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前言

勞動觀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內容。正是基于對勞動這一貫穿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核心命題的深入研究和邏輯展開,馬克思恩格斯實現了對德國古典哲學的根本性變革;也是由于對資本主義社會“非人”勞動的批判和對未來社會勞動解放前景的希冀,馬克思主義哲學才從歷史的審判、現實的批判,以及未來的研判中構成了一個在時空上連貫的邏輯嚴密的理論整體,并由此成為在當代依然具有理論闡釋力和實踐價值的思想武器。馬克思把勞動稱為“社會之旋轉的太陽”,所肯定的不僅僅是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人的生存基礎的這一方面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馬克思從對勞動、勞動力、勞動關系、勞動者、勞動解放的新的定位中,形成了解釋歷史的新的哲學派別,即歷史唯物主義。也正是因為勞動這種最為基礎也最為根本、最為復雜也最為深刻的實踐范疇所囊括的多重關系,歷史唯物主義才會具有經濟學與哲學、歷史學與實證、人學與科學、實踐與現實感的種種特質,其理論才會充滿著特殊的張力。

而當我們潛入文本進行詳細解讀和闡釋時,就又會發現,對勞動的理解不僅僅局限于這個概念本身,因為對這個議題的考察可以串聯成一條清晰的主線,而順著這條脈絡,我們便有可能得以探尋到歷史唯物主義生成的整體性建構邏輯。

從總體上來看,馬克思“崇尚自由”和“尊重勞動”的這一思想萌芽產生于青年時代,而對勞動這一論題真正的關注研究,則始于《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這篇文章批判的起點正是“異化勞動”這一富有深意的概念的提出。“異化勞動”在馬克思批判的視野中是一個兼具哲學范疇和經濟學范疇的概念,而這也從一開始便昭示著,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必然是一個以“理性精神”的哲學反思和以“經濟事實”的歷史批判的雙重融合視角。

“異化勞動”的相關闡述是異常精彩的,它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一個最為現實也最為奇特的“悖論”,勞動產品、勞動過程、人的類本質以及人的自身,這些原本與人和諧統一、由人創造的產物紛紛站到了人的對立面,而從人與物的這種悖逆關系中,馬克思十分犀利地深入到了人與人的關系,由此展開了揭示資本主義制度下不平等根源的批判。但是,異化勞動僅僅是對勞動種種不自由、痛苦的、被壓迫的癥狀的描述,真正的藥方馬克思此時還未開出。陷入德國古典哲學某種絕對的自我設定和揚棄異化的抽象思辨的青年馬克思,不熟悉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也無法說明市民社會所建立的基礎究竟是什么,更無法找到消滅異化勞動的現實途徑。而隨著后來馬克思對青年黑格爾派和費爾巴哈批判的深入,對經濟事實的關注和對歷史事實的研究,馬克思逐漸地在《德意志意識形態》這部重要的著作中深入了對“異化”根源的探究。

“異化是一個哲學邏輯規定,而分工則是一個經濟學的實證概念”[1],當馬克思開始意識到分工與生產力發展的密切關系,開始以分工來揭示私有制的起源時,便清晰地形成了一條追尋人類勞動解放的唯物主義的邏輯。在這一邏輯主導下,馬克思首次系統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以“消滅分工”為實踐路徑的消滅私有制和異化勞動的人的解放思想。但是這時的分工理論其實是不完善的,因為它僅僅是唯物的界定分工的邏輯,卻沒有真正觸及資本主義內部的矛盾。雖然“消滅分工”是一種具有極強的實踐意義的經濟學表達,但此時的馬克思顯然如阿爾都塞所說的那樣,僅僅是用“分工(私有制)—消滅分工”替換了“異化—揚棄異化”這一邏輯,依然帶有強烈的人本主義的色彩。直至《哲學的貧困》,馬克思才真正明確區分了“工廠手工業分工”“社會分工”“現代工廠分工”的內涵,真正地從生產過程方面展開歷史發展的探索。

從《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及其以后的研究中,馬克思力圖從機器大工業的生產過程中來揭示歷史發展的動力問題,由此觸摸到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研究的脈搏。從對工業革命的考察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發跡史的研究中,馬克思逐步克服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缺陷,明確區分勞動與生產、直接勞動與抽象勞動、財富生產的源泉、剩余價值生產的手段目的和意義等內容,由此在理論上實現了勞動價值論的科學化和剩余價值理論的創新,建立起了從機器大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去批判社會的理論體系。而在《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則徹底地從生產力的發展形式來研究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由此區分了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的概念,深化了對政治經濟學的剩余價值理論研究,實現了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準確、深刻、全面的批判。而這些最終都在《資本論》中得到了最為全面的系統闡發。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完成了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最全面、最深入、最細致的現實解剖,對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及其未來走向的規律作出了科學的研判。勞動力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其交換和買賣從來都不是自由平等的,而這也正是有人無恥獲利、有人遭到迫害的社會現實背后的經濟根源。勞動形式的演變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運動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從工廠手工業到機器大工業,工人勞動的形式和內容的社會化程度在一步步加深,資本家利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工人的剝削程度也在一步一步加深。但這一切并非人類歷史的終結,馬克思在分析了資本自身矛盾的發展趨勢后指出,更高級的社會形式必然孕育在資本主義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從必然王國通向自由王國的可能性就存在于人關于自身解放的歷史活動之中。那一天,是真正揚棄社會勞動和雇傭勞動對人的剝削,也是真正實現人的勞動為了自身的發展,而不被資本“盲目的力量”操控的一天。馬克思始終堅持從資本主義體系的“對抗形式”中去尋找勞動解放的可能性,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與這種生產方式連接在一起的資本主義制度變革的現實性出發,馬克思指出,只有變革舊有的資本主義所有制關系,才能使得勞動者真正掌握生產資料,進而成為生產的主人。

但廢除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也僅僅是構建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第一步,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將共產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具體化。他指出,達到以生產資料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只是達到未來理想社會的第一階段,只有達到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勞動才能真正成為人自身全面自由發展的手段,勞動才能獲得真正的徹底的解放!

而作為馬克思最后留給世人的兩部恢宏的歷史研究的文本——《人類學筆記》與《歷史學筆記》,則為我們在時間縱向上更為久遠、空間橫向上更為廣闊的坐標體系中,留下了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揭示得更為完整和全面的思考。人類史前史和前資本主義史的實證研究,為歷史唯物主義提供了豐厚的歷史證詞,也為政治經濟學批判提供了翔實的資料,由此,《資本論》與其前后所創作的文本完成了時空斷層的彌合,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發展的研究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而后世的讀者也得以置身于一個最為宏大的世界史觀的時空語境,獲得了“理解”與“解讀”歷史唯物主義勞動觀的歷史動力。

維柯作為“歷史哲學”的開創者,提出了“人類歷史是人類自己創造的”這一全新命題,而馬克思則在“歷史何以生成”的問題上進一步推進了答案。馬克思深刻地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不可否認,人類社會的形態演變和由低級向高級的進步性幾乎是大多數哲學家和歷史學家所共同確證的問題,但馬克思對歷史形態發展研究的突出貢獻正在于,他不是僅僅提出了一個“趨勢”的判斷,而是在最為現實的實踐意義上探討“為什么”?這個最根本的答案就在馬克思所說的人民創造歷史的勞動實踐中,而這也是馬克思“新唯物主義”的歷史起點。馬克思是從人類的勞動、實踐的歷史中去把握人類社會的歷史性的,人類的勞動和實踐正是人類歷史生成的深刻基礎,我們只有遵循著這樣的思維路線,才能看到勞動過程所必然依托和建立的人的社會和人的歷史關系,瞭望到人類社會歷史進步的未來方向。

由此,從研究的方法上而言,對馬克思恩格斯勞動觀的認識必須回歸于“人類歷史活動”的這一整體性的歷史視野之中。“勞動觀”是屬于歷史觀范疇的,正是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創立才科學回答了勞動是人類從動物界超越出來的歷史活動,也正是從對勞動、勞動力、勞動關系、勞動者、勞動解放的新的定位中,馬克思才會形成解釋歷史的新的哲學派別,即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人類發展史必須用勞動發展史來解釋這樣獨特的歷史唯物主義結論。在歷史唯物主義的整體性視域中去探尋勞動觀的全部理論內容,堅持把勞動觀視為一種具有復合性、開放性、歷史性的理論學說,進而在對勞動觀的整體性把握中,更深刻地理解歷史唯物主義是如何完成對自身豐富的、復雜的、完整的構建,這是本書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而從研究的理論邏輯上來看,“勞動觀”是被統攝于“歷史唯物主義”的,如果割裂它們,談論哪一個理論自身的演進,都是單薄的。對勞動歷史資料的充分考察,使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是以對歷史事實材料的占有為前提的;而在人類勞動史的解讀中,歷史唯物主義抽象的哲學范疇和概念定義,也在現實經濟活動各自具體化的事實和過程中得到了驗證。哲學理論與社會經濟過程緊密聯系,勞動發展與人類社會形態演化內在嵌合,馬克思也由此真正實現了反轉抽象理性的哲學革命。由此,我們說,勞動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歷史唯物主義、研究人類發展一般規律的重要邏輯線索,只有準確把握勞動這個論題,才有可能真正進入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視域,進而去理解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和發展進程,也才有可能去把握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真諦,這是本書想要闡明的觀點和結論。

當然,本書的研究是淺薄的,是需要接受批評的,對思想史的探源是否得當,對文本的解讀是否準確,對文本細節的挖掘是否到位,對文本選擇是否存在遺漏,都是本書研究不夠自信的地方,還需要在日后的研究中繼續潛心地沉入原著研究中去,進一步查漏補缺,提升自己學術的水平。但對于一個“初生牛犢”來說,任何一種嘗試可能都是富有挑戰的。尋找研究的切入點,本來就是一個不斷嘗試和不斷創新的過程,而學術研究的過程,本身也是一個歷練和成長的過程。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歡迎并感謝各位專家學者的指導批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福县| 朔州市| 施甸县| 嵊州市| 七台河市| 长岛县| 清水河县| 昌平区| 奇台县| 山阳县| 临泉县| 彰化县| 南开区| 遂川县| 沾益县| 友谊县| 绥棱县| 渑池县| 离岛区| 南涧| 陇西县| 遂宁市| 同江市| 桐乡市| 延安市| 如东县| 宝丰县| 巩留县| 洛隆县| 徐水县| 枣强县| 弋阳县| 丰城市| 吉水县| 梅河口市| 揭阳市| 义乌市| 英山县| 利川市| 香河县|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