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扶持漢平帝登基
- “穿越者”王莽那些事
- 順衍
- 1982字
- 2025-05-06 16:01:28
雷雨過后,必定是晴空萬里。王莽掌控了政治局勢后,自然要以勵精圖治、大有作為的形象亮相,接著展開一系列轟轟烈烈的整頓行動:他要選定皇位繼承人、鏟除“奸佞”勢力、平冤除錯、組建輔政智囊團,逐步清除哀帝時代遺留的腐化弊病,為改革西漢末年動蕩的社會奠定基礎。
反過來說,若非王莽的強力整頓,西漢末年的矛盾早已激化,劉漢的政權也早會土崩瓦解,歷史的篇章或許就會被另寫。
那么,王莽究竟是如何著手進行這些改革的呢?首先要做的,便是選定皇位繼承人。自從成帝與哀帝相繼去世,皇位便出現了真空期,從六月戊午到九月辛酉,足足有64天。
這段時間,王莽與王太后便緊鑼密鼓地商討立嗣問題。由于成帝和哀帝相繼去世無嗣,按照君主與宗族的直系繼承,唯一與成、哀二帝有血緣關系的人,便是中山孝子劉興的兒子——劉箕子。劉箕子是元帝的庶孫,三歲時便繼承了父親的中山王爵位,而其祖母馮太后曾是元帝的寵妃。
馮太后曾與傅太后爭寵,導致哀帝即位后,傅太后借病情之名指使宦官誣陷馮太后咒詛哀帝,甚至將馮家一百多人或逼自殺,或伏法。馮太后最終被廢為庶人,被軟禁在云陽宮并被迫自殺。傅太后與哀帝通過這一手,徹底鏟除了與自己爭權的馮氏勢力。因此,董賢掌權時,絕不會允許劉箕子繼位。
王莽以捍衛“大宗”尊卑秩序的名聲,理應選劉箕子為接班人,何況他還是元帝的唯一庶孫。劉箕子一被確定為皇位繼承人,王莽便提議讓堂弟王舜擔任車騎將軍,親自前往中山國迎接劉箕子。
王舜為人謹慎善良,又是王太后極為寵愛的侄子。七月,王舜與大鴻臚左咸一同出使,帶著節符迎接年僅九歲的劉箕子。九月辛酉,劉箕子抵達長安,拜謁高廟后,正式登基,成為劉漢王朝的新統治者——漢平帝。
王莽的第二步棋,是清除“奸佞”勢力。得到王太后的批準后,王莽立刻著手整肅,首先從趙飛燕下手。他下令給有關官員發指令:“前皇太后趙飛燕與其妹昭儀二人同侍寢宮,姊弟倆憑借寵愛專權干政,密謀除掉繼嗣,威脅宗廟,破壞國家大義,悖逆天理,違背母儀天下的準則。”
趙飛燕深知自己亂政的罪行嚴重,急忙上朝請罪,求寬恕。經過一個月徹底調查后,王莽再下命令:“她失去婦道,未盡共養之義,心腸狠毒,害得宗室怨聲載道,民眾恨之如仇。如今,她仍處在小君之位,豈是天命所容?”
最終,趙飛燕被廢除為庶人,迫令自殺。這一舉措,一箭三雕:既清算了王太后曾對趙氏家族的仇恨,也報了趙氏受賄讓哀帝繼位的舊怨,更發泄了趙飛燕與傅氏聯合打壓王氏家族的積怨。
在成、哀兩代的混亂時期,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童謠:“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瑯根,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
其中提到的“張公子”,即許后的妹夫富平侯張放。許后與趙飛燕爭寵被廢前,張放與成帝私交甚篤,常常不拘禮節,肆意妄為,闖入百姓家中做出暴行,民眾怨聲載道。王莽又清除趙飛燕,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平息了百姓的憤怒。
王莽接著命令有司查清丁、傅兩家的罪行,重點審理傅太后和傅晏“同心合謀、悖逆無道”的種種罪行,要求將傅皇后(即傅太后侄女,哀帝的皇后)貶至桂宮。僅一個月后,傅皇后和趙飛燕一同被廢為庶人并自殺。丁、傅兩家的朝中親屬也都被免官除爵,遣返回鄉,傅晏和妻子則被流放至廣東合浦。
直到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再次以“孝心”為由清算丁傅舊事,他借口傅太后墓葬在滑陵,墳地未合禮制,發動十多萬人挖掘傅太后、丁姬的墳墓,并在原地種上荊棘作為警示。
這一行為無疑迎合了被丁、傅外戚集團壓制的朝臣和儒生的心意,許多公卿、儒生紛紛捐錢捐物,派子弟和學生參與“平墳”活動,真是“人心震奮,怨氣皆出”。
面對日益激烈的眾怒,董賢一門的新貴們成了眾矢之的。大司徒孔光深知形勢緊張,怕牽連自己,率先揭發董賢的惡行:“董賢心機巧妙,攀附權貴,父子專權,兄弟齊寵,極多賞賜,豪華宅邸,浪費國家資源,致使國庫空虛。父子驕橫,甚至連使者的禮節也不遵守,受賜不拜,罪行昭然若揭。”
于是,王莽下令,以董賢父親董恭等親屬不悔過,且董賢葬禮過于奢華為名,罷免了所有因董賢提拔的官員,除董賢母親外,剩余家屬全部流放至廣東合浦。
消息一出,長安的市民歡呼雀躍,甚至有人偽裝成哭喪的親屬闖入董賢家中,企圖偷竊珠寶。縣官查抄了董賢的家產,賣掉了四十三萬萬錢。董賢的親信朱詡因為負責購買葬具,被以“私吞錢財”之罪殺害。朱詡的兒子朱浮日后曾起兵反叛,最終成為劉秀建武時期的大司馬,但那是后話了。王莽的這些行動,在當時無疑贏得了民心。
曾負責審理馮太后案件的毋將隆,冤枉了許多無辜者,因而被免職;而因此案升遷為侯的張由、史立、丁玄等人也一并被削除權力。河內太守趙昌因為誣陷正直儒臣鄭崇,被流放合浦。前將軍何武雖然與丁、傅、董賢并無太大關系,但因與左將軍公孫祿互相推舉,也被免職。
這一系列的清算,顯然不止是王莽為了個人恩怨的報復,而是他力圖摧垮整個外戚集團,意在徹底結束自武帝以來,外戚集團長達近百年的把控中央政權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