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小鎮(zhèn)義診
- 青蚨集
- 羅布坨坨
- 1982字
- 2025-04-18 12:55:55
小滿剛過,梅雨季的潮氣還未散盡,小鎮(zhèn)的石板路上已飄起艾草與薄荷混合的藥香。爺爺選在每月初一的趕集日義診,將兩張榆木案搬到祠堂前的老槐樹下,竹簾上懸著的“杏林春深”匾額被雨水洗得發(fā)亮,案頭整齊碼著青瓷脈枕、白瓷水盂,還有林羽昨夜新曬的金銀花、炒杏仁。
“王大爺,您這咳嗽聲重濁,痰色白黏,晨起尤甚,可是夜里總覺得胸口發(fā)悶?”第一位患者是鎮(zhèn)西的老獵戶,爺爺扶著他坐定,先遞上一杯溫姜水,才將三指輕搭在寸口脈上。林羽注意到老人舌苔白膩如漿,說話時喉間有痰鳴,便想起《青蚨集》里“痰濕蘊肺”的條目——果然見爺爺在藥方上寫下“二陳湯加蒼術、厚樸”,筆尖在“炒萊菔子”三字上頓了頓,“這味藥要打碎煎,借其下氣化痰之力,幫您把肺里的痰濕‘推’出來。”
日頭升到屋檐時,來了個抱著孩子的年輕婦人。三歲的男孩額頭滾燙,卻裹著厚棉布直打寒顫,小拳頭攥著母親的衣襟不放。爺爺先翻開孩子的下眼瞼,見結膜淡紅,又輕輕扳開小嘴——舌質淡白,舌苔薄白而潤。“摸摸他的后頸,是不是比手心涼?”他示意林羽伸手,少年觸到孩子后頸的涼津津的皮膚,突然想起山民張大哥說過“風寒襲表先犯太陽經”?!懊}浮緊,無汗,是風寒感冒?!睜敔斢媚粗溉嗔巳嗪⒆拥奶栄?,從竹簍里取出曬干的紫蘇葉和生姜,“煮水時加半勺紅糖,趁熱喝了發(fā)發(fā)汗,切記不可用寒涼藥?!?
午后接診一位咳了半月的繡娘,進門時用帕子捂著嘴,咳聲短促而尖銳,痰中帶少許血絲。爺爺先聞了聞她袖口的氣味——有淡淡的繡線染料味,卻混著焦糊般的熱氣?!耙估锟鹊盟恢??咽干想喝涼水,可喝下去又覺得胃里泛酸?”他看著繡娘舌紅少苔,脈細數如琴弦,指尖在她鎖骨下方的中府穴輕輕一按,婦人疼得蹙眉?!斑@是燥邪傷肺,兼有肝火犯肺。”爺爺提筆寫下桑菊飲加減,特意在“川貝母”旁畫了顆小水滴,“川貝要研成粉沖服,就像給燥渴的肺葉灑下甘露,再用丹皮、梔子清泄肝火,好比釜底抽薪?!?
林羽站在案側,目光跟著爺爺的手指游走:看舌苔時要讓患者自然光下伸舌,避免染苔;聞氣味時不僅辨痰涕,還要留意呼吸的寒熱;問診時從“寒熱汗出”問到“二便飲食”,像剝繭抽絲般層層深入。當爺爺為一位脾虛泄瀉的老婦人觸按腹部時,他注意到老人臍周喜溫喜按,指尖按下有柔軟的凹陷,這與昨日在《黃帝內經》里讀到的“寒者熱之,虛者補之”竟如此契合。
“羽兒,你來給街角豆腐坊的小順子看看?!睜敔斖蝗徽惺郑瑖樀昧钟鹗种械摹对\宗三昧》差點滑落。十三歲的男孩畏畏縮縮站在案前,嘴角長著成片的口瘡,卻不停舔嘴唇。“先看舌頭?!睜敔斴p聲提醒。林羽屏住呼吸,見小順子舌質紅、苔薄黃,舌尖有明顯紅點——“心經有火”!再問得知孩子最近總熬夜幫父親磨豆子,小便短赤如濃茶?!懊}數,寸部尤甚。”他學著爺爺的樣子用指腹感受脈搏的跳動,像有小魚在指尖蹦跳,“該用導赤散清心火,對嗎?”
“還要加燈心草引藥入心。”爺爺笑著補充,轉頭對小順子說:“記住了,夜里亥時前就得睡,心火才不會‘燒’到嘴上?!笨粗泻Ⅻc頭跑開的背影,林羽忽然發(fā)現自己掌心全是汗,卻又有股熱流從腳底竄上心頭——原來望聞問切不是書上的教條,而是眼前人實實在在的痛苦與希望。
暮色染透祠堂飛檐時,最后一位患者是常來送山貨的張大哥。他擼起袖子露出新愈的傷口,卻抱怨近來總覺得乏力,“爬兩趟山就氣短,比受傷前還差勁?!睜敔斂此嫔S,脈細弱無力,翻開眼瞼見結膜蒼白,便知是氣血兩虛?!敖o你開當歸補血湯,黃芪要用到五錢——”他特意讓林羽研磨黃芪,“黃芪味甘性溫,歸肺脾經,就像給身體派去強壯的衛(wèi)兵,先固住元氣,當歸才能安心養(yǎng)血。”
收攤時,老槐樹的影子已縮成一團。那位咳血的繡娘送來半匹新繡的帕子,上面繡著小小的藥壺和草木;賣豆腐的大嬸硬塞給林羽兩塊剛出鍋的熱豆腐,說小順子喝了藥后口瘡明顯見好。少年捧著還溫熱的陶碗,看著爺爺收拾脈枕時布滿老繭的手,忽然懂得為何鎮(zhèn)上人總說“劉先生的藥方比糖還甜”——原來中醫(yī)的妙處,不只在草木金石的配伍,更在問診時的一聲問候、觸診時的半分力道、開藥時的那句“煎藥時水要三碗煎成一碗”。
月上柳梢時,林羽在《青蚨集》里記下今日所見:“望診首辨神色,舌象分舌質舌苔;聞診聽聲嗅氣,咳嗽聲重屬痰,聲亢屬熱,聲怯屬虛;問診當循‘十問歌’,切脈需分三部九候?!睂懙叫№樧拥目诏彆r,他特意畫了個吐著紅信的小舌頭,旁邊注著:“舌尖屬心,紅點為火,導赤散通利小便,使心火從下焦而出——此即‘實則瀉其子’之法?!?
夜風裹著藥柜里的陳皮香拂過案頭,爺爺正在整理白天用過的藥方,忽然說:“明日把曬干的枇杷葉收進防潮箱,梅雨季最易返潮?!鄙倌陸曁ь^,看見老人鬢角的白發(fā)在月光下閃著微光,突然明白:那些看似神秘的望聞問切,原是醫(yī)者用一生的專注,將草木的性、病人的癥、天地的氣,織就成一張守護生命的網。而他此刻握著的筆,正慢慢蘸取這張網的經緯,準備在未來的日子里,為更多人編織安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