗有道德感的共情,止于一些豪言壯語。杜老師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我性格上的缺陷,他在茶敘時批評我,在“杜課”里提點我,那些文末的“愿你銘記”都像是老師輕輕拍在我肩上的企盼。那些時日,恰是我聽過很多大道理、會說很多大道理,仍不會過好生活的年紀。也許是對沒能扭轉我的性格缺陷感到無奈,在一次敘談的最后,老師戲說:“我覺得你有宗教氣質。”

誰曾料想,老師無意的笑談竟“一語成讖”。畢業(yè)后我跨入歷史專業(yè)深造,課余時間跟隨導師從事和平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傳播和平思想與宗教自不能畫等號,但二者的相似之處都是信仰與躬行。我一度好奇,僅憑百年人生短淺的眼界,如何求解數(shù)千年來戰(zhàn)爭與和平的宏大命題?直至理解“積極和平”的理念后,我才認識到,世界和平的真正希望并不是恢宏的戰(zhàn)略架構,而在于每一個和平的人。

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說:“避免戰(zhàn)爭是政治家的事情,而建立和平是教育家的任務。”唯有教育才能讓和平浸潤每一個心靈,縱是偉大的理想也要落在個體的細微處。

我突然理解了杜老師常引王陽明所言“在事上磨”的意義,以及“杜課”一千零一次堅守的意義——不僅是與讀者相聚相談的承諾,也在期望更多人能獨立地思考,尋找內心的光明。如果這些炙熱的、不懼冷氣的人會聚起來,定能托起一個溫暖的、貴重的社會。而這又何嘗不是老師自己“在事上磨”的修行呢?

愿你我共舉這炬火,回答人生的設問,續(xù)寫“杜課”的故事。

黃牧宇

2023年8月于南京大學勇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客服| 寿阳县| 巢湖市| 大荔县| 房山区| 崇礼县| 天台县| 梓潼县| 都兰县| 石渠县| 浪卡子县| 澳门| 太湖县| 上杭县| 嫩江县| 天峨县| 阿瓦提县| 南充市| 昌图县| 高阳县| 鹤庆县| 清水河县| 淳化县| 乌鲁木齐县| 呈贡县| 棋牌| 泰来县| 张家界市| 集安市| 五指山市| 英超| 五大连池市| 祁阳县| 尖扎县| 吴堡县| 霍城县| 五常市| 永济市| 乐都县| 阿克苏市| 桐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