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吃虧是?!裁撍椎男膽B(2)

“吃虧就是占便宜,做人就應該能吃虧,能吃虧自然就少是非?!庇泻艽笠徊糠秩?,總是因為不肯吃看得見的小虧,反而在以后吃了大虧,正所謂“撿起了芝麻,丟掉了西瓜”。而善用心智的人懂得“芝麻”和“西瓜”之間的取舍之道。我們丟掉“小芝麻”,是為了得到更大的“西瓜”。有這樣一個哲理故事:

年輕人向富翁請教成功之道。富翁拿了三塊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年輕人的面前,問他:“如果每一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選哪一塊?”年輕人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最大的那一塊了!”富翁聽后笑道:“好,那你請用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了年輕人,自己則吃起了最小的那一塊。

很快富翁吃完了小塊西瓜,他拿起桌上那塊第二大的西瓜,在年輕人眼前晃了晃,又大口地吃了起來。

年輕人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圖!富翁吃的西瓜雖然每塊都比年輕人要小,但是加起來之后卻比年輕人吃的多。而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一定要比年輕人得多。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很多人就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不肯吃一點點虧,為了多占便宜,而演出了一幕幕你爭我奪的人間鬧劇。豈不知“吃虧”與“占便宜”,“禍”與“?!币粯樱窍嗷ヒ来嬗挚梢韵嗷マD化的。

有誰聽過貪小便宜的人可以發家致富呢?而且,要想自己的人生和事業有所發展,更不能落下愛貪小便宜的名聲,只有以“吃虧時就糊涂一下”的做人原則來為人處世,凡事多謙讓別人一些,自己吃點小虧,才能萬事大吉。

楊士奇是明朝時歷任五代的大臣。他為人謙恭禮讓,以正理待人,從不存偏見,受到歷代君臣的稱贊。自明惠帝以后多年,楊士奇曾擔任少傅、大學士,他在政治、經濟上的待遇都已是很可觀了。明仁宗即位之后,讓他兼任禮部尚書,不久又兼兵部尚書。面對如此浩蕩皇恩,楊士奇心中很是不安。向仁宗皇帝要求辭謝,他說:“我現任少傅、大學士等職務,再任尚書一職,確實有些名不副實,更怕群臣背后指責。”仁宗皇帝勸解說:“黃淮、金幼孜等人都是身兼三職,并未受人指責。別人是不會指責你的,你就不要推辭了!”楊士奇見君命難違,不能再推,就誠心實意地請求辭掉兵部尚書的俸祿。他認為,兵部尚書的職務可以擔任,工作也可以做,但豐厚俸祿不能再接受。

仁宗皇帝說:“你在朝廷任職二十余年,我因此特地要獎賞你,才給予你這種經濟待遇的,你就不必推了?!薄吧袝咳盏馁旱摽晒B60名壯士,我現在獲得兩份俸祿都已覺得過分了,怎么能再加呢?”楊士奇再三解釋說。這時,身旁的另一名大臣順勢插話勸解說:“你應該辭掉大學士那份最低的俸祿嘛?!睏钍科嬲f:“我有心辭掉俸祿,就應該挑最豐厚的來辭,何必圖虛名呢?”仁宗皇帝見他態度這樣堅決,又確出于真心,終于答應了他的請求。

楊士奇能夠讓出自己的俸祿,是難能可貴的,也正因為他主動讓利,才使皇帝覺得他忠誠可靠,一心為國,不謀私利,是靠得住的大臣。這也是他能夠在鉤心斗角的朝廷之中安然度過五代的根本原因,哪一個做皇帝的不想用一個可靠的臣子呢?

生活中也是一樣,誰不想找幾個可靠的人做合作伙伴或是下屬呢?“善有善報”,不怕吃虧的人一般都平安無事,而且終究不會吃大虧;相反,總愛貪便宜的人最終貪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還會留下罵名,甚至因貪小便宜而毀掉自己,正所謂“惡有惡報”。要做到不計較吃虧,甚至主動吃虧,就需要忍讓,需要裝糊涂。既然認識到吃虧是福,就不要斤斤計較,眼里揉不得沙子。

1933年,正當經濟危機在美國蔓延的時候,哈里遜紡織公司因一場大火化為灰燼,3000名員工悲觀地回了家,等待董事長宣布公司破產和員工失業的消息。在漫長而無望的等待中,他們等來了董事會的一封信:“本公司決定繼續支付員工一個月的薪水?!?

在全美經濟一片蕭條的當時,能有這樣的消息傳來,員工們感到欣喜和意外,他們紛紛打電話或寫信給董事長亞倫·傅斯表示感謝。

一個月后,正當員工們為下一個月生計發愁時,他們接到了董事會的第二封來信,董事長宣布將再支付所有員工一個月的薪水。3000名員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驚喜,而是熱淚盈眶。在失業席卷全國,人人都為生計發愁之時,能有如此的待遇,誰不會感激萬分呢?

第二天,他們紛紛涌到公司,自動自發地清理工廠,擦拭機器,還有些人主動到南方各州去聯絡被中斷的貨源。三個月后,哈里遜公司重新運營了。

當時有報紙這樣描述這個奇跡:“員工們使出了全身的解數,日夜不懈地賣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工作25個小時,而過去曾勸董事長傅斯領取保險公司賠款一走了之,以及批評他感情用事,缺乏商業精神的人,也都甘愿服輸。”

時至今日,哈里遜公司成為美國最大的紡織集團,分公司遍布全球五大洲60多個國家。

由此可見,沒有傅斯這種敢于“吃虧”的精神,怎會使他的事業起死回生,而又蒸蒸日上呢?所以,要想達成人生的終極目標,光有年輕氣盛的沖勁兒還不夠,還一定要把眼光放長遠點,不要盯著眼前的那點小利益不放。

清代書畫大家鄭板橋曾說:“為人處,即是為己處。”意思是,替別人打算,就是為自己打算。這與今天所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同樣的意思。如果大家都能有吃虧的精神,那么這個世界也將變得更美好。這樣看來,吃虧不僅是個人的福分,而是人類的福分了。

智慧真悟

西瓜與芝麻自古就是“大利”與“小失”的形象比喻。世人常常是丟了芝麻撿西瓜。其實換位思維想一下,有的時候,小小的芝麻同樣會給你帶來大利益,可不要忽視“小芝麻”的力量呀!

4慷慨散財,你會得到更多

新東方名師俞敏洪曾經對“分享”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你手中有6個蘋果,你留下了1個,把另外5個給別人吃。也許你與別人分享的時候,并不知道別人能還給你什么,但是你一定要給。因為別人分享了你的蘋果以后,當他有了橘子,一定也會給你一個,因為他會記得你給過他一個蘋果。也許最后你得到的水果并沒有增加,仍然是6個,看上去似乎是吃虧,但你要知道,你得到的是6種不同的水果,事實上你得到的遠比之前擁有的更多。

如果一個人不懂得與他人分享,必定不能獲得大成就,尤其作為創業者,更要懂得與他人分享,這樣才能將自己的事業做大。相信大家都聽過“管鮑之交”的故事吧。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期的一對好朋友,他們互相幫助,真誠相待。長大以后,他們一同去齊國謀生,人們說他們有“通財之義”。所謂通財之義,是指他們在合作經營生意的時候,從不計較利潤分配的多少,不分你我。因為管仲的家里窮,又有高壽的老母親,鮑叔牙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的。可是賺了錢之后,管仲卻拿得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得比我們主人要少,分錢的時候倒拿得比我們主人多!”鮑叔牙對仆人說:“不可這么說!管仲家里窮,又要侍奉老母親,多拿一點沒關系的?!彼自捳f“親兄弟,明算賬”,可見他們比親兄弟還親,這就很不容易了。然而“管鮑之交”的內涵如果僅僅是建立在金錢上,那就未免太輕飄了。

為了治理好國家,齊桓公問鮑叔牙有什么高見。

鮑叔牙說:“您需要一個才智過人的賢人來幫助?!?

齊桓公說:“難道還有比您更能干的人嗎?”

鮑叔牙肯定地說:“有,就是管仲。”

“管仲?”

提起管仲,齊桓公便咬牙切齒,原來在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王位的時候,為保公子糾做國君,有一次,管仲躲在樹林中向公子小白暗射了一箭,幸好射在衣帶的銅鉤上才沒受傷,所以結下了一箭之仇。鮑叔牙說:“管仲的才能超過我十倍,您要是不記前仇,真心實意請他來,不但能治理好國家,恐怕其他各國也得聽您指揮呢!”他說服了齊桓公,設法把管仲請來。管仲見齊桓公不記一箭之仇,非常信任他,就決定幫助齊桓公治理國家了。

管仲在齊桓公支持下,對齊國進行了一番改革。幾年時間,齊國就富強起來,此時為了讓管仲充分發揮才能智慧,鮑叔牙卻謝絕挽留,悄悄地離開了齊桓公和管仲。他的為人令大家欽佩,管仲說:“真正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后來人們常用“管鮑之交”、“管鮑遺風”來稱贊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

試想,如果鮑叔牙不懂得放下眼前的利益、吃點小虧,怎么可能讓管仲對自己充滿感激之情?也許早就和管仲鬧得不可開交了,更別談以后共同輔佐齊國了。從小處說,可能只是失去了一個朋友,從大處說,沒有了管仲的治國韜略,也許會影響到齊國的發展。鮑叔牙善于吃眼前虧,能從高處俯瞰一些小問題,從而使自己和國家都獲得了莫大的福祉。其實善于“分享”的例子還有很多。

有一位風水師到山上幫一戶人家看風水,爬到半山腰,他的水喝完了,體力也快用完了,這時,他看到山頂上有一間小屋,于是,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慢慢地走到屋子前敲門。

前來開門的,是一位阿婆?!罢埥o我一杯水……”風水師氣喘吁吁地說。阿婆走進屋,倒了一杯水,接著又順手拈了一把谷糠,將谷糠丟入水中。

風水師一邊吹著谷糠,一邊喝著水,心想:“臭老太婆,我只是跟你要一杯水而已,你就心不甘情不愿,還在水里加了谷糠,害我必須邊吹邊喝,無法大口暢飲。”

這時,他又聽到阿婆說:“你肚子應該餓了吧,進來進來,我做菜給你吃。”風水師跟著阿婆進了屋,坐在客廳,耳邊卻傳來了陣陣磨刀的聲音,風水師心想:“這老太婆該不會是想謀財害命吧?”于是,風水師趕緊問:“阿婆,你現在在做什么?”“我在磨刀,等一下要殺雞請你吃!”阿婆回應。風水師一顆心才放下來。

就在吃飯的時候,阿婆知道了眼前這位中年人是個風水師,于是很高興地說:“我們家已經窮了好幾代,都住在這間破屋子里,一直沒有翻身的機會,可不可以請你幫我看一下風水,讓我們后代子孫發跡?”風水師一聽,心想:哼,剛才跟你要一杯水,你卻故意讓我沒辦法好好喝,現在輪到我讓你好看了!他走出屋外,四處探了探,最后告訴阿婆:“嗯,你這塊地其實是旺地,只不過房子必須要坐東向西才會旺,所以你要趕快調整房子的坐向?!卑⑵怕犃?,好好地謝了風水師一番,卻不知道,風水師告訴她的,其實是大兇的方位。

幾年之后,風水師因為有事又來到山下,他想起了數年前的事情,暗自想:老太婆全家一定過得很慘……

于是,他照著記憶中走過的路,向阿婆的家走去。剛一上山,他就驚訝不已,怎么這條山路變得如此繁華?跟過去記憶中的模樣完全不一樣。

風水師繼續往上走,來到了阿婆家附近,他不可思議地發現這里竟然成了一處非常熱鬧的集市。風水師四處張望,想找出當年阿婆所住的破房子,卻怎么也找不著。就在這時,一位穿著講究的婦人來到他的面前,瞧了他一會兒后大叫:“我的大貴人,你終于來了,自從我發跡之后,一直想謝謝你,今天終于等到你了?!?

“你是誰?”

“你不記得了嗎?我就是當年請你喝水、吃飯的人???”

風水師一驚,沒想到昔日落魄的阿婆,今天竟然搖身一變,成了穿金戴銀的貴氣婦人。

“快來我家坐坐,我要好好謝謝你?!卑⑵耪f。

阿婆帶著風水師走入一棟非常豪華的房子,還招待風水師吃了一頓非常豐盛的晚餐。用餐的時候,風水師心中非常納悶,明明他指點的是極兇地,怎么會變成大吉?

風水師終于忍不住發問:“阿婆,你是怎么發達起來的?”

“這都是因為你的緣故啊!風水師,你說的真的很準,當年你告訴我房子要改坐向就會旺,我心想,與其我一家旺,不如我們全村都旺,所以我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大家,連別村的人都知道這里是旺地,紛紛跑來蓋房子,所以我也就發達了!”

風水師一聽,感到非常慚愧,也體悟到了大愛可以破大兇的道理。接著,他又問:“阿婆,當年我只是跟你討一杯水來喝,你為什么要在水里加谷糠呢?”

“哦,那是因為我看你累得氣都要喘不過來了,如果立刻喝水,一定會嗆到,所以我才故意放一把谷糠,讓你不要嗆到?!憋L水師這才知道,原來阿婆是出自一片好意,并不像他所想的那么尖酸刻薄。

故事中的阿婆,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她關心別人、懂得分享。在團隊中,不藏私、懂得分享的人,人緣肯定特別好。可見,與人分享就是助人助己;而不會與人分享,就相當于把自己送進了地獄,永遠得不到進步。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是一樣,要知道,分享不是“吃虧”,而是有助于你進步和成功的明智做法。人的福氣不完全是靠運勢,更是由自己創造的。所以,年輕人更應及早積累,以備后用。

智慧真悟

與人分享是智者的行為。分享不是“吃虧”,相反會更有助于你的成功。因為在與人分享中,你會學到很多知識,開啟你的智慧,走向更大的成功。

5要放長線釣大魚

目光短淺的人永遠只能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與機遇失之交臂,并不是機遇不肯眷顧我們,而是我們太顧及眼前的利益,不肯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也許很多人認為只拿一點薪水就拼命工作,太吃虧了,是愚蠢的行為。其實,工作也不能只看眼前的得失,而要向長遠看。今天拼命工作,才能在明天取得最大的成績,才是你獲得上司青睞和重用的正道。你應該及早改變這種拼命工作會吃虧的想法。

在做出自我犧牲——吃虧的同時,還要注意不要急于獲得回報。在現實生活中,只愿付出、不求回報的人幾乎是沒有的,但是,急于回報的結果往往是得不到回報。因為這會給人一種“被利用”的感覺。

當然,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如果在付出之后卻沒有得到希望中的回報,就會感到自己“吃虧”了。但是,這種“吃虧”是值得的,除非你所碰到的是特別陰險、奸詐的人,否則就沒有白吃的虧。

“二戰”后,日本手工業很發達,而汽車運輸業則滯后,所以產生了許多靠出賣苦力的挑夫。祖川就是一個挑夫,后來他從家鄉招募了24個小伙子到東京,成立了公司,專搞運輸。有一次,祖川給客戶運貨,突然起了風浪,船被掀翻,損失慘重,自己的積蓄幾乎全賠給了客戶。事后,祖川取出剩余的錢,分給24個小伙子。臨行前大家都說:“老板,以后有機會我們還要給你干。”第二年,祖川東山再起,他回去打了個招呼,那24個人全來了。他們根本不談工錢,而是說:“老板,你看著給就行。”

吃虧的是金錢,投資的是人心和時間。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去杭州訪友,經過蘇州不幸病倒,看病吃藥,在客店里住了一個多月,等病好得差不多了,隨身帶的錢也都花光了。離杭州還有不少的路,沒有路費怎么辦呢?

王羲之正愁時忽然有了一個好主意,他想起了初到蘇州時,見十字街頭一家當鋪前招牌上的“當”字寫得很不像樣,而且相當破舊了,何不寫個“當”字當路費呢!他想到這里,立即提筆在紙上寫了斗大一個“當”字,吩咐書童把它拿到那家當鋪去,要三十兩銀子,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门区| 嘉荫县| 确山县| 腾冲县| 普兰店市| 夏津县| 稻城县| 策勒县| 陇川县| 玛纳斯县| 稷山县| 门头沟区| 孟州市| 卓尼县| 浙江省| 德保县| 宾阳县| 临澧县| 栖霞市| 牙克石市| 大洼县| 太和县| 尼勒克县| 长顺县| 贡觉县| 南漳县| 讷河市| 太保市| 团风县| 大名县| 廉江市| 永丰县| 麟游县| 九江县| 蓝田县| 邢台市| 黄山市| 勐海县| 临湘市| 佛坪县| 称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