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儒家先驅及儒家對神話的改造

(一)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類型及先祖序列

古代神話傳說是古代的“百科全書”,內容龐雜,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尤其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沒有專書,都是零星散記在各種典籍中,但這絲毫不能說現存的中國遠古神話傳說不能反映我們先民的歷史。不過,這需要我們對現有的零星分散記載的神話與傳說進行梳理,對其分析歸納、分類排比,才能得出正確結論。對神話傳說進行歸納排比,關鍵是如何確立分類的標準。

關于神話傳說的分類,學者們見仁見智,劃分的類型不一。西方學者L·斯彭斯在《神話學緒論》中將西方的神話分為21 種類型:1.創造神話;2.人類起源神話;3.洪水神話;4.報答神話;5.懲罰神話;6.太陽神話;7.月亮神話;8.英雄神話;9.野獸神話;10.習俗或祭禮的解釋神話;11.對陰曹地府的歷險神話;12.神的誕生神話;13.火的神話;14.星辰神話;15.死亡神話;16.向死者提供祭食物的神話;17.禁忌神話;18.化身神話;19.善惡兩元論神話;20.生活用具起源的神話;21.靈魂神話。

中國神話學專家袁珂先生則把中國的神話分為九種類型:1.一望而知是神話的神話,如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等;2.傳說;3.歷史,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神化了的歷史,如武王伐紂、李冰治水等;二是歷史化了的神話,如少昊以鳥名命名官、顓頊絕地天通等;4.仙話,如嫦娥竊藥奔月、玄女教黃帝兵法等;5.怪異,如“江郎神”“天公狗”等,也有極少部分鬼神話;6.一些帶有童話意味的民間傳說,如“中山狼”“吳洞全履”等;7.來源于佛經的神話人物和神話故事,如哪吒鬧海、天女散花等;8.關于節日、法術、寶物、風習和地方風物等的神話傳說;9.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這九種類型不僅有神話,還有傳說、仙話等,所以袁珂先生又把它們稱之為廣義的神話。

這二位神話學專家對神話傳說的分類,不僅顯得有些煩瑣,而且顯得有點混亂。對各事物的分類,應該是對各事物某一同類性質之間的差別進行分析排比,著眼點是同類性質,所以分類就要堅持用同類性質這個標準,否則就失去了統一的可比性,勢必造成分類上的混亂。不論是斯彭斯還是袁珂,在對神話傳說進行分類時,一會兒以題材分類,一會兒以所述對象分類,一會兒以神話傳說的來源分類,一會兒以善惡道德分類,等等。造成分類上的混亂,各類型之間的內容有許多重疊、交叉的現象,甚至還有遺漏的內容。

那么如何科學地劃分神話傳說的類別?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但應該有這么一個簡單不過的原則,這就是堅持統一分類標準,這個標準可以是題材,可以是所述對象,可以是資料來源等,但不可混雜地同時使用幾個標準。并且在分類時不宜分得過細,分得越細,其包容性就越差,越難概括五花八門的神話與傳說。這里,我們試用以題材這一標準把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分成四種類型:1.關于創世的神話傳說;2.關于祖先神創業的神話傳說;3.關于英雄事跡的神話傳說;4.關于自然風物、民間怪異的神話傳說。

這四類神話傳說中,關于自然風物及民間怪異的神話傳說,產生得最早,有的可能產生于氏族社會初期,由于人們認識力低下,將大自然認識成具有人格化的自然神靈,反映了原始社會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幻想征服與支配大自然的愿望與理想。

其他三類神話傳說的產生晚于自然神話。創世的神話傳說,反映了我們先人對世界產生及人類起源的思索與解釋,祖先神的神話傳說,表明人們崇拜的偶像由自然神逐漸過渡為祖先神。英雄神話傳說的產生可能比較晚一些,說明氏族社會人們對人類自身改造自然力量的充分認識,但將帶領人們征服自然或其他氏族部落的英雄事跡,又多歸于祖先神,形成英雄神話傳說與祖先神話傳說的內容有重疊、交叉。

在對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進行分類、梳理、歸納時,我們發現同一題材的神話傳說,在不同的典籍中往往記載的并不完全一致,證明了神話傳說所具有的群體性。原始人對同一事物,本來就存在著不同的感受與想象,且同一神話傳說在流傳過程中,又經不同人的理解與改造,神話與傳說往往是眾人解釋的集結,而為大多數人所接受與傳頌的,只不過是大家認為是更合情合理的解釋。從這個角度講,豐富多彩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經過歷史長河的淘潠,能夠保存下來的是更近于歷史真實的那一部分神話與傳說。

所以,在中國古代四類神話傳說中,比較而言,信史成分較多的當是:創世的神話傳說、祖先神的神話傳說和英雄的神話傳說;因而后世保留這三類神話傳說也較多,在這三類神話傳說中,較多的又是關于祖先神的神話傳說,祖先神的神話傳說中有時還包括創世神與英雄神,呈現出一個系列化的特點。

我們常羨慕古希臘神話傳說,確實,古希臘神話傳說在世界文學中,地位顯赫,其他民族的神話傳說難以與之比肩。古希臘的神話傳說之所以如此輝煌,是因為它有神話傳說的專集傳世,而且神話傳說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系列與統一的天神譜系。

古希臘的神系開始于宇宙中混沌神卡奧斯、地母神蓋亞、冥土神塔耳塔洛斯和愛神厄洛斯。天神烏拉諾斯是從蓋亞身上產生的,然后又與母親蓋亞結合生下了一群巨神。烏拉諾斯害怕這些巨神奪取他的王位,在他們剛生下來后,就把他們一個個囚入地下深淵。蓋亞同情孩子們的遭遇,并支持他們起來造反,最小的兒子克洛諾斯在蓋亞的幫助下奪取了王位,并娶其姐妹瑞亞為妻。克洛諾斯當王后也害怕他的孩子來奪王位,于是把他們一個個吞進自己的肚子里。只有最小的兒子宙斯被母親瑞亞藏了起來,躲過了厄運。宙斯長大后,打敗了克洛諾斯,迫使克洛諾斯吐出所有的兄弟姐妹,他們在奧林帕斯神山上建立了神的大家庭,宙斯當然是神王了,他的姐妹赫拉為王后,他的兄長哈得斯為冥神、波塞冬為海神、姐妹得默特爾為農神,他的兒女阿波羅為太陽神、阿爾忒彌斯為月神、赫淮斯托斯為火神與匠神、雅典娜為智慧女神、阿瑞斯為戰神、海爾梅斯為神使,阿芙洛狄忒為愛神,這就是古希臘的“奧林帕斯神系”。奧林帕斯神系中的神屬于天國的神,但天國的神同時也是人類的締造者與統治者。古希臘神話中講:有一個叫作普羅米修斯的神,他是地母蓋亞與烏拉諾斯所生的伊阿托斯的兒子,他降于大地,按照神的形狀,用泥土捏造成有生命的人,于是大地上有了萬物之靈。古希臘神話還把人類社會分為黃金、白銀、青銅、黑鐵等世紀,這些世紀的人類種族也是分別由天神克洛諾斯、宙斯等創造的。

晚于奧林帕斯神系神話的古希臘英雄傳說,有許多不同的系列,如有耶松乘阿爾戈船取金羊毛、海格立斯為民除害、柏修斯砍女妖、提修斯渡殺怪物等系列。

原來我們一般認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沒有專集,神話傳說分散記載于各種書籍之中,零星短小,不成系列。但如果綜合歸納這些零散的神話傳說,我們會發現,中國古代祖先神的神話傳說有自己的系列,能窺到我們一代代的先人那動人魂魄的生活與斗爭,從中可以看到氏族社會血緣關系及民族初期的發展痕跡,從中感受到一個偉大的民族不屈不撓英勇奮斗的民族精神,進一步證明:我們這個屹立于世界東方的民族,從它最初的原始階段,便是一個勤勞、勇敢、開拓、創新的民族,這一優良的品質作為民族機體的基因,一直遺傳至今,成為我們民族的傳統精神。但我們祖先神的神話傳說在不斷地“歷史化”,使祖先的事跡更近于歷史的真實,這免不了淘汰了許多原始的祖先神的異常豐富多彩的怪異故事。中國古代祖先神神話系列并不遜色,是它越到后來越接近“人”,而古希臘的神話仍保持著濃厚的“神”的色彩,這大概就是我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希臘神話傳說最大的不同吧。

位于世界東方的中國,在舊、新石器的時代,南北各地都分布著許多不同的氏族部落,不同的氏族部落自然流傳著不同的屬于自己氏族部落的神話傳說,后來由于氏族部落的不斷融合、聯合,各氏族的神話傳說也在發生著變化。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氏族血緣關系的加強與擴大,人們心中原崇拜的偶像自然神逐漸由創世神與祖先神所代替,盡管當時的創世神與祖先神還不免帶著自然神的色彩。大約在氏族大聯合時期,基本統一的創世神及祖先序列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這個序列形式上屬于神話傳說,但由于它將古史解釋得較為“合情合理”,具有了更多的信史成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華夏民族形成與發展的歷史。根據現有的神話傳說資料,華夏祖先系列的發展脈絡大致可以做如下所述:

遠古人根本不具備進化論的觀點,他們看到人是由人生育出來的,那么追根溯源,最初的人是由誰生育的呢?那就必定是最初的祖先。在鴻蒙時代就流傳著各種各樣美麗而動聽的神話傳說,其中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對這個問題解答得似乎較為“圓滿”。人類的產生首先需要一個先決的條件,即生存的空間,先有了天地才會有人類的產生、繁衍。人們于是大膽地設想:天地還沒有生成前,宇宙只是一個陰陽不分的如同雞蛋一樣的混沌體,盤古就孕育在這一混沌體中,他是宇宙第一神人。他在混沌體中一天天地長大,經過一萬八千多年,混沌體突然迸裂,混沌體中輕而清的東西飄呀飄,向上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向下沉降,變成了地。隨著天不斷升高,地不斷變厚,立于天地間的盤古的身子也不斷地增高。又經過一萬八千年,盤古老死了,但他的氣息、聲音變成了風云雷電,雙目變成了日月,肢體變成了大地的四極與山岳,血液變成了江河,……總之,盤古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換來了天地間的萬物,就連他身上的寄生蟲也遇風而化,變成了一個個人。盤古以自己的死亡,換來人類的誕生。關于人類的誕生,還有女媧捏泥造人、女媧與伏羲婚配生育后人等神話傳說,因都沒有講天地自然等人類生存環境的由來,所以都沒有盤古開天地造人類的神話傳說影響大。

盤古開天辟地之后,最初來掌管天下的是天皇氏兄弟十三人,他們創立了干支,確定了歲次與四季。天皇氏之后有地皇氏兄弟十人共治天下,他們教民分辨日、月、星辰,為民劃分出晝夜時辰,確定了日、月的時間概念。地皇氏之后由人皇氏九兄弟治世,他們把天下劃分為九個區,人皇氏在中區統管天下,其余兄弟每人分別治理一區。以上就是神話傳說中所說的“三皇”。“盤古”與“三皇”是后出的神話,“盤古”從字面理解,就是追問、查究古事的意思。“天皇、地皇、人皇”,是天、地、人觀念的反映。《周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天皇立天道,地皇立地道,人皇立人道,有了天、地、人,就構成世界了。

三皇之后,不知過了多少年,到了有巢氏治世的時代。有巢氏教民在樹上架巢,以避猛獸傷害;教民剝獸皮遮體以保溫暖。有巢氏之后有燧人氏,燧人氏曾見啄木鳥啄樹時粲然有火花,便悟出鉆木取火的道理,從此,人們開始食用火烤的熟食,改變了茹毛飲血的生活方式,大大減少了疾病的危害。有巢氏、燧人氏的名稱,明顯是指巢居、用火,并非指專人,只是人類進化階段的一個標志。

又不知過了多少年,歷史進入了伏羲的時代。傳說伏羲氏的母親叫華胥,一天在一個叫作雷澤的地方行走時,踏到了巨人的足跡上,于是懷孕生下了伏羲。伏羲長就人首蛇身,非常聰明,抬頭能仰觀星象,低頭能俯察地理。他后來畫八卦、定方位、制歷法,命令倉頡制文字(一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代替結繩記事,教民制網捕魚、馴養六畜,深受人民的擁戴。當時冀方有個共工氏康回,原為伏羲的臣子,后興兵作亂。伏羲氏派大臣祝融氏去進行討伐,把共工氏一直追趕到不周山下。不周山原來是天柱之一,共工氏因慘敗而惱怒,一頭撞折了天柱,使西北天傾東南地陷,伏羲妹子女媧見狀,于是煉五色石補天,人民才免遭毀滅,這里,把中國地形特點的形成,也作了奇特的想象與解釋。伏羲又稱庖犧,是因其取犧牲以供庖廚,故得此名。有的神話傳說還稱其為“宓犧”“包犧”“伏戲”“炮犧”等,說明伏羲只是個象征性的名號,若是具體的人,是不會出現這種現象的。

伏羲之后有神農氏,他的母親叫女登,因生神農氏于姜水之上,所以神農氏為姜姓。神農氏長著牛頭人身,他創造了耒耜等農具,教民耕耘、播種,又教民種桑養蠶、織絲紡布。神農氏親自嘗遍百草,制作草藥,為民治病。天下百姓大悅,相率來歸,擁戴神農氏為炎帝。炎帝有個小女兒叫女娃,一次去東海游玩,不幸淹死在海里,女娃不屈的魂靈化作一只叫作精衛的小鳥,銜了西山的樹枝與石頭,不停地投入東海,決心要把淹死她的大海填平。

關于盤古開天辟地、三皇、有巢、燧人、伏羲、神農治世,年代久遠,說法眾多,多有虛妄的附會。有人認為三皇是指伏羲、女媧、神農,有人認為是指伏羲、神農、共工,也有人認為是指燧人、伏羲、神農,等等。實際上都是象征性人物,通過他們來曲折地反映原始社會初期發展的狀況,其名號都是后人所加,并非真有其名。

神農死后,帝位傳至榆罔,榆罔自以為智力過人,便胡作非為,引起群臣怨恨,蚩尤乘機作亂,逼得榆罔離開都城,逃至涿鹿。蚩尤又兵圍涿鹿,危急之中,諸侯軒轅率兵前來營救,并生擒了蚩尤。眾諸侯于是廢除榆罔,擁立軒轅為帝,這就是名聲顯赫的黃帝。黃帝善于用人,他根據鱸魚送給他的《圖箓》,設立五官,分管天下五事,又命臣子作渾天儀、九章算法、五音十二律,創作《內經》,在歷法、度量衡、音樂、醫學方面都有發明創造。又教民養蠶織絹、縫制衣服、制造車舟弓箭、營建房屋。黃帝本人就是一個大發明家,如有一次他出游空桑,看到圓形蓬葉隨風旋轉,受到啟發而想到轉動的車輪,于是制造出牲畜拉的車輛。車輛的橫木叫軒,直木叫轅,所以人們又稱他為軒轅氏。

黃帝去世后,帝位傳給其子玄囂,也就是少昊金天氏。后少昊崩,群臣立其兄昌意之子高陽氏為帝,也就是顓頊。顓頊死后將帝位傳給少昊孫帝嚳,帝嚳崩,子摯繼位,但他荒淫無度,不理國政,聽不進賢臣的勸諫,于是被諸侯所廢,立帝嚳另外一子為天子,這就是帝堯陶唐氏。帝堯為君,坐輕車住茅屋,任人唯賢,廣開言路,四海安寧,人人心情舒暢。有一天,天上突然出現了十個太陽,曬得草木枯黃、莊稼焦死,堯命羿用箭射落九個太陽,羿又為民除去猰、鑿齒、大風等危害。不料酷熱過后,洪水又泛濫成災,群臣薦舉鯀去治水,鯀只知以土堵水,治水九年,勞而無功,堯斬鯀于羽山以警示后人。在與大自然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堯一天天地老了,經眾臣舉薦,自己考察,將帝位讓于賢者舜,這種領導人權力的繼承法,反映了氏族社會部落聯盟首領職位交接的歷史真實,歷史上稱作“禪讓”。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真正的“禪讓”,僅限于堯、舜二帝。堯、舜之后,中國歷史上雖也演過“禪讓”的鬧劇,實際都是在武力威逼下的被迫交權。

舜以孝德聞于天下,繼帝位后仍舊像堯那樣任用賢能,得到了天下人的擁戴。但有三苗之民不服統治,有臣子建議對其進行討伐,舜回答說:民有不服,說明我行德不厚,采取鎮壓不是正道。仍以德感化,終于使苗民誠服來降。舜子商均是個無所作為的庸人,舜學帝堯以天下為重,傳賢不傳子,立下遺囑要把帝位禪讓給治水有功的禹。一次舜外出巡視,死于鳴條,葬于蒼梧九疑山,舜的兩位妻子娥皇、女英同往哭舜,淚灑修竹,至今那里的竹子上還有斑斑淚痕,后人稱這種竹為湘妃竹。

禹是顓頊之后,初封為夏伯,故稱伯禹,他奉舜帝命令治理洪水,領導人民修渠挖溝,疏通江河。相傳禹治水積勞成疾,身患偏枯之病,步履艱難,故稱“禹步”。禹因治水,足跡遍及各地,因而劃分了九州的區域,后世因此稱中國為“九州”或“禹域”。禹又鑄九鼎,制刑法,象征國家政權。并自謙德才淺薄,去帝號稱王。禹娶涂山氏之女,生子名啟,禹百歲后崩于會稽。至今浙江省紹興會稽山上存有“禹穴”,相傳為禹的葬地。禹之子啟廢禪讓行世襲,建立了夏王朝。標志著氏族社會的消亡,奴隸制國家的誕生。

把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視為上古史,當然不對,因為它存在著先人的許多幻想;如果把它視為完全與上古歷史毫無關系的幻想,同樣也不對,因為透過這種幻想可以看到原始社會的歷史本身,這是一個不言而喻的問題。隨著歷史的發展演進,理性主義的覺醒,歷史意識的高揚,古代史官原來溝通神人的職能逐漸弱化,而對先王先公的政事業績的記錄職能大大加強。他們不斷剔除祖先身上的那些怪異色彩,逐步恢復他們作為民族英雄的真實面貌。于是,歷史的進程不再由神來主宰,而是由英雄祖先來把握,人類的歷史成了英雄的歷史,人類初期歷史更接近于真實。越到后來,神話中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都成為傳說中的古帝王,他們有姓有氏有名,實際上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盟的領袖人物。

孔子所刪訂的《尚書》,記述始于堯,司馬遷的《史記》上限起于黃帝,把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稱為五帝,立《五帝本紀》。為什么司馬遷要以黃帝為本紀之首?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司馬遷認為黃帝之前一切神話傳說荒誕不經,無從考釋,而黃帝的存在卻有《尚書》《五帝德》《帝系姓》《世本》等典籍作確實的佐證,再加上司馬遷做過相關的實地調查,證實以上典籍所載多屬無誣。二是從黃帝開始,實現了天下一統,他“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史記·五帝本紀》),中華民族多民族大一統的社會文明真正是從黃帝開始的,三代帝王,列國世家,追祖溯源,皆本于黃帝,整個中華民族皆是黃帝之后。近年來考古發掘,已經證實了其中堯舜時代的存在,由此推測,司馬遷所述是有根據的。

正是這種指導思想,使司馬遷在《史記》中建立了五帝、夏、商、周、秦、楚(項羽)、漢的正統序列,中華大地各地域的民族都是黃帝的后裔,都有著同一的血緣,從而在《史記》中,各民族都有其一定地位。如《大宛列傳》寫新疆地域民族,《匈奴列傳》《東越列傳》《南越列傳》《西南夷列傳》,所記則包括了中國東西南北廣大少數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司馬遷把中國整個社會的發展,視為同一種族系統內的多民族的共同發展。以帝王為紀,用王朝嬗變和帝王興替作為歷史發展的綱目,條分縷析地理清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的歷史脈絡,從而確立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思想。這一觀念正是中華各民族維護大一統、維護民族團結、熱愛祖國的強大精神動力,至今還起著這種巨大的精神作用。而這種思想觀念的確立,不能不說,作為“歷史影子”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起了很好的奠基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泉市| 梓潼县| 高尔夫| 武山县| 屏东县| 南溪县| 图木舒克市| 武宁县| 陈巴尔虎旗| 泽普县| 汕头市| 马公市| 车险| 宿州市| 雅江县| 于田县| 讷河市| 临武县| 达拉特旗| 余干县| 子洲县| 眉山市| 神木县| 玉溪市| 贵德县| 神木县| 铜梁县| 东方市| 富顺县| 通城县| 新密市| 德安县| 寿宁县| 新民市| 长治市| 平凉市| 方山县| 高雄县| 康定县| 金山区| 修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