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緒論

日記是我國文學寶庫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日記或以巨帙獨立存在于文壇,如徐霞客的旅游探險科考日記《徐霞客游記》,或以短章散見于作者全集中,成為這些文集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歐陽修日記《于役志》載于《歐陽文忠公文集》,黃庭堅日記《宜州乙酉家乘》載于《豫章先生遺文》卷十二。日記的序跋、撰者有關日記寫作的只言片語、人們對一些日記的評讀等,構成了日記文論的重要載體。

日記在我國起源很早。殷墟甲骨卜辭已非常重視對日常事態的記述,雖很少涉及日常生活,但卜辭問卦就是當時最重要的軍政時事,甲骨卜辭中對日常事態的記述可以說是日記形式的最早胚胎。

有清代學者認為:日記或起于西漢陸賈、蘇武、張騫等人的出使日記(但佚之不存),或源自東漢馬第伯的《封禪儀記》,或肇始于唐代韋執誼的《西征記》。

但據近世出土文獻,西漢王世奉的“日記牘”是迄今保存完好的有具體作者的最早日記。1980年4月,江蘇邗江胡場五號漢墓出土了西漢時期的13件木牘遺文,其中能識讀的有5件,分別是“神靈名位牘”“日記牘”“文告牘”“喪祭物品牘”四類。經史樹青、李學勤等文史專家辨認和釋文,最后確定:墓的男主人叫王世奉,死于漢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十二月十六日。據上海博物館人類組對王世奉夫婦遺骸所做鑒定,王世奉的頭蓋骨異常,懷疑是生前受刑或長期受重壓所致,死的時候年齡在30歲左右,他的妻子更年輕,20歲左右。日記牘片的正面有文字12行,依次為:

木牘片的反面有文字7行,依次為:

根據木牘遺文的內容,學術界認為:出土的“日記牘”是王世奉生前的獄事日記,這也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具有真正意義的日記文本。

唐宋時期開始大量出現日記。唐代日記有李翱的《來南錄》、趙元一的《奉天錄》;宋代日記極為豐富,主要有16人所撰的27種日記,另有一些單篇日記。

金代日記有王寂的《鴨江行部志》,元代有劉郁的《西使記》、徐明善的《安南行記》、劉敏中的《平宋錄》、方鳳的《金華游錄》、郭畀的《云山日記》(含《寓杭日記》)等。

明清是我國日記撰寫的高峰。明代有宋濂等38人所撰的幾十部日記,清代共有300多人所撰的700多部日記。

民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日記更是百花齊放,獲得了長足發展。

自西漢王世奉日記牘出土以來的兩千多年間,我國的日記寫作由萌芽、發展而至繁榮,歷代日記寫作經驗也日漸豐富,關于日記和日記文學的觀念和看法也繁榮發達起來,逐漸形成了自成體系的日記文學理論,但這一體系長期湮沒,因而亟須學術界爬梳整理、勾勒提煉,以建構這一具有我國傳統特色的日記文學理論,這也是建設當代中國特色文學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城县| 乐山市| 平定县| 阳新县| 万山特区| 东城区| 西贡区| 大邑县| 韶关市| 宜阳县| 玉田县| 娱乐| 从江县| 竹山县| 龙泉市| 涿鹿县| 南开区| 富宁县| 宣恩县| 静乐县| 镇雄县| 宣城市| 乐都县| 涟源市| 通州市| 阜南县| 昂仁县| 张家界市| 客服| 汉川市| 夹江县| 从江县| 柞水县| 星座| 东丽区| 彰化县| 凌海市| 龙井市| 揭阳市| 壤塘县| 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