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前言(2)

個體心理學在問題兒童能否在學校取得進步的問題上還沒有定論。可是,我們總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兒童在最初入學時遭遇失敗,那一定會是個危險信號。從某種意義上看,與其說這是兒童學習上的失敗,還不如說是兒童心理上的失敗。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兒童逐漸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他們的氣餒情緒逐漸擴大,他們開始盡可能地逃避一些有意義的行動和任務,他們總是想著去尋求自由自在的道路以及便捷的成功之路。他們不會去走社會普遍認同的大道,而是會選擇一條能獲得一定的優越感來補償其自卑心理的一個人的小路。對于這些失去信心的兒童來說,選擇最為便捷的成功之路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在這些兒童看來,遠離社會和道德方面的責任本身就能讓他們產生一種輕松的征服感,相較于走社會普遍認同的大道要容易很多。盡管他們外在的行為表現得相當勇敢和無畏,但他們選擇便捷的成功之路依舊顯示出了他們內心的怯懦和虛弱。這種人只愿意去做那些十拿九穩的事情,借此來炫耀自己的優越感。正如我們看到的那些作奸犯科的人,盡管他們表面上毫無畏懼,但他們骨子里卻非常虛弱;與此相同,我們也常有機會看到一些表面上表現得勇敢無畏的兒童,在毫無危險的環境中卻會通過一些微小的跡象暴露出一定的虛弱感。舉個例子,我們會看到有的兒童(包括成年人)在站立時,不會挺直腰桿,而總是喜歡依靠著東西。傳統的治療方式以及對這種現象的理解一般只會針對他們表現出來的癥狀本身,而根本沒有注意到最基本的環境問題。人們總是會重復向這樣的孩子強調“站直了!”但事實是,這樣的孩子選擇去依靠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在尋求能得到幫助和支持的心理安慰。我們通過一定懲罰或獎勵,固然能夠在短時間內讓這樣的孩子改變這種軟弱的表現,但孩子內心尋求幫助的強烈渴求并沒有被滿足。所以,孩子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源依然沒有消失!只有好的教師才能真正看明白孩子的這些表現,并且用同情和理解去幫助孩子們走出這種陰影。

我們通常可以通過一種單一的跡象來推斷孩子自身的心理素質及性格特征。如果一個孩子表現出對依傍某種東西的渴望時,我們就可以馬上明白,目前孩子的心理一定表現得很是焦慮和依賴。將他的情況和相似的、我們完全了解情況的其他孩子進行比較后,我們就能夠重新建立這種類型兒童的人格,而且根本不需要花費太大氣力就可以確定,這類孩子應該是被嬌寵過度了。

現在我們來討論另一類型的從未感受到慈愛的孩子的性格特征。這類兒童的性格特征我們可以從那些罪大惡極的人的生平中去發現,因為這類兒童的性格特征在這些人身上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了。從這類人的成長史中,我們還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即他們在童年時期都遭遇過很惡劣的待遇。因此,他們會形成冷酷的性格,總是充滿了嫉妒和恨意。他們無法接受別人過幸福的生活。這種滿懷嫉妒的人不僅僅只是那些惡貫滿盈者,很多看似正常的人中也不乏這樣的人。他們一旦有了孩子,或者需要對某個孩子承擔教育責任時,他們就覺得孩子不應該比他們的童年過得幸福。這種父母不僅會用這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孩子,在他們成為別人家孩子的監護人時也會表現出這樣的態度。

上述的觀念和看法,并不是出于惡意。這一觀念只是反映了那些在成長過程中遭受過惡劣對待和嚴厲教育的人的精神狀態。這種人還會為自己的行為辯護,因為他們有很多自以為是的正當理由和人生格言,例如“收起鞭子,害了孩子”等。這種人為了證明自己的行為,總是會不停地出示無數的證據和案例,但這些都無法讓我們認為他們的行為是正確的。模式化的、專橫的教育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樣的教育只會讓孩子疏遠自己的教育者。

心理學家在通過對不同的、相互聯系的病態癥狀進行考察,并將其進行實踐后,就可以建構出個體的人格系統。借助這一人格系統,我們就能夠揭示出個體隱蔽的心理過程。我們對個體人格某一方面的考察,能夠揭示出他整體人格中某一方面的特征,但是,我們只有在每個方面的考察都表現出相同的特征后,才會感覺滿意。所以,個體心理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在探討個體心理時,有一點我們應該反復強調,我們無法將理論框架及概念系統刻板、機械地進行運用,每個個體才是我們研究的重點。我們絕不可以在總結一個人的幾個表現后就得出影響深遠的結論,我們必須考慮到所有能夠支持我們結論的方面。我們只有在成功地證實我們最初的假設時,只有在我們能夠從一個人行為的其他方面也發現同樣的氣餒和頑固時,我們才能夠非常肯定地說,這個人的整體人格有氣餒和頑固的特點。

這里,有一點我們必須記住:我們的研究對象自身并不理解他們的行為表現,所以,他們無法真正地隱藏自己。他們的人格是通過他們在環境中的行動表現出來的,而不是通過他們對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來表現的,所以我們要從行動上來認識他的人格。但這絕對不是說,他在故意對我們說謊,他們只是想要我們意識到,一個人的無意識的動機和有意識的思想間存在著遙遠的距離。只有富有同情心,同時又能保持客觀看法的旁觀者才能跨過這個距離。這個旁觀者或者是一位心理學家,或者是孩子的父母,或者是孩子的教師。他應該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對個體的人格進行解釋,這種客觀事實體現的是個體自身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曾意識到的、有目的的追求。

所以,人們對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問題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要比對其他任何問題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更能表現出真正的自我。第一個問題涉及的是社會關系,我們探討對現實的客觀看法和主觀看法的矛盾時,已經進行了相關的論述。不過,對于兒童來說,社會關系的問題還具體表現在他們能否完成這樣的任務,即結交朋友、與人相處。個體是如何面對這個問題的?他對這一問題又是如何回應的?一個人如果對他自己是否有朋友,或者是否擁有社會關系,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并且認為通過自身的這一態度就可以回避社會關系問題時,那“無所謂”就是他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通過這個“無所謂”的態度,我們完全能夠得出關于他人格的方向和結構的結論。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注意,一個人的社會關系不僅僅局限于如何去贏得朋友,如何與人交往,社會關系還應該包括與這些關系相關的一些抽象觀念,例如友誼、同志關系、信任和忠誠等。而一個人對于社會關系問題的回答,同樣是他對所有這些抽象觀念所持的態度。

第二個基本問題涉及的是個體如何投入和運用自己的一生,也就是說,他希望自己在普遍的社會分工中發揮一個怎樣的作用。我們可以這樣來推斷這個問題,我們都不否認社會問題是由一個以超越自我的你-我的關系來決定的,那么,我們同樣也不能否定,第二個問題是由人-世界(即地球)的基本關系來決定的。如果我們將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看成是一個人,那他總是與世界保持著聯系。他對世界存在怎樣的希冀呢?就好似我們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一樣,第二個基本問題即個體的職業問題應該是一個涉及人與世界的關系問題,而不是某一個體方面的問題,或者說是私人問題。這種關系并不是由個體的意志所決定的。我們的個人意愿無法決定能取得怎樣的職業成就,職業成就的取得是源泉于對客觀現實的關系。基于這一原因,個體對職業活動問題的回答及回答的方式高度地體現出這個人的人格及其對生活所持的態度。

第三個根本問題的產生是因為人類存在男女兩種性別。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同樣不是個體單方面和主觀的事情所能做到的;這個問題的解決必須與兩性關系的內在客觀邏輯相一致。如何與異性相處?如果你認為這個問題是典型的個人問題,那就錯了。只有在仔細權衡所有與兩性關系有關的問題后,我們才能找到正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明顯,我們對愛情和婚姻的正確的解決方式中所出現的任何偏離,都體現出了人格上的缺陷和缺失。所以說,很多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妥善處理而造成有害后果的,都可以從更加根本的人格缺陷和缺失的角度來進行解釋。

總而言之,正像我們上面所說的那樣,我們完全可以依照個體對這三個基本問題(社會關系問題、職業問題和兩性問題)的回答,去找尋他生活風格的大致方向及其獨特的目標。個體的生活目標能夠決定一個人的生活風格,而且這一生活目標能夠反映在這個人的日常行為中。因此,如果一個人的目標是合作進取的,是向著生活中有建設性的一面指去,那么,我們就能夠在這個人對所有問題的解決方式上找到這樣的一個印記:他對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法都存在建設性的一面。其個體也會因此而感受到幸福和快樂,并且在這種富有建設性,并且十分有益的活動中體驗到價值和力量。與此截然不同的是,如果一個人的目標總是指向生活中消極的方面,那么,這個個體就無法解決這些基本問題,自然也無法獲得妥善地解決問題后所能享受的歡樂。

這些基本問題之間都是密切聯系著的。因為在社會生活中,這些基本問題還會滋生出一些特定的任務,一些必須在一種或總體的社會背景基礎下才能恰當完成的特定任務,這種社會背景指的就是社會情感,這從反面再次強化了一些基本問題間的關系。其實,這些任務在兒童早期時就已經出現了:每個人的感官發展與看、聽和說等社會生活方面的刺激是一致的;每個人都是在與兄弟、姐妹、父母、親戚、熟人、伙伴、朋友及老師的多種關系下成長的。一個人一旦脫離了與其同伴的社會接觸,就注定會遭遇失敗,要知道,這些任務會以同樣的方式伴隨每個人的一生。

因此,個體心理學有足夠的理由認為,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就是“正確的”事情。對社會規范的任何偏離都可以被看做是對“正確之道”的偏離,并會與客觀法律及客觀現實的必要性發生沖突。這種與客觀現實間的沖突,能夠導致行為人感覺到明顯的無價值感;同時,這種沖突也能夠引發受害者同樣或更加強烈的報復行為;最后,我們必須記住,偏離社會規范違反了人們內在的社會理想,而社會理想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存在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因為個體心理學積極強調要將兒童對社會情感的態度當做他們發展的檢測器,所以,個體心理學能夠輕松地確定和評價兒童的生活風格。因為一旦兒童遇到什么樣的生活問題,他都會在這種考驗情境中(就像被測試時)表現出他是否有充分的準備。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從這種考驗情境中看出他是否懷有社會情感,他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和理解力,他是否在追求對社會有益的某種目標。然后,我們可以發現他向上努力的方式及其努力的節奏,我們能夠看出他表現出來的自卑感的程度及其社會意識的發展強度。將所有的這些交織在一起,并將其相互關聯,就足以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而且這個統一體在被發現有缺陷和新的統一體重建之前是不可分割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皇岛市| 连城县| 肃宁县| 宝兴县| 大洼县| 奎屯市| 滁州市| 思南县| 澜沧| 通州区| 新巴尔虎右旗| 新宾| 麟游县| 台中市| 阿克| 静宁县| 印江| 怀来县| 芜湖市| 海安县| 扶绥县| 昭苏县| 阿坝| 康乐县| 黔东| 凤庆县| 济宁市| 湖南省| 若羌县| 靖安县| 太保市| 余干县| 邢台市| 湛江市| 延寿县| 固安县| 全南县| 镇坪县| 万宁市| 裕民县|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