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2016年再版序
- 柏拉圖雜篇(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
- (古希臘)柏拉圖
- 748字
- 2025-04-14 11:04:38
我們對哲學的認識無論如何都與希臘存在著關聯。如果說人類的學問某種程度上都始于哲學的探討,那么也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希臘的學徒。這當然不是說希臘文明比其他文明更具優越性和優先性,而只是說人類長時間以來都得益于哲學這種運思方式和求知之道,希臘人則為基于純粹理性的求知方式奠定了基本典范,并且這種基于好奇的知識探索已經成為不同時代人們的主要存在方式。
希臘哲學的光榮主要是與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聯系在一起。這套譯叢則試圖走得更遠,讓希臘哲學的光榮與更多的哲學家——伊壁鳩魯、西塞羅、塞涅卡、愛比克泰德、斐洛、尼撒的格列高利、普盧克洛、波愛修、奧古斯丁等名字聯系在一起。在編年史上,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是羅馬人,有些人在信仰上已經是基督徒,但他們依然在某種程度上,或者說他們著作的主要部分仍然是在續寫希臘哲學的光榮。他們把思辨的艱深詮釋為生活的實踐,把思想的力量轉化為信仰的勇氣,把城邦理念演繹為世界公民。他們擴展了希臘思想的可能,詮釋著人類文明與希臘文明的關系。
這套叢書被冠以“兩希文明哲學經典譯叢”之名,還旨在顯示希臘文明與希伯來文明的沖突相生。希臘化時期的希臘和羅馬時代的希臘已經不再是城邦時代的希臘,文明的多元格局為哲學的運思和思想的道路提供了更廣闊的視域,希臘化羅馬時代的思想家致力于更具個體性、時間性、歷史性和實踐性的哲學探索,更傾心于在一個世俗的世界塑造一種盼望的降臨,在一個國家的時代奠基一種世界公民的身份。在這個時代并且在后續的世代,哲學不再只是一個民族的事業,更是人類知識探索的始終志業;哲學家們在為古代哲學安魂的時候開啟了現代世界的圖景,在歷史的延續中瞻望終末的來臨,在兩希文明的張力中看見人類更深更遠的未來。
十年之后修訂再版這套叢書,寄托更深!
是為序!
包利民 章雪富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