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理解PUA的本質(zhì)》:單方榨取:PUA不是說服技巧
- 反PUA指南
- 任康磊
- 2721字
- 2025-04-11 11:17:18
PUA,是Pick-up Artist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原指戀愛技巧,現(xiàn)指通過各種手段操控他人心理和情緒的策略,目的是讓他人做出自己想看到的行為。PUA的成功依賴于實施者對人性的洞察和對心理的把握,尤其是對人的情感需求、安全感尋求、社會認同、恐懼和欲望等方面的利用。這些行為往往主要對實施PUA的人(操控者)有利,并不利于受影響者,或并不是受影響者主觀或客觀上的最佳選擇。
——
很多人覺得,PUA不就是一種說服技巧嗎?
本來我的想法是A,我想做B,被PUA之后,我的想法變成了C,我去做了D。
這不是跟說服帶來的效果一樣嗎?我只是被說服了而已,生活中不是處處存在著說服嗎?
有些教人如何戀愛的培訓,會把PUA說成是一種增強社交能力的技巧,說這個技巧有說服的效果。
也有人在說著PUA的話,做著PUA的事,被識破后,辯稱自己只是在嘗試說服對方。
要判斷PUA到底屬不屬于一種說服技巧,那要看如何定義說服。本書對說服的定義皆指善意的說服。可以肯定的是,PUA不屬于善意的說服,所以我認為PUA不是說服技巧。
1.動機
說服和PUA的動機不同。
說服的動機通常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chǔ)上。說服會考慮雙方的利益,尊重人的自主性,可能基于共同的目標,通過有邏輯的、帶情感的或正面激勵的共同作用,鼓勵人們基于信息和共鳴進行決策,接受某種觀點或采取特定行動。
在說服的過程中,雙方都能獲益或達成共識。說得直白一點,說服追求的是:我好,你也好,大家都好。
案例
某環(huán)保組織試圖說服公眾減少使用塑料袋,其不僅是為了實現(xiàn)組織目標,同時也考慮到了公眾和環(huán)境利益。其會通過提供科學研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邏輯分析等材料,強調(diào)減少使用塑料袋對環(huán)境的長遠益處。
環(huán)保組織為了說服公眾減少使用塑料袋,會使用情感共鳴的方式作為說服的工具。比如通過展示野生動物受到塑料污染影響的真實案例來觸動人們心弦,當人們看到鯨或海豚因胃里的塑料垃圾而死亡時,內(nèi)心會有感觸。
環(huán)保組織同時也會使用正面激勵來增強說服效果,如強調(diào)個人采取行動對環(huán)保貢獻的重要性。
環(huán)保組織通過鼓勵人們基于全面的信息和內(nèi)心的共鳴做出決定,提高公眾的環(huán)保意識,從而達到說服公眾減少使用塑料袋的目的。
而PUA的動機往往是單方面的,主要體現(xiàn)操控者自己的利益。
操控者通常不會顧及受影響者的需求和感受,不考慮受影響者的利益,不在乎受影響者的損失,不關(guān)心PUA對受影響者帶來的負面后果。
多數(shù)情況下,PUA的目的或結(jié)果正是受影響者受損,而操控者獲益。說得直白一點,PUA操控者追求的是:我好,至于你好不好,我根本不關(guān)心。
案例
部分銷售員可能會利用PUA策略,通過操縱潛在顧客的情感,讓顧客購買他們根本不需要或超出預算的產(chǎn)品。
銷售員可能通過嘮家常拉近與顧客的距離。其針對不同的顧客采取不同的對話策略。比如他們對兒女在外的老人直接親密稱呼叔叔阿姨,以此建立與顧客間的信任,然后利用這種信任,講述個人的悲慘經(jīng)歷,誘導顧客出于同情購買產(chǎn)品。
或者,銷售員可能夸大產(chǎn)品的功能或稀缺性,制造緊迫感,讓顧客擔心錯失購買機會。
有時候,銷售員甚至利用顧客的內(nèi)疚感,暗示不購買將會對銷售員個人造成負面影響。
這些策略雖然可能在短期內(nèi)促成銷售,但卻是建立在心理操縱的基礎(chǔ)上的,并沒有考慮顧客的實際需求,可能導致顧客日后感到后悔和不滿。
2.手段
說服和PUA的手段不同。
說服通常會采用開放、透明的溝通方式,其信息、情感和表達都是真實的、積極的,說服方會尊重對方的自主權(quán),允許對方基于完整信息做出決定。
案例
某公共健康專家試圖說服公眾接種某種疫苗。他通過組織公開講座、發(fā)布研究報告和數(shù)據(jù)來支持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強調(diào)其對個人和社會健康的益處。
在講座中,專家詳細解釋疫苗的工作原理,疫苗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以及為何群體免疫對控制疾病傳播至關(guān)重要。同時,專家也真誠地表達對公眾健康的關(guān)心,鼓勵提問,以積極的互動方式解答疑慮。
在這個過程中,公眾被賦予了基于真實、完整和準確信息做出自主決定的權(quán)利。
PUA往往依賴于一些見不得光的手段,操控者不惜隱瞞真相、夸大事實,不注重受影響者的自主決策權(quán),而是通過情緒操控使受影響者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與其說PUA屬于一種說服技巧,不如說PUA更像是一種詐騙手段。
案例
某男生看起來成熟、有魅力又感性,常在朋友圈發(fā)自己的房子、車子、在世界各地旅游的照片等,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有錢又“有閑”的“成功人士”。
該男生主動與某女生搭訕,兩人聊到一起,很投緣。他根據(jù)女生告訴自己的感情經(jīng)歷,虛構(gòu)自己在情感上的過往,讓女生感覺遇到了知己,產(chǎn)生一種相見恨晚的錯覺。
之后,該男生開始強調(diào)他對女生的真摯感情,并直言在遇到女生前從未真正愛過別人。
當女生質(zhì)疑他們關(guān)系的發(fā)展速度時,他會利用之前建立的信任,暗示如果女生真的在乎他,就不該有這樣的疑問。
他許諾女生未來會有美好生活。有時他會故意顯得脆弱,利用女生的同情心,說只有女生能給他帶來幸福。
連續(xù)幾個月,他每天與女生互寄溫存到很晚,讓女生感受到了無比的愛與關(guān)懷。
有一天,他說自己急需一大筆錢周轉(zhuǎn),希望女生能借自己一些。
女生把所有存款轉(zhuǎn)給他后,他便消失了。
3.尊重
說服和PUA在對受影響者的尊重和自主權(quán)的態(tài)度方面不同。
在說服中,雙方是平等的參與者,彼此相互理解,被說服者享有說明觀點、討論或反駁的權(quán)利,擁有提出意見和做出決策的自由。
案例
一位媽媽為了說服孩子不要熬夜,查閱了很多科學資料,用事實向孩子列舉熬夜的危害。孩子反駁說自己熬夜是為了學習。
之后,媽媽和孩子一起記錄放學回家后的時間分配,一起討論哪些時間是可以重新分配和利用的,哪些活動是可以提高效率的。后來他們發(fā)現(xiàn),孩子每天晚上回家吃完飯都要連續(xù)看2小時的電視,然后才開始寫作業(yè)。
媽媽和孩子商量,休閑娛樂是可以的,但要適度,如果減少1小時看電視的時間,孩子晚上就不需要熬夜了,可以從每天減少10分鐘做起,逐步做出改變。
孩子聽取了媽媽的建議,嘗試逐漸調(diào)整作息。
PUA是以實現(xiàn)操控者的目標為首要任務(wù),操控者常常通過各種手段,忽視或侵犯受影響者個體的自尊甚至自由,不惜損害受影響者的心理健康。
案例
職場中,上級找到下級,希望下級承接一個預期收益很低的項目。
上級知道下級不想接受,但談話時,暗示如果下級不接受這個項目,可能對下級在公司的未來職業(yè)發(fā)展造成不良影響。
下級表達對這個項目完成條件的疑慮后,上級并沒有表示理解或給下級提供一些支持與幫助,而是拿出執(zhí)行力、敬業(yè)度、忠誠度這樣的詞語來搪塞下級,并對其施加壓力。
下級為了滿足上級的期望,被迫接受了一個自己不愿意接受的項目。
總之,PUA不是說服。說服是一種雙方都可能從中獲益的健康溝通形式,它是基于信息共享、相互尊重和理性討論進行的;而PUA則是一種以操控者的利益為中心,通過操縱和控制手段來實現(xiàn)其個人需求的策略。
說服要考慮被說服人的利益,對被說服人是有利的,而PUA只考慮操控者的利益,只保證為操控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