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代關(guān)中文學(xué)家族研究
- 劉向斌
- 3564字
- 2025-04-25 18:58:18
本章小結(jié)
杜陵杜氏在先秦時期屬于貴族,并在西漢初年堪稱冠族。不過,杜周并沒有依靠家族勢力,而是通過自身努力位至三公,為該家族的再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武帝、宣帝時期,杜氏家族逐漸從律法之家轉(zhuǎn)向文化世族,出現(xiàn)了杜延年、杜欽、杜業(yè)、杜參、杜篤等能文之士,堪稱興起于掾吏的文學(xué)家族。可以說,這既是杜氏家族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恰如《文心雕龍·時序》所云:“文變?nèi)竞跏狼椋d廢系乎時序。”事實上,文學(xué)的發(fā)展與時代興廢關(guān)系密切,文學(xué)家族的出現(xiàn)也與時代興廢密切相關(guān),杜陵杜氏家族便是典型的例證。
[1] (漢)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jì)》,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182頁。
[2] 錢穆:《史記地名考》,商務(wù)印書館2001年版,第276頁。
[3] (宋)歐陽修、(宋)宋祁:《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2418—2419頁。
[4] (漢)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傳》,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3152頁。
[5] (漢)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傳》,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3153頁。
[6] 據(jù)《漢書·杜周傳》:“初,杜周武帝時徙茂陵,至延年徙杜陵云。”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83頁。
[7] (漢)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傳》唐張守節(jié)《正義》云:“《杜氏譜》云字長孺。”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3153頁。
[8] (漢)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傳》,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3152—3154頁。
[9]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61頁。
[10]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62頁。
[11]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62—2665頁。
[12]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67頁。
[13] 趙超編著:《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集校》(上),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181頁。《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所列多為有官職者,而杜欽雖知名當(dāng)世,但從未做過高官,所以失載的可能性較大。另外,班固比歐陽修、宋祁等年代要早,所擁有史料可能更接近于事實。所以,班氏所記應(yīng)是真實的。另外,《漢書·杜周傳》附《杜延年傳》云,延年中子杜佗與劉詢關(guān)系很好。這個“中子”如何理解?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杜佗是杜延年第三子。而所謂“中子”,即居于“中間”者,而第三位正是中間位置。《漢書·杜周傳》所附《杜緩傳》云,杜欽為杜緩“中弟”,則杜欽也在中間位置,或許只能排行第四了。如此,杜佗與杜欽或在杜延年的七個兒子中分別排行第三位和第四位。只有這樣,才勉強與史書所記相合。所以,杜欽當(dāng)為杜延年第四子。
[14]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67頁。
[15]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附《杜欽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67—2678頁。
[16]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附《杜業(yè)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 2678頁。
[17] (漢)班固:《漢書》卷三十《藝文志》,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749—1750頁。
[18]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附《杜緩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67頁。
[19] 關(guān)于杜篤的生平事跡,參見范曄《后漢書》卷八十上《文苑列傳上》,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2595—2609頁。
[20] 趙超《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集校》第181頁云:“《訂偽》……(又)《后漢書·杜篤傳》:高祖延年,據(jù)《表》則為曾祖。”“《四校記》:《后漢書》一一〇上《篤傳》:‘高祖延年。’《新表》則……以篤為延年曾孫,均與此不合。”從時間上考證,《后漢書》本傳稱杜篤于章帝建初三年(78)任車騎將軍馬防的從事中郎,并戰(zhàn)歿于射姑山。據(jù)陸侃如《中古文學(xué)系年》云:“杜篤生年無考,如果他死時年近六十,則當(dāng)生于二〇年左右,本年約二十余歲。”按:“本年”指建武二十年(44)。若陸氏推測準(zhǔn)確,且杜篤與其父相差三十歲的話,則杜篤之父杜穰當(dāng)生于公元前9年前后,其祖父杜熊則可能生于前29年前后,即漢成帝建始四年。而杜延年卒于宣帝五鳳年間(前57—前54)。這樣來推測,杜熊不可能在成帝建始年間出生。顯然,兩者相差近三十年。即使杜篤在建武二十年(44年)為三十歲,則其當(dāng)生于公元10年前后,仍以父子相差三十歲為推測標(biāo)準(zhǔn),則其父當(dāng)生于前20年前后,其祖當(dāng)生于前50年前后,其曾祖也不可生子了。所以,杜延年當(dāng)為杜篤高祖父無疑,《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確實有誤。合理的推測,應(yīng)是在杜熊與杜穰之間少了一代。
[21]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中華書局1965年,第857頁。
[22] 據(jù)范曄《后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列傳》載,“(永元)六年春,皇甫棱免,以執(zhí)金吾朱徽行度遼將軍。時單于與中郎將杜崇不相平,乃上書告崇,崇諷西河太守令斷單于章,無由自聞。而崇因與朱徽上言”云云。
[23] (宋)歐陽修、(宋)宋祁:《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2418頁。
[24] 閻愛民:《漢晉家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04頁。
[25]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附《杜延年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62—2665頁。
[26]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附《杜緩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 2666頁。
[27]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附《杜欽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67—2678頁。
[28]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附《杜緩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 2667頁。
[29]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附《杜業(yè)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78—2683頁。
[30]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83頁。
[31] 據(jù)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附《杜延年傳》載,“五鳳中,征入為御史大夫。延年居父官府,不敢當(dāng)舊位,坐臥皆易其處。是時四夷和,海內(nèi)平,延年視事三歲,以老病乞骸骨,天子憂之……后數(shù)月薨,謚曰敬侯,子緩嗣”。宣帝五鳳年間只有四年。若杜延年是五鳳元年(前57)為御史大夫,三年后為五鳳三年(前55),則杜延年當(dāng)卒于該年之后。
[32]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63—2664頁。
[33] 據(jù)《漢書·元后傳》,“陽朔三年秋,鳳病”,不久去世(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024頁)。杜欽依附王鳳,當(dāng)自此為止。據(jù)《漢書·杜周傳》附《杜欽傳》,杜欽被王鳳賞識,源于其兄杜緩與王鳳父王禁熟悉,故杜欽年歲或小于王鳳。而杜欽“悠游不仕,以壽終”,故姑且認為他卒于成帝綏和二年(前7)。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2678頁。
[34]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附《杜欽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68—2678頁。
[35] (漢)班固:《漢書》卷七十九《馮奉世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300—3304頁。
[36] (漢)班固:《漢書》卷九十五《西南夷兩粵朝鮮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844頁。
[37] (漢)班固:《漢書》卷九十六上《西域傳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886—3887頁。
[38] (漢)班固:《漢書》卷二十九《溝洫志》,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689頁。
[39] (漢)班固:《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下》,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974頁。需要說明的是,文中所引各篇文章之名,皆依據(jù)嚴(yán)可均《全漢文》卷三十一所載。
[40] 劉躍進認為,杜欽《上疏追訟馮奉世前功》作于元帝劉奭建昭三年(前36),《說王鳳》《復(fù)說王鳳》《說王鳳重后父》等文作于成帝劉驁建始二年(前31),《舉賢良方正對策》作于成帝劉驁建始三年(前30),《白虎殿對策》作于成帝建始四年(前29),《說王鳳處置夜郎等國》作于成帝河平二年(前27)。劉躍進:《秦漢文學(xué)編年史》,商務(wù)印書館2006年版,第256—266頁。
[41]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附《杜業(yè)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79—2681頁。
[42] 據(jù)《漢書·文苑列傳》,杜篤在漢章帝建初三年(78)隨馬防平羌亂,結(jié)果死于戰(zhàn)場。
[43]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八十上《文苑列傳上》,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2595—2609頁。
[44] 嚴(yán)可均認為,《通邊論》《展武論》當(dāng)為《明世論》十五篇中的兩篇,參見《全后漢文》卷二十八。嚴(yán)氏在《通邊論》題后按語云:“《后漢·杜篤傳》又著《明世論》十五篇。此與《展武論》,蓋即十五篇之二。”
[45] 劉躍進《秦漢文學(xué)編年史》認為,該文作于成帝綏和二年(前7)二月(商務(wù)印書館2006年版,第289頁)。據(jù)《漢書·成帝紀(jì)》載,“(綏和二年)二月壬子,丞相翟方進薨”(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29頁)。另據(jù)《漢書·杜業(yè)傳》,“其春,丞相方進薨,業(yè)上書言”云云(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79頁),則劉躍進所言是。
[46]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附《杜業(yè)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 2678頁。
[47] 《漢書》本傳稱,“會成帝崩,哀帝即位,業(yè)復(fù)上書言”云云,此文即《上書言王氏世權(quán)》。
[48] 劉躍進認為,該賦約作于建武二十九年(53)前后,因為賦中所涉及都是在建武二十九年(53)前后的事實。杜篤因目疾而二十余年不窺京師,建初三年(78)隨馬防擊西羌,“逆推至本年凡二十六年”。而且,“這一時期,傅毅有《洛都賦》(《藝文類聚》六十一)、《反都賦》(《水經(jīng)注·伊水注》),崔骃也有《反都賦》(《藝文類聚》六十一)等,似乎都是針對杜篤之論而作”(《秦漢文學(xué)編年史》,第376頁)。
[49] (漢)班固:《漢書》卷六十《杜周傳》,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