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4 生產率

2.4.1 生產率的概念

生產率即投入產出比,它是競爭力的直接體現。生產率反映了產出(產品和服務)與生產過程中的投入(勞動、原材料、能量及其他資源)之間的關系,是一個相對指標。生產率既可以從國家或行業(yè)宏觀層面上來度量,也可以從企業(yè)微觀層面上來度量。當從國家或行業(yè)宏觀層面上來度量時,一般用總產值或國民收入來計量產出。當從企業(yè)微觀層面上來度量時,一般用企業(yè)產量或創(chuàng)造的價值來計量產出。本書主要介紹微觀層面的生產率。

投入和產出可以是實物量,也可以是價值量。所以,生產率有多種表現形式。以實物表示投入與產出,生產率所表示的結果直接、明了,可以在不同企業(yè)間進行比較,也可以在不同國家之間進行比較。但是,實際中企業(yè)所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不是單一的,這時,通常是選取某一代表產品,利用換算系數把其他產品或服務折算為代表產品。當涉及的投入不是單一的時,只能以價值來統(tǒng)計投入。事實上,當以價值來表示投入與產出時,生產率就與企業(yè)的效益建立起了聯(lián)系。此時,就體現出了計算生產率的意義,即企業(yè)可以借助分析生產率水平來改進自身的管理和技術水平。

實際運用中,企業(yè)通常使用生產率的倒數來評價資源的利用情況,此即單位消耗。當把單位消耗與勞動定額、機時定額、原材料消耗定額等進行比較時,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yè)的管理和技術水平。

生產率對營利性組織、非營利性組織和國家都有重要的意義。對營利性組織,較高的生產率意味著較低的成本及較高的利潤;對非營利性組織,較高的生產率意味著利用較少的社會投入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對國家,提高生產率意味著經濟運行狀況更加良好,國家的實力增強。美國20世紀90年代長時期經濟持續(xù)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它的生產率提高了。

值得指出的是,生產率不同于效率。

生產率是指單位投入的產出,是對投入產出總體的測評。生產率有單位,例如,“件/小時(或工時)”“元/小時(或工時)”等。我們可以說,總體上,某班組的勞動生產率為100件/工時。

效率是指給定的系統(tǒng)(工作單元、機器等)在某一給定時間內的實際產出占最大產出的比率。可以看出,效率沒有量綱,是一個百分比。例如,我們可以說,某班組所操作的某一臺機器在昨天開動期間的效率為90%。

當然,生產率與效率也有聯(lián)系。生產率的提高有賴于一個個設備、單元或系統(tǒng)的效率的提高。

2.4.2 生產率的計算

根據生產率的定義,可給出如下生產率的計算公式:

生產率可按單一投入、兩種以上的投入或者全部投入來度量。與這三種度量方法相對應的是三種生產率,即單要素生產率、多要素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表2-1列舉了這些生產率的度量方法。實際運用中,具體選擇哪一種度量方法視度量的目的而定。

表2-1 不同類型生產率度量方法舉例

例2-1 某機械加工廠,一周內生產出10000單位的產品,產品售價為5元/單位。為生產這些產品投入了500個工時,工時費用為8元/工時。此外,還投入折合價值為5000元的原材料和1000元的管理費用。試計算勞動生產率和多要素(勞動、原材料和管理費用)生產率。

解:根據式(2-3),可計算出勞動生產率和多要素生產率(見表2-2)。

表2-2 不同類型生產率計算過程及結果

例2-2 一家公司生產一種平板小推車,現計劃購買一種新設備,以提高生產率。當前,用工數為5名工人,平均每小時生產80臺平板小推車。人工費用為30元/時,機器加工費用為120元/時。經測算,新設備投入后,用工人數將會少一個,加工費用將增加30元/時,平均每小時可以生產76臺小推車。

(1)勞動生產率增加了多少?

(2)這家公司是否應該購買這種新設備?

解:

(1)

購入新設備前后的勞動生產率分別如下:

購入前:80÷5=16(臺/人·時)

購入后:76÷4=19(臺/人·時)

所以,生產率增加了:

(19-16)÷16≈19%

(2)

購入新設備前后的多要素生產率(勞動和設備生產率)分別如下:

購入前:80÷(5×30+120)≈0.296(臺/元)

購入后:76÷(4×30+120+30)≈0.281(臺/元)

所以,生產率降低了:

|0.281-0.296|÷0.296≈5%

本例中,雖然多要素生產率降低了5%,但勞動生產率增加了19%。工人對新設備操作熟練后,產出會有所增加。此外,減少的一位工人還可以調配到其他部門。再考慮全要素生產率,購買新設備后原材料和輔材料、能源動力會減少,合格品率會增加。所以,建議這家公司購買這種新設備。

2.4.3 影響生產率的因素

影響生產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管理、資本、質量和技術等。除了這四個主要影響因素外,還有其他影響因素,如標準化、工作場所的設計與布置、激勵制度等。一個錯誤觀點是:工人是生產率的主要決定因素。照此觀點,讓工人更賣力地工作是提高生產率的途徑。然而,事實上,歷史上很多生產率的提高是技術改進的結果。

技術是影響生產率的主要因素,但是,技術本身并不能保證生產率的提高。事實上,如果沒有先進的管理,反而會降低生產率。早些年,中國企業(yè)在引進外資時就有過沉痛的教訓:要么引進了過時的設備和技術;要么只引進了先進的設備和技術,而沒有引入軟件和管理。如果把管理和技術比作企業(yè)發(fā)展的兩個車輪,那么這兩個車輪一定要匹配。否則,企業(yè)不可能向前發(fā)展,只會原地打轉。

2.4.4 提高生產率的步驟

生產率度量可用于很多方面。通過度量生產率,可以評定企業(yè)在一定時期內的經營業(yè)績,分析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并針對不足采取改進措施。

企業(yè)可采取以下步驟來提高生產率。

● 確定生產率測評指標。

● 識別影響整體生產率的“瓶頸”環(huán)節(jié)。

● 以管理、資本、質量、技術等為切入點提高“瓶頸”環(huán)節(jié)的生產率。

● 鞏固提高生產率的成果,進行宣傳和推廣。

2.4.5 設備綜合效率及其帶來的啟示

1.設備綜合效率

如前所述,生產率與效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但兩者還是有聯(lián)系的。事實上,只有一個部門的每一個單元、每一臺設備或機器的效率提高了,該部門總體上才能獲得生產率的提升。

就設備效率而言,一個非常有用的指標是設備綜合效率(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OEE)。OEE是指綜合考慮可用率、表現指數、質量指數的設備效率。這一指標不僅關注設備的運行時間,更關注設備的綜合表現,既看其出工情況,更看其出力情況。OEE的計算如式(2-4)所示。

式中,可用率=實際運行時間/計劃運行時間;表現指數=理想作業(yè)時間/實際作業(yè)時間;質量指數=合格品數/總產量。

例2-3 一臺機器每天工作時間為16h,班前計劃停機時間為20min。某天,該機器發(fā)生了一次故障,工廠用70min對這臺機器進行了檢修。另外,用了20min對其進行了調試。

這臺機器用于加工一種零件,這種零件的標準加工時間為5min/件。當天共加工了160件零件。在加工的160件零件中有15件是不合格品。

試計算這臺機器當天的OEE。

解:

可用率=實際運行時間/計劃運行時間=[(16×60-20)-(70+20)]/(16×60-20)=850/940≈0.90。

表現指數=理想作業(yè)時間/實際作業(yè)時間=(160×5)/850=800/850≈0.94。

質量指數=合格品數/總產量=(160-15)/160=145/160≈0.91。

所以,OEE=可用率×表現指數×質量指數=0.90×0.94×0.91≈77%。

2.設備綜合效率帶來的啟示

從OEE的計算可以看出,不能只看一臺設備是否在運轉,還要看這臺設備的效率,更要看這臺設備加工出來的產品的質量情況。從這個指標,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人力資源效率。同樣,我們不能只看一位員工是否出勤,還要看他的效率,更要看他完成的工作的質量情況。依照OEE,我們不妨設計人力資源綜合效率(overall human resource effectiveness,OHRE)這一指標。類似于OEE,OHRE也由三部分測算得到,即由可用率、表現指數、質量指數連乘得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清市| 汉源县| 丹东市| 通城县| 华容县| 六盘水市| 翁牛特旗| 安康市| 板桥市| 奇台县| 江北区| 偃师市| 霍林郭勒市| 鄄城县| 乐东| 资源县| 扬中市| 北票市| 望谟县| 崇明县| 钟山县| 灵寿县| 大关县| 龙江县| 县级市| 大安市| 潼关县| 邹城市| 白沙| 武穴市| 轮台县| 凤城市| 石家庄市| 桂平市| 临朐县| 莱州市| 罗田县| 三门峡市| 楚雄市| 多伦县| 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