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聚絲路:海外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調查(坦桑尼亞)
- 李湘云等
- 2838字
- 2025-04-24 18:37:43
總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時代發展大勢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高瞻遠矚的視野和總攬全局的魄力,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引領人類社會進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全球化時代,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寫入聯合國決議,中華民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舉措,更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乃至世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的探索和實踐。
大國之路,始于周邊,周邊國家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啟航之地。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要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1]當前,“一帶一路”倡議已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轉入精耕細作的“工筆畫”階段,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開始結碩果。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云南具有肩挑“兩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面向“三亞”(東南亞、南亞和西亞)的獨特區位優勢,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云南大學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和習近平總書記對云南發展的“三個定位”,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立足于祖國西南邊疆,面向南亞、東南亞的綜合性、國際性、研究型一流大學。2017年9月,學校入選全國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行列,校黨委書記林文勛教授(時任校長)提出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綜合數據庫建設”作為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項目之一。2018年3月,學校正式啟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綜合數據庫建設”項目。
一是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該項目旨在通過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資企業與東道國員工綜合調查,建成具有唯一性、創新性和實用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綜合調查數據庫”和數據發布平臺,形成一系列學術和決策咨詢研究成果,更好地滿足國家重大戰略和周邊外交等現實需求,全面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和習近平總書記對云南發展的“三個定位”。
二是促進學校的一流大學建設。該項目的實施,有助于提升學校民族學、政治學、歷史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建設和發展;調動學校非通用語(尤其是南亞、東南亞語種)的師生參與調查研究,提高非通用語人才隊伍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撰寫基于數據分析的決策咨詢報告,推動學校新型智庫建設;積極開展與對象國合作高校師生、中資企業當地員工的交流,促進學校國際合作與人文交流。
項目啟動以來,學校在組織機構、項目經費、政策措施和人力資源等方面給予了全力保障。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匯聚眾多師生辛勤汗水的第一波“海外中國企業與員工調查”順利完成。該調查有如下特點:
一是群策群力,高度重視項目研究。學校成立以林文勛書記任組長,楊澤宇、張力、丁中濤、趙琦華、李晨陽副校長任副組長,各職能部門領導作為成員的項目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社科處,由社科處處長任辦公室主任,孔建勛任專職副主任,陳瑛、許慶紅任技術骨干,聘請西南財經大學甘犁教授、北京大學邱澤奇教授、北京大學趙耀輝教授、北京大學翟崑教授為特聘專家,對項目籌備、調研與成果產出等各個環節做好協調和指導。
二是內外聯合,匯聚各方力量推進。在國別研究綜合調查數據庫建設上,我校專家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曾依托國別研究綜合調查獲得多項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和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為本項目調查研究奠定了基礎。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東南亞研究院、經濟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外國語學院、政府管理學院等學院、研究院在問卷調查、非通用語人才、國內外資料搜集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同時,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廣西民族大學等相關單位的專家,中國駐各國使領館經商處、中資企業協會、企業代表處以及諸多海外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提供了無私的支持與幫助。
三是勇于探索,創新海外調研模式。調查前期,一些國內著名調查專家在接受咨詢時指出,海外大型調查數據庫建設在國內并不多見,而赴境外多國開展規模空前的綜合調查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一方面,在初期的籌備階段,項目辦面臨著跨國調研質量控制、跨國數據網絡回傳、多語言問卷設計、多國貨幣度量統一以及多國教育體系和民族、宗教差異性等技術難題和現實問題;另一方面,在出國調查前后,眾師生不僅面臨對外聯絡、簽證申請、實地調研等難題,還在調查期間遭遇地震、瘧疾、恐怖襲擊等突發事件的威脅。但是,項目組克服各種困難,創新跨國調研的管理和實踐模式,參與調查的數百名師生經過兩年多的踏實工作,順利完成了這項兼具開源性、創新性和唯一性的調查任務。
四是注重質量,保障調查研究價值。項目辦對各國調研組進行了多輪培訓,強調調查人員對在線調查操作系統、調查問卷內容以及調查訪問技巧的熟練掌握;針對回傳的數據,配備熟悉東道國語言或英語的后臺質控人員,形成“調查前、調查中和調查后”三位一體的質量控制體系,確保海外調查數據真實可靠。數據搜集完成之后,各國調研組立即開展數據分析與研究,形成《企聚絲路:海外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調查》報告,真實展現海外中國企業經營與發展、融資與競爭、企業形象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狀況等情況,以及東道國員工工作環境、就業與收入、對中國企業與中國國家形象的認知等豐富內容。整個調查凝聚了700多名國內外師生(其中300多名為云南大學師生)的智慧與汗水。
《企聚絲路:海外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調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綜合數據庫建設”的標志性成果之一。本項目首批由20個國別調研組組成,分為4個片區由專人負責協調,其中孔建勛負責東南亞片區,畢世鴻負責南亞片區,張永宏負責非洲片區,吳磊負責中東片區。20個國別調研組負責人分別為鄒春萌(泰國)、畢世鴻(越南)、方蕓(老撾)、孔建勛和何林(緬甸)、陳瑛(柬埔寨)、李濤(新加坡)、劉鵬(菲律賓)、楊曉強(印度尼西亞)、許慶紅(馬來西亞)、柳樹(印度)、葉海林(巴基斯坦)、馮立冰(尼泊爾)、胡瀟文(斯里蘭卡)、鄒應猛(孟加拉國)、劉學軍(土耳其)、朱雄關(沙特阿拉伯)、李湘云(坦桑尼亞)、林泉喜(吉布提)、趙冬(南非)和張佳梅(肯尼亞)。國別調研組負責人同時也是各國別調查報告的封面署名作者。
今后,我們將繼續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綜合數據庫建設”不斷向深度、廣度和高度拓展,竭力將其打造成為國內外綜合社會調查的知名品牌。項目實施以來,盡管項目辦和各國調研組竭盡全力來完成調查和撰稿任務,但由于主、客觀條件限制,疏漏、錯誤和遺憾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專家和讀者批評指正!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綜合數據庫
建設叢書》編委會
2020年3月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