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抱真實自我:內在小孩的探索和療愈
- (美)查爾斯·L.懷特菲爾德
- 673字
- 2025-04-25 18:53:00
治愈內在小孩的意義以及“酗酒者子女協會”運動
我在本書中描述的治療方法得到了無數人的證實。他們運用這種方法的原則恢復了健康。我將其六個主要啟示總結如下。
覺醒。借助治療師的幫助或自發地意識到,康復不僅是“不喝酒”(或不試圖控制別人的成癮行為),以及去參加互助會。許多人嘗試過這種做法,雖然有所改善,但他們仍然感到痛苦。許多人把成癮的方向轉移到食物、金錢、工作、不健康的關系或其他自我傷害的強迫行為上。許多人還發現,他們服用的精神藥物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帶來了令人厭惡或有害的作用。[2],[3]
發現與識別。發現與識別我們的“真實自我”(“內在小孩”)與靈性。對許多康復中的人來說,他們會有一種更廣泛、更普遍、更具體驗性、更能給人以生命力和成長的靈性體驗。
認可。認可我們在問題家庭中成長的經歷。我們當中有許多人成長于酗酒的家庭,還有些人成長于其他的問題家庭。
允許。允許自己接受康復的療愈治療。傳統的精神健康模型認為患者有某種精神障礙或“心理病理現象”,這種方法與此不同,它重新定義了痛苦,不再秉持“痛苦是壞的、病態的、瘋狂的或愚蠢的”的舊觀點,而是將痛苦看作對不正常童年環境的正常反應。[4],[5]
明晰結構。明確完成療愈過程所需的具體步驟。我在本書中闡述了這些具體步驟,在《給自己的禮物》(A Gift to Myself)與《我的康復》(My Recovery)中有更詳細的闡釋。[6],[7]
康復。從我們困惑、痛苦和缺乏目標、意義與滿足感的生活中恢復健康。[8]
¤¤¤
在重讀本書、為這次再版做準備時,我修正了一些拼寫錯誤、過時的術語和句子,但沒有改變基本的文本與治療的信息。我還提供了新的參考文獻,以便更易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