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訣別寧遠城!
- 我,吳三桂,讓大明再次偉大!
- 禾苗的苗禾
- 2310字
- 2025-04-17 21:00:54
......
中午,四十門紅衣大炮在城西門口一字排開,炮身上都系上了一朵鮮艷的大紅花。
里面有二十門屬于關寧軍的,另外二十門則是從李錢那里強征過來的,當然,還有附贈的一萬五千斤木炭、三千斤硫磺、以及兩千斤硝石粉。
吳三桂的大軍已經在城外集合完畢,三萬精騎,四萬步兵,軍容肅肅,整裝待發。
“兄弟們,我不知道什么大順皇帝還是大名皇帝。”
“我只知道,闖軍所到之處如蝗過境,赤地千里,庶黎涂炭!”
“如今李自成眼看就要打進北京,兄弟們,你們說,能讓這種吃人不吐骨頭的畜生當皇帝嗎?”
“不能!不能!”
士兵們消息閉塞,誰也不知道闖軍到底是啥樣。
被吳三桂三言兩語一忽悠,聽見闖軍搶奪老百姓糧食,甚至搶老百姓作糧食,心里就把李自成打上了“惡人”的稱號。
不讓我們吃飯那還行?
士兵們頓時憤慨不已。
本來,無論誰當皇帝,大家的要求不過是有口飯食就行,結果你當了皇帝還不如老朱家,那俺們咋可能答應。
吳三桂抽出腰間雁翎刀,直指上蒼:
“那我們應該怎么辦?!”
“殺!殺!殺!”
士兵們紅了眼,數萬人怒吼作答。
孫高陽其實也不知李自成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畢竟寫他傳記的人也沒親眼見過他。
流寇?英雄?
不管了,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想拯救大明,你李自成在我吳三桂這只能是魔頭!
寧遠城的半數百姓出城送別開拔的大軍,見此一幕只夸吳大帥帶兵有方。
隊伍里有他們的兒子,丈夫,父親。
寧遠軍的兵源多來自本地,甚至不少地主豪紳的兒子侄子就在吳三桂的手下擔任軍官。
這也是為什么朝廷十四個月不發糧餉,關寧軍還沒有發生兵變的原因。
都是自家孩子,沒得吃了,您跟我說啊。
再加上東北人特有的熱情,寧遠的大戶便成了吳三桂的友情贊助商,時常接濟他們些糧食。
“爹爹,你什么時候回來啊?”一個年幼的小女孩在母親懷里問,小手摸著父親身上涼涼的盔甲。
那個老兵捏了捏女兒的小臉蛋,寵溺的說道:
“等南河里的冰化了,燕子又飛回咱家,爹爹就回來了。”
而抱著小女孩的母親卻扭過頭去,泣不成聲。
還有一個老婦人撫著兒子被寒風刮得通紅的臉頰,說道:
“兒啊,記得娘和你說的話沒?在外自己疼自己,一定把自己照顧好。”
“娘,我知道了,你今天都說多少遍了。”
“你老就等著我跟著吳大將軍混出個名堂來,到時候我再在家里置個幾畝地,你享清福就行了。”
年輕的戰士臉上洋溢著喜悅,安撫著老母親。
他在這寧遠城待了二十多年,沒想到還能有機會到京城見見世面,當然,更多的還是對建立功勛的渴望。
孫高陽看到這離別傷感的一幕幕,也于心不忍。
可又有什么辦法呢,要是大明亡了,他們的下場只會更慘。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若是清軍入關,狼啃中原,那大家怕是連離別的機會都沒得。
君不見揚州、江陰、嘉定乎?
幾天前,祖大壽的那一刀,不僅斬斷了多鐸的脖頸,還把吳三桂的退路,也是原主的歷史線:獻關引虜給斬斷了。
他現在所能唯一做的,就是盡可能把弟兄們全須全尾兒的帶回來...
他翻身下馬,雙手抱拳,對前來送行的百姓說道:
“我吳三桂,替朝廷,替國家,謝謝鄉親們了!”
幾位老者也拱手答道:
“吳大帥,您在寧遠五六年了,您的作風怎么樣大家都清楚。”
“是啊,吳大帥,只能說,俺們的孩子能跟著你去救國勤王,俺們放心!”
......
吳三桂目光所至,看到了一直在一旁等著的白廣恩。
他正端著一碗濁酒,身后跟著被裁下來的、也是留守的三萬官兵。
大家表情肅穆,送別自己的親密戰友。
白廣恩眼含熱淚:
“大帥,這杯酒是兄弟們的心意!”
吳三桂眼眶也有些濕潤,他接過碗來:
“好,那我就替出征的弟兄們飲了這碗酒!”說罷,一飲而盡。
“鯤波,三十天,本帥要你堅守寧遠三十天!”
“三十一天城破,你仍是功臣,二十九天城破,我還是要砍你的頭!”
說著,吳三桂把自己寧遠總兵的大印拿了出來:
“我不在,城內一切事務,都由你來統屬。”
白廣恩接過大印,他追隨吳三桂遼東征戰多年,還從有此刻的血脈噴張。
他拔出腰刀割破手肘,鮮血瀝在玉印上,單膝跪下,咬著牙道:
“大帥以國士待我,末將當以國士報之!”
“末將以血發誓,三十天,我和大家在此地等大帥凱旋!”
吳三桂還想接著煽情。
只見胡心水押著一個形如野人的囚犯來到了吳三桂的馬前。
披頭散發的杜之秩抱著吳三桂的腿哭訴道:
“吳大帥,下官知錯了!”
“你大人不記小人過...”
“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
這幾天他在牢里沒少受罪,睡的是干草垛,吃的是殘羹冷炙,每天晚上都提心吊膽,生怕哪個早就看他不順眼的將軍闖進牢里剁了他。
“好了好了,先別賣慘了,虧你還是皇帝身邊的人。”吳三桂撤回了一條腿。
后邊的士兵看著平時耀武揚威的杜監軍現在的姿態,也都捂著嘴偷笑。
“之前是下官不長眼,還請吳總兵給個機會。”
“我愿意給總兵當牛做馬,哪怕充軍都行。”
“只求吳總兵留我一條賤命。”
一旁的阿濟格笑罵道:
“就你這小雞身板還想當兵,老子一拳就能把你膽汁打出來。”
說著,擺弄著自己沙包大的拳頭。
杜之秩畏畏縮縮看著旁邊這個“黑鐵塔”,吆,還有辮子!
好家伙,吳三桂你真和清軍有勾結啊。
此時的杜之秩腸子都悔青了,當時只是給吳三桂扣帽子,沒想到一語成讖,人家真和多爾袞有往來。
我要是知道你真通寇,打死我也不敢和你叫板啊!
吳三桂終于發話了:
“姓杜的,現在擺在你面前的有兩條路。”
“一條就是斬首示眾...”
吳三桂話還沒說完,杜之秩就了當地做出了選擇:
“第二條,第二條!”
“下官選第二條。”
杜之秩撥開黏在臉上的臟發,瞪大了眼睛望著吳三桂。
瞥見了他嘴里殘缺不齊的牙齒,吳三桂越發覺得好笑。
吳三桂從懷里掏出一封信來。
“第二條路就是幫我把這封信送出去,并且保證不把我揍了你這件事說出去,我就還你自由。”
杜之秩雙手顫顫巍巍地接過那封信。
“下官明白、明白,一定不說出去!”
“那總兵要我把這封信交給誰?”
除了朱由檢,杜之秩生平還是第一次如此低三下四奉承他人。
“山海關總兵,高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