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看風云起:日本室町時代史研究
- 陳小法
- 492字
- 2025-06-11 10:18:42
第一章 南北朝的新政與內亂
就在北條高時自殺的那天,赤松則村等將領聯名奏請后醍醐天皇回京都主持政務。元弘三年(1333)六月四日,離開京都兩年左右的后醍醐天皇以巡狩還幸之儀返回京都,開始親政并實施新政。值得一提的是,后醍醐天皇在船上山期間,曾發布過倒幕敕諭,這些命令、軍法是體現后醍醐天皇對戰爭以及戰后處理基本方針的重要文件。從這些文件中可知,當時的后醍醐天皇已經想從一名戰爭實施者變為和平維護者,但戰爭總是殘酷的,結果并未能如其所愿。[1]
新政的一切以天皇為中心,以平安時代的醍醐、村上天皇的政治為楷模,廢除了以往的院政、幕府政治和攝關政治。翌年(1334)后醍醐天皇采用光武帝消滅王莽以復興漢朝的年號“建武”為自己的新年號,史稱“建武新政”或“建武中興”。因年號中含有“武”字,遭到公卿的強烈反對,但后醍醐天皇一意孤行,不予更改。
近世以前,天皇生前也被稱為“天皇”的,只有后醍醐天皇,其余一般被稱作“院”,死后才在謚號中加上“天皇”的字眼。這是因為日本人受到道教世界觀的影響,認為天上的天皇大帝就是指天照大神之后的天皇諸靈魂。“天皇”是死后在天上的稱號,死后作為“天皇大帝”在天上注視著其子孫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