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京兆長安劉氏家族

漢代劉氏皇族原本屬于豐、沛細族,絕非名門望族。據《漢書》載,漢高祖劉邦原為秦泗水郡沛縣豐邑中陽里人[1],青少年時期游手好閑,“不事家人生產作業”[2]。可見,劉邦出身貧賤。直到劉邦滅秦建漢之后,劉氏宗族方成為世所矚目的皇族。劉邦兄弟四人中,長兄劉伯早亡,次兄劉仲在家務農,同父異母弟劉交為儒生,曾師從浮丘伯學《詩》。劉交最有文化,與劉邦的關系最密切。本章所論,就是劉交這一支系。

漢朝建立后,劉氏皇族封為王侯者漸多。隨著時間的推移,至文帝、景帝時期,分封各地的劉姓皇族枝繁葉茂、遍布各地,漸成氣候,以至于出現了諸如“吳楚之亂”這樣的政治事件。所以,漢武帝即位后,為防備諸侯王作亂,借“推恩令”削藩,使得諸侯王的地盤日益分解,越來越小,子孫們盡管為王為侯,但“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早已喪失了抗衡中央的能力。到了哀帝、平帝之際,甚至已成為“不為士民所尊,勢與富室亡異”的普通宗族了[3]。而劉交第四子劉富這一支系,卻在西漢后期因劉向、劉歆父子而令人矚目。

關于劉交,據《漢書·楚元王傳》,“(劉邦)至霸上,封交為文信君,從入蜀漢,還定三秦,誅項籍。即帝位,交與盧綰常侍上,出入臥內,傳言語諸內事隱謀”[4]。可見,在劉邦起事過程中,劉交始終追隨左右。所以,漢高祖六年(前201),便以“先有功”而被封為楚王,并以彭城為中心,憑借雄厚實力獨據一方。至第三代,楚王劉戊生性暴虐,曾與吳王劉濞聯合反叛。失敗后,劉戊自殺。吳楚之亂平,景帝立楚元王劉交第三子、宗正、平陸侯劉禮為楚王。

而劉交第四子劉富,在景帝即位時被封為休侯。在吳楚之亂爆發之前,劉富曾勸說劉戊勿反,劉戊不聽,甚至以言語威脅劉富。于是,劉富攜老母妻子逃至長安。[5]吳楚亂平,劉富被景帝更封為紅侯,當歸“山東”封邑,因“太夫人與竇太后有親,懲山東之寇,求留京師,詔許之,富子辟疆等四人供養,仕于朝”[6]。從此之后,劉富之子劉辟疆、孫劉德、曾孫劉向、玄孫劉歆等便定居于長安。

那么,劉富這一支系的籍貫,究竟該依從劉交的籍貫沛郡呢?還是以劉交所在楚國的都城彭城為籍貫?還是以所居地為籍貫?依常識而論,籍貫基本上以三代為界,三代以內為籍貫,三代以上為祖籍。這樣,劉富這一支當以所居之地為籍貫。[7]事實上,在漢代,人們基本上以所居之地為籍貫。比如,杜周原籍南陽杜衍,武帝時遷徙于茂陵。后來,杜周幼子杜延年別居于杜陵,杜延年后裔的籍貫便是杜陵。依此而論,劉富于景帝時定居長安之后,其子劉辟疆、孫劉德、曾孫劉向、玄孫劉歆等皆久居于長安,則該支系應以長安為籍,故稱其為“京兆長安劉氏”。

劉富這一支傳承家學,也創造了文化輝煌。劉富次子劉辟疆曾以書自娛,昭帝初被霍光舉為宗正。劉辟疆子劉德復為宗正,深得宣帝看重,封為陽城侯,劉氏因劉德而官宿衛者多達二十余人。所以,在昭、宣之時,該支系已轉化為官僚宗族。而在元、成之世,該家族進一步轉化為文化世族。總之,長安劉氏家族中,劉辟疆、劉德、劉向、劉歆等四代皆有文辭傳世,堪稱漢代關中的文學世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航空| 黔东| 军事| 汉阴县| 宁津县| 乐昌市| 甘谷县| 库伦旗| 云和县| 盈江县| 罗甸县| 南皮县| 塘沽区| 前郭尔| 民勤县| 博湖县| 武宁县| 华安县| 宁化县| 图木舒克市| 科技| 贡觉县| 新干县| 乌拉特前旗| 醴陵市| 永康市| 昂仁县| 永吉县| 天镇县| 广东省| 哈尔滨市| 玛沁县| 淳安县| 额敏县| 繁昌县| 嘉荫县| 云林县| 保山市| 巴东县| 清水河县| 宁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