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廟國子監論叢(2017年)
-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編
- 1133字
- 2025-04-25 17:50:07
登東山小魯
蒙山,又稱東蒙、東山,為泰沂山脈系的一個分支。總面積1125平方千米,主峰龜蒙頂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素有“亞岱”之稱。蒙山旅游區是沂蒙山旅游區的核心景區,現為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蒙山旅游資源豐富,具有獨特的山岳景觀、森林景觀、瀑布景觀和人文景觀。
其中的“東蒙”和“東山”兩個名稱,都跟孔子有關:“東蒙”源自《論語·季氏》篇中“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的話,“東山”源自孟子所說“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的話。
今登蒙山,有東、中、西三條路,其中西路為古道,孔子應該是從這條道登的蒙山。山上的一些地名,都跟孔子有關。清人郭翹楚《古蒙神祠考》有云:“東蒙也,綿亙我費之西北百有余里,以其居魯以東,故又曰東山。孟子所稱‘登東山而小魯’是也。山之上,‘大通巖’‘小魯處’‘望海樓’‘圣憩石’,皆先圣遺跡;山之下,‘燕居堂’‘遺像書院’,皆以志圣跡也。”在蒙山頂,有“孔子小魯處”碑一通。此碑古已有之,后下落不明,今人在原址又重新豎立。碑的上方有一座石亭,坊上題曰“小魯亭”,四柱上有孔子的4位平邑籍弟子曾參、子路、原憲和澹臺滅明畫像。亭中立有孔子畫像碑,碑后為《小魯亭記》,曰:“辛巳歲仲秋,龜蒙頂觀魯臺完工,小魯亭亦隨之告竣。亭建于‘孔子小魯處’碑側,通體為魯灰巖構筑,形制仿秦漢風格,古樸厚重。內立孔子畫像刻石,四柱鐫曾、仲、原、澹四弟子畫像,蓋四弟子之故里均在蒙山腳下也。史載:孔子當年身居闕里,心憂天下,周游列國,以廣教化,圣跡所至,千古流傳。東山小魯、武城弦歌,即其彰明昭著者。曾參三省吾身、仲由聞過則喜、原憲居貧奉廉、澹臺行不由徑,皆人所樂道,奉為正心修身典范。斯亭之建,旨在深化感知東山小魯圣跡之人文價值,昭示蒙山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歷史文化底蘊之深厚,感染游人,希圣希賢,志存高遠,胸懷博大,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從而感悟小魯意境之深妙。”文中所說觀魯臺,在小魯亭東邊的平臺上,那里就是孔子感嘆“登上東山感覺魯國小了”的地方。現在這里建有一座高臺,臺上是玉皇宮。站在玉皇宮上,向四周望去,茫茫群山連綿不斷,讓人可以身臨其境地體會孔子發出的那一聲感嘆。
歷代文人墨客,對“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一事,多有吟詠。明人公鼐在《東蒙山賦》中寫道:“岱宗之亞,爰有東蒙。神禹因之以藝淮徐,魯公有之以荒大東,尼父登之以俯宗國,羨門居之以越蓬瀛。”他的《止龜蒙絕頂》一詩中還有這樣的詩句:“歷覽中原魯國小,特崇華表岱宗前。”明人杜洽在《蒙山疊翠》詩中寫道:“小魯名高自昔稱,連云一帶翠華平。”清人王特選《東山書院》寫得更為具體:“東蒙尋圣跡,精舍起山陽。望海留殘碣,燕居想故堂。之郯途迤邐,小魯氣蒼茫。一旦琴書萃,千秋俎豆光。探源溯洙泗,分秀孕尼防。道脈憑攸寄,人文繼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