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尋政治的“是其所是”:從手段之善到目的之善
- 晏輝
- 1558字
- 2025-04-28 19:22:53
四 當代政治事實的內在結構及其運行邏輯
直面政治事實自身,固然要回到理論形態的政治事實,更要回到實踐形態的政治事實,即那個充滿生命力的、充滿流動感的、充滿矛盾、沖突和糾結的具有現實感的政治事實。一如黑格爾所說:“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a id="w8">[8]一些自稱是理解黑格爾哲學的學者常常不能準確理解他的這句名言,相反,僅僅把它作為名言、箴言、警句來渲染,以示自己的所謂哲學知識。事實上,這里的理性和現實是有不同含義的,其一,現實的就是現存的、現在的,我們不可能超越時代去討論過往的政治事實;其二,現存的、現在的政治事實也實現的,是過往政治事實演變的結果,是“存在于作為自我意識著的精神性的理性和作為現存的現實世界的理性之間的東西”?!皻v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意志的相互沖突中能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于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這樣就有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就產生出一個合力,而這個結果可以看做一個作為整體的、不自覺地和不自主地起著作用的力量的產物。因為任何一個人的愿望會受到任何另一個人的妨礙,而最后出現的結果就是誰都沒有希望過的事物。所以到目前為止的歷史總是像一種自然過程一樣地進行,而且實質上也是服從于同一運動規律的。但是各個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個都希望得到他的體質和外部的、歸根到底是經濟的情況(或是他個人的,或是一般社會性的)使他向往的東西——雖然都達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為一個總的平均數,一個總的合力,然而從這一事實中決不應作出結論說,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因而都是包括在這個合力里面的?!?a id="w9">[9]這是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22日于倫敦寫給約瑟夫·布洛赫的信中說道的歷史平行四邊形“原理”。作為各種意志或一致或沖突的“合力”,當代政治事實是以怎樣的“無數個力”共同起作用呢?
首先,當代政治事實的內在結構呈現出一個由“中軸原理”支配的由“無數個力”共同起作用的相對統一結構。政治的核心是權力,政治的本質是不同意志之間的博弈,政治的終極目的是實現公共善。歷史上出現的各種政治形態都是這種公共善的不同“善型”。當代政治的“善型”就是一個由統一的政治權力所支配的、借助市場的力量進行資源配置而又不完全依據市場規則進行分配的政治形態?!斑呞镌怼彪m不完全含括中國20世紀之前的全部政治形態,但至少可以含括秦王朝之后的封建政治形態。而“中軸原理”描述的正是20世紀中葉以來的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模式。
其次,當代政治是一個以國家為單元、以世界化和全球化為場域而在內外壓力下構造起來的政治形態,各種政治觀念、國體、政體、體制、制度以前所未有的沖突與融合的方式相互嵌入又相互對峙。一種試圖尋找普世價值體系的努力在體制內和體制外擴展開來。
其三,一種民粹主義和國家主義的情緒、理念和行動在擴大與擴張,這是現代性的新形態,每個國家都在尋求在全球化過程中的有利位置。一種向內和向外的三種支配邏輯成為最具全球化的政治事實:資本的邏輯、政治的邏輯和文化的邏輯。除了經濟實力的較量,政治實力和文化實力將成為政治博弈的關鍵。
其四,政治事實越來越具有公共的性質,這倒不是由于政治事實被賦予了公共性,這種公共性是為政治所先天具有的,而是變成了反思和批判的對象,具有基本道德理性知識的人,無論出于好奇還是出于公共善的目的,都對政治事實有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在此種境遇下,如果國家意志不能對社會輿論保持足夠的開放態度和寬容品格,一種公開的和隱蔽的意志沖突就會蔓延開來,人們有三條道路可以選擇,其中極端的道路有兩種,向左和向右,第三條是適度原則。
以上四點是對當代政治事實之內在結構及其運行邏輯的一般性描述,詳細論證將在后續的章節中一一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