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的魔力(平裝2022全新版)
- (美)羅伯特.迪爾茨
- 1496字
- 2025-05-15 10:24:39
再版譯序
放開觀念的限制
因為我從事著注定要終身學習的行業(心靈訓練和療愈),最近十多年走南闖北聽過不少一流訓練師、一流治療師的課,這本書的作者羅伯特·迪爾茨(Robert Dilts),是我最喜歡的老師之一。
2007年末剛完成譯稿時,我還沒見過作者本人。只是在翻譯過程中,能感受到他的思維清晰度?!墩Z言的魔力》是羅伯特·迪爾茨的代表作,值得精讀。全書主要篇幅在談轉化信念,從限制自己轉向鼓舞人心。作者抽絲剝繭、娓娓道來,就如何打破自我限制、開放全新的可能性,提煉總結了一系列精妙的方法,被簡稱為“回應術”。
當然,好書從來不僅僅是工具、方法的簡單羅列。用心品味回應術的一些主旨,能約略瞥見作者的思路,比如:信念要從“問題”框架(關注哪里出了問題,是誰的過錯)轉向“結果”框架(關注目標和實現目標所需要的資源)。記住這簡練的主旨,尤其是身體力行真的照做時,能感覺到只要把目標和資源納入視野,不再只盯著問題看,那么心量、格局都可以迅速被打開。
這讓我對羅伯特這位身心語言程序學(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簡稱NLP)領域的集大成者,以及NLP這一流派,都生起好奇心。那時只大致知道NLP起源于模仿——觀察各個領域的杰出人物,提取出令他們獲得成功的卓越模式,再把卓越模式拆解細分,好讓其他有志者便于學習和掌握。這樣一套方法論,看來就像一把鑰匙,用好了,可以大大縮短學習成長的進程,可以為你打開很多扇門。這樣的模仿,也必定不會停留在只求形似,想必真的可以形神兼備地再現卓越元素與卓越模式吧?
我在2008年到2013年間,陸續聽過羅伯特的課20多天,得以近距離感受他整個人散發出的寧靜而深邃的美??吹竭@位一流高手在50歲以后的持續成長,也真讓人心向往之。他把那持續成長稱為“進化”。最后一次聽他的課,是2013年在廣州學習“豐盛教練”,有兩天羅伯特與好友、杰出的催眠師斯蒂芬·吉利根(Stephen Gilligan)同臺授課,兩位老師難分伯仲的高超水平,加上相交將近40年的默契配合,令人十分難忘。
回想起來,羅伯特本人的溫度和光亮,與多年功力的自然流露,給人的印象深過他所傳授的方法和技巧。記得他在課程里一再提到:真正的成功表現為慷慨和感恩——你能對所得到、所擁有的心懷感恩,又能夠大方地分享,這才叫成功,兩個特質缺一不可。無論眼前擁有了多少物質或精神財富,若還牢牢把守著,不肯大方地給予;或貪心不足,總覺得不夠;或自以為是,認為理所應當得到這些……那都算不上成功,僅僅是暫時擁有罷了。還記得他所說的,不要把人生夢想只局限于買彩票中個頭獎之類的事情,這樣的夢想實在太小了?!拇_有資格這樣說。他本人的夢想,是致力于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值得歸屬。禁不住要借用IT行業友人的話贊嘆一聲:開發軟件的人和只關心軟件如何使用的人,關注點與思維高度,有時候的確不在一個層面上!
我是慢慢懂得了志當存高遠的意義。無論做什么,心懷大愛,與內心、愿景、資源都有緊密的聯結,才容易保持生生不息的強大動力。方法是中性的,沒有絕對的高低好壞之分;能達成怎樣的效果,要看誰來用它,以及為了什么而使用它。語言也是中性的,觸及愛,它才被賦予了力量和魔力。
所有的體悟與學習,都在幫我們走好成長或進化之路。在長成本來的樣子這條路上,也真的只有自己的觀念,才能夠限制自己!有時會聯想到:當我們不斷放開觀念的限制,只保留充滿愛和智慧的思想;當我們全然活出真實完整的自己,也盡力利于他人、利于環境;當我們為人生探尋意義,讓所有方法、技巧服務心靈,這條路可以走到哪里?保持開放的心,向內看,或遲或早都會直接迎向生命的本源吧。
值此《語言的魔力》再版之際,致謝翻譯、出版及再版過程中,給予幫助和付出心血的所有朋友,也祝愿讀者朋友們享受閱讀帶來的啟發、觸動和共鳴!
譚洪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