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20世紀30年代英國左翼文學的特點

20世紀30年代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發生、工人運動的高漲、國際法西斯勢力的抬頭、西班牙內戰的發生、英國共產黨開展的政治斗爭、“左翼讀書俱樂部”的建立、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等,進一步喚醒了工人階級、勞動大眾的覺悟,激發了左派知識分子的社會良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使20世紀英國左翼文學在30年代呈現出繁榮景象,形成首次高峰。該時期英國左翼文學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左翼作家們描寫經濟危機給廣大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造成的失業及苦難生活,反映勞資沖突,表現工人階級罷工以及開展的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揭露和批判法西斯主義,反映西班牙內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探討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歌頌共產黨領袖,批判資本主義制度,表達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作家們高度關注社會現實,其作品的左翼政治傾向明顯,戰斗力強,時代氣息濃厚。這一時期的左翼作家陣容強大,主要有 W.H.奧登、斯蒂芬·斯彭德、塞西爾·戴·劉易斯、克里斯托弗·依修武德、J.B.普雷斯特里、劉易斯·格拉西克·吉本、肖恩·奧凱西、瓦爾特·格林伍德、劉易斯·瓊斯、休·麥克迪爾米德、喬治·布萊克、約翰·薩墨菲爾德、A.J.克羅寧、杰克·林賽、杰克·康曼、菲利斯·本特利、維妮弗蕾德·霍爾特貝等。他們思想激進,有的出身于工人階級,有的是工人運動的積極分子,有的親赴西班牙內戰前線,有的犧牲在西班牙內戰的戰場上,有的加入英國共產黨,有的親赴中國抗日戰爭前線報道中國人民的抗戰情況。

第二,作家W.H.奧登、斯蒂芬·斯彭德、塞西爾·戴·劉易斯等,被稱為“奧登一代”。他們具有左翼思想,主張用詩歌來反映危機四伏時代現實中的社會、政治問題,反對資本主義制度,痛恨法西斯主義,支持西班牙內戰中人民的民主共和進步事業,寄希望于社會主義。W.H.奧登是當時左翼作家的領袖人物之一,1933—1938年是他從事左翼文學創作的階段,發表了大量激烈抨擊法西斯主義的詩歌、散文及詩句,例如:詩集《看吧,陌生人》(1936)、詩劇《死亡之舞》(1933)。西班牙內戰期間,他親赴西班牙,擔任西班牙共和政府軍擔架員和救護車司機,發表長詩《西班牙》(1937),鼓舞西班牙人民的革命斗志,抒發為自由和正義而戰的豪情。他還與左翼作家依修武德合作發表批判法西斯主義的三部詩劇《皮下之狗》(1935)、 《攀登 F6高峰》(1936)和《在邊界上》(1938)。1938年,他與依修武德一起來到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深入湖北武漢抗戰前線,報道中國人民正義的抗日戰爭,次年二人合作出版游記《戰地行》,譴責侵略戰爭的發動者日本,同情和支持中國人民的正義事業。30年代后期,奧登的政治立場發生轉變,放棄左翼觀點,1939年到美國定居,次年皈依基督教。面對30年代的殘酷社會現實,作家斯蒂芬·斯彭德決定用文學喚醒和拯救民眾。他對法西斯主義深惡痛絕,對勞動人民深切同情,信仰過社會主義。西班牙內戰期間曾親赴西班牙訪問,發表詩集《靜止的中心》(1939),致力于反法西斯主義宣傳活動,隨后放棄自己的左翼立場。塞西爾·戴·劉易斯于1935年加入英國共產黨,信仰共產主義,主張用詩歌表達知識分子激進的政治觀點,發表過政治諷喻詩《磁山》(1933)、反映工人失業和苦難生活的詩歌《舞的時代》(1935)等。1938年,他退出共產黨,隨后漸趨保守。

第三,20世紀三四十年代英國出現了工人階級小說的高潮,有些作家出身于工人階級,對工人階級命運和苦難有親身體會;有些作家出身于中產階級,但受到當時左翼思想影響,作品也呈現出左翼傾向。這一時期工人階級小說面臨的問題仍然是如何以比較成熟的藝術形式呈現左翼文學的思想內容,即表現工人階級的工作、生活和情感,探索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等。一些作家簡單、機械地照搬愛情小說和冒險小說的藝術形式,隨便給人物身上粘貼一些政治標簽,塑造的人物形象缺乏生活氣息和真實性,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不成熟。例如,A.P.羅萊的《反抗》、威廉·霍爾特的《死水》、吉姆·費倫的《廉價的人們》。《廉價的人們》“充滿強烈的階級仇恨和關于共產主義的宣傳,但它同時又充滿了神秘的謀殺和傳奇式的愛情,而后者大大沖淡甚至危害了作品的政治內容”[37]。一些作家在追求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付出了一定的努力,進行了認真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雖然作品仍然不夠成熟,顯得結構松散,文筆粗糙。例如,哈羅德·赫斯洛浦的《最后一班下井的罐籠》(1935)、詹姆斯·巴克的《大手術》(1936)、約翰·薩墨菲爾德的《五一節》(1936)。另一些作家經過不懈努力,在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和成功,劉易斯·瓊斯的小說《庫瑪地》(1937)和《我們生活》(1939)描寫了工人階級罷工,反映了工人階級的生活,表達了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但瓊斯的作品總的來說還有不足,例如,“過分笨拙的文體和不靈活的人物塑造”[38]。該時期其他左翼作品還有喬治·奧威爾的《在緬甸的日子里》(1934),克里斯托弗·依修武德的《諾里斯先生換火車》(1935)和《告別柏林》(1939),J.B.普雷斯特里的《星期六的白天》(1943)和《白晝》(1946),瓦爾特·格林伍德的《患難相愛》(1933),A.J.克羅寧的《群星俯視》(1935)和《城堡》(1937),杰克·林賽的《1649》(1938)、《我們將回來》(1942)、《48年的人們》(1948)、《被出賣的春天》(1953),喬治·布萊克的《造船工人》(1935),等等。

第四,該時期比較成功的作品,還有蘇格蘭作家休·麥克迪爾米德歌頌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蘇聯社會主義國家領袖列寧的政治詩歌。麥克迪爾米德是蘇格蘭文藝復興運動的發起者,20世紀20年代,他的政治信仰發生改變,從民族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他歌頌共產主義革命的詩歌主要有三首:《一頌列寧》(1931)、《二頌列寧》(1932)和《三頌列寧》(1955)。《一頌列寧》論述了共產主義領袖列寧在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地位,《二頌列寧》論述了詩歌藝術與政治的關系問題,《三頌列寧》“結合格拉斯哥海港城市的悲慘現狀,向列寧呼吁,要求他那‘直沖天庭’的‘自由之火’來照亮這個城市”[39]。這些政治詩歌表達了詩人對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革命的熱情向往,“這不是一時的興奮”,“也不是標語口號或浮泛的贊詞,而是用精湛的藝術寫的對于歷史、革命、人類文化前途的成熟思考”。[40]肖恩·奧凱西是出身于工人家庭的愛爾蘭劇作家和小說家,積極參加愛爾蘭民族民主解放斗爭,1933年加入英國共產黨,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致力于創作反映工人階級革命斗爭和反對法西斯主義的作品,發表《星兒變紅了》(1940)和《給我紅玫瑰》(1942),成功塑造了共產主義戰士和工人階級先進分子的藝術形象,鞭撻了法西斯主義的滔天罪行,大力宣傳了馬克思主義,表達了共產主義必勝的堅定信念。

第五,蘇格蘭杰出作家劉易斯·格拉西克·吉本的小說《蘇格蘭人的書》無論從主題思想、人物形象還是藝術手法方面衡量,都不僅可被稱為20世紀30年代英國左翼文學杰作,而且可被稱為現代英國文學經典。劉易斯·格拉西克·吉本出身于佃農家庭,信仰馬克思主義。他的小說《蘇格蘭人的書》是20世紀英國左翼文學的經典力作。該小說是由《落日之歌》(1932)、《云霧山谷》(1933)和《灰色的花崗巖》(1934)組成的三部曲。首先這是一部優秀的左翼歷史小說。作品立足農民、工人等勞苦大眾,圍繞佃農出身的女主人公克麗斯,描述了克麗斯從農村到城鎮再到工業城市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展示了蘇格蘭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歷史變遷。其次,這還是一部社會主義小說,作品不僅描寫了蘇格蘭的歷史變遷,反映了現代化進程中蘇格蘭人民的苦難,暴露了蘇格蘭存在的社會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對蘇格蘭的未來進行了持續探索,從基督教社會主義到工黨社會主義到宗教神秘主義,再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最后明確指出,共產主義是蘇格蘭的唯一希望。三部曲是20世紀紅色30年代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同時,對蘇格蘭未來道路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探索不僅適合蘇格蘭,也符合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未來的構想,體現出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因而具有普適意義。總之,《蘇格蘭人的書》在思想和藝術上都代表了20世紀30年代英國左翼文學的最高成就。

第六,20世紀30年代英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同樣取得顯著成就,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美學原則和唯物主義觀點,代表人物有拉爾夫·福克斯、克里斯托弗·考德威爾、亞力克·韋斯特等。拉爾夫·福克斯曾于20世紀20年代訪問中國和蘇聯,積極參加英國工人運動,1925年加入英國共產黨,1936年親赴西班牙參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主義斗爭,1937年1月與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戰,在反對佛朗哥、保衛共和國的戰斗中犧牲。福克斯的《小說與人民》(1937)“肯定了現實主義的傳統創作手法,并提出要運用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強調文學要真實而又藝術地反映社會,反映廣大人民的生活,服務于人民大眾”[41]。克里斯托弗·考德威爾20世紀30年代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理論,1935年加入英國共產黨。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考德威爾駕駛一輛救護車親赴西班牙,支持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不幸于1937年2月在共和國保衛戰中戰死疆場。克里斯托弗·考德威爾引人注目的著作主要有《幻想與現實》(1937)和《論垂死的文化》(1938)。前者指出,“文學作為參與現實斗爭的一種方式,并不是超然獨立的自由人的神話,文學是由社會力量決定的,是由賴以產生的社會運動決定的”,“英國文學日益脫離資本主義衰落階段的現實,逐漸成為資產階級文化附庸的詩歌忽略了幻想與現實之間的能動關系,失去了原初的藝術活力和群眾感染力”[42];后者指出,“資本主義是一種垂死的文化;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科學技術的發展引起了許多矛盾,戰爭和經濟危機反復出現,這些都為建立一個真正自由、正義和人道的社會準備了條件”[43]

總之,20世紀30年代英國左翼文學出現高峰,作家隊伍龐大,作品數量眾多,主題思想廣泛。該時期左翼文學成就尤其反映在小說領域,作品達數百部之多,從藝術手法來看,現實主義當然是主流,也有一些科幻小說和實驗小說。但總體來說,該時期左翼小說良莠不齊,尤其是藝術手法不夠成熟,主題思想、人物塑造、藝術特色俱佳的作品較少。評論家大衛·史密斯把該時期左翼小說不夠成功的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作家們不能深刻表達他們的信仰,對意識形態過分熱情的教條式的信仰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成為了工具;二是這些作家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三是一些中產階級作家意識形態混亂,生活經歷具有局限性;四是以上幾種原因同時具備。[44]但另一方面,20世紀30年代英國左翼文學反映了工人階級和勞動大眾的斗爭和生活,批駁了法西斯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傳播,繼承了憲章運動以來英國左翼文學傳統,在追求左翼文學思想性和藝術性成熟、完美方面進行了積極、認真的探索和嘗試,為20世紀60年代前后英國左翼文學的再度繁榮打下了比較扎實的基礎。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后開始的冷戰,使英國左翼文學創作的勢頭暫時減緩,但作家們對階級壓迫和社會不公等現實問題繼續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化县| 抚松县| 舟曲县| 新绛县| 喀什市| 屏南县| 福泉市| 句容市| 禄丰县| 基隆市| 广宗县| 婺源县| 五原县| 定南县| 福鼎市| 丹凤县| 柳林县| 山阳县| 凯里市| 调兵山市| 德惠市| 山阳县| 潮安县| 玛纳斯县| 临沂市| 蒙阴县| 永丰县| 龙里县| 凌海市| 涟源市| 肇州县| 讷河市| 阳江市| 枣庄市| 江西省| 临泉县| 合肥市| 西华县| 社旗县| 新丰县| 大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