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人把握世界的方式

人在世界中,首先要確認的就是人與世界的關系,并在自己的生命實踐活動中創造意義,超越有限,追求無限。為此目標,人首先就要對世界進行把握——“把握”遠不止于我們一般理解的“認識”,而有掌握、領悟、應對、駕馭的含義。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層面,人們有著不同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從整個人類歷史來看,人類把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神話、宗教、常識、藝術、科學、哲學等。

在人類之初,神話(Myth)是人們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原始先民在自然力量面前,例如洪水、地震、人的生老病死等,感到震撼和不解。于是就產生了神靈的觀念,相信神靈的存在和人的靈魂不死,對土地、山川、動植物、祖先及鬼魂產生崇拜,奉若神明;認為通過某種方式,例如占卜、祭祀等活動就可以通靈,從而借助神的力量達到人的力量所不及的目的。事實上,神話的產生,是人類思維的重大飛躍,它不僅表明人類試圖以想象的方式解釋世界,而且表明人們希望借助某種力量來超越自己的局限(有限)。這樣,在人與神的貫通之下,人的生活就具有了跟整個宇宙聯系在一起的意義(無限)。很多現代哲學家,例如卡西爾(Ernst Cassirer,1874—1945)、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都認為,神話是人類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思維方式,具有隱喻的特性,人類的全部知識和文化活動都起源于神話。我們也看到,現在許多文學藝術創作乃至科技發明都喜歡到遠古神話中尋找靈感。當然,盡管直到現在還有一些人相信神話,但用神話把握世界的方式的原始性和虛幻性是顯而易見的,神話作為一種把握世界的方式已基本上成為明日黃花。馬克思的如下斷言不無道理:“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隨著這些自然力實際上被支配,神話也就消失了?!?a id="w10">[10]在當今世界,神話越來越只是作為一種民俗、文學藝術的資源而存在。

原始神話一般都是“萬物有靈”的物活論、多神論(polytheism),到了后來,隨著國家的出現,社會分工的復雜化以及人類思維能力的極大提高,神話對世界的解釋逐漸系統化、理論化,人們對至上神(Supreme God)的膜拜也越來越有嚴密的組織,這就形成了宗教(Religion)。宗教有著系統的教義、完備的儀式和嚴密的組織。在宗教的教義中,對世界的來龍去脈、人的生前與死后有一個系統的說明。一般而言,宗教都認為人生是痛苦的,痛苦的根源在于各種欲望,擺脫痛苦的途徑在于禁欲修行以獲得來世的幸福。宗教中至上的神是一切力量、智能、情感和價值的來源與標準,人通過信仰神圣而使生活具有了神圣的意義?!白诮淌沁€沒有獲得自身或已經再度喪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感覺……宗教是人的本質在幻想中的實現……宗教里的苦難既是現實的苦難的表現,又是對這種現實的苦難的抗議。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無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樣。宗教是人民的鴉片?!?a id="w11">[11]馬克思這段精彩的論述廣為引用,但如果沒有良好的理論素養和歷史情懷,很容易誤解其中的含義。宗教能給痛苦、焦慮的心靈帶來慰藉,其勸人向善的教義也有利于社會和諧,其博大、豐富的思想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資源。在現代社會,宗教依然存在,并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宗教的作用主要是依靠非理性信仰的方式達到的。在非宗教信仰者看來,宗教不過是精致的神話,理性往往只是作為非理性的奴仆,信仰的方式甚至是盲目和愚昧的?;浇探谈刚軐W家德爾圖良(Tertullianus,約160—230)的一句名言就是:正因為荒謬,所以我相信!

在現實生活中,常識(Common sense)是人們把握世界最基本的方式。常識是直接來源于人們的生活經驗,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普通恒常作用的知識。常識是人類世世代代的經驗的產物,是人類在最實際的水平上和最廣泛的基礎上對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一般文化環境的一種適應方式。[12]常識往往借助長輩、權威之口,以不證自明的諺語、格言、箴言的形式,構成人的思想與行為的信念。常識的最大特征是經驗性,但這種經驗往往包含著很多地域、情感的因素,也包含著某些說不清、道不白的神秘的東西。不同區域、不同聚居區的人們擁有著不同的常識——地方性知識(local knowledge),這種常識又往往與神話、宗教意識混合在一起,成為一種禁忌、習俗與不言自明的規矩甚或是所謂的潛規則。在現代社會,常識也可能包含著很多現代科學的東西。從歷時性來看,前一歷史階段屬于尖端、前衛、科學的知識在下一歷史階段可能“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一般性的常識。在一定意義上,常識是人們全部思想文化的基礎。當人們糾結于各種煩瑣無緒的觀念、理論時,回歸常識往往是一付豁然開朗的妙方。但總的來說,常識是各種知識的無批判的混合體。人們對常識的倚重往往采取一種實用的態度,自相矛盾地各取所需。常識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社會成員中絕大多數人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其混雜性、經驗性、非批判性和由此導致的自相矛盾性表明,常識是需要被超越的。

當人們不滿足于常識的功利和實用時,就會自覺不自覺地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調整和升華自己的感受、體驗以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從而凸顯生活的意義。這種活動就是藝術(Art),例如音樂、舞蹈、雕塑、繪畫、戲劇、文學等。藝術地把握世界的重點并不在于世界真的是什么、有什么實際用處,而在于使個人的感受強烈化、條理化,使個人的體驗和諧化、深刻化,使個人的情感明朗化、豐富化,以求在想象的真實中獲得真實的想象。在藝術的世界中,現實的有限與無限的矛盾被虛擬化、象征化,以游戲的方式,“瞬間體現永恒”的方式得到一種解答,人們從而達到一種精神上的自滿自足。藝術使人陶冶情操、熱愛生活。藝術強調感受——借助情感的力量給人以感染和震撼——而且是“我”的、個人的感受,因而它展示的是人們在世的特殊的、感性的、具體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當然,藝術把握世界的結果往往不具有普遍性,往往是“各美其美”,總是遭受著“美言不信”(老子)“可愛者不可信”(王國維)的質疑。

誕生于近代西方的科學(Science)既不滿意神話、宗教的愚昧與荒謬,也不滿意常識的混雜和自相矛盾,還不滿意藝術的情感性和相對性??茖W將常識的經驗感受上升為技術性的實證,試圖通過實證的方式透過世界多樣性的表象,獲得對世界的本質和規律的把握,生發出創造性的智能。確實,科學把握到了其他方式所不能把握到的世界的真相,獲得了“真知”,而且運用這種真知發明和創造了這個世界本來沒有的諸多智能事物。科學及其所帶來的思想解放也對人類歷史起著革命的推動作用??梢院敛豢鋸埖卣f,沒有科學技術,就沒有現代社會,就沒有人們的現代生活。在現代社會,科學似乎也逐漸成為人們一切活動的合法性根據和判斷對錯的標準。但是,科學通過對世界的不斷“解碼”,在消除神秘和愚昧的同時,也使得整個世界逐漸“祛魅(disenchantment)”了。科學所把握的世界似乎是一個冷冰冰、沒有人情味的純粹世界,一個“可信”但不“可愛”的世界。因為,“科學雖然偉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13]。而且,僅僅推崇科學把握世界的方式,結果勢必導致人的異化:“科學的純潔光輝仿佛也只能在愚昧無知的黑暗背景上閃耀。我們的一切發現和進步,似乎結果是使物質力量成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鈍的物質力量?!?a id="w14">[14]很多一旦離開手機、計算機就魂不守舍、手足無措的現代人對此一定會心有同然。

人們把握世界的各種方式既可能是歷時態的,也可能是共時態的。對于同一具體事物以不同的方式把握,所得的結論可能是不一樣的。例如,對于閃電、雷鳴這一現象的把握。在神話中,往往認為閃電、雷鳴是對一種妖孽或人間罪惡的震懾或懲罰。在古代中國,甚至想象出電母、雷公的“婦唱夫隨”。在宗教中,閃電往往作為靈異顯身的征象,在基督教中,電閃、雷鳴都是上帝的“動靜”:“他發響聲震遍天下,發電光閃到極地。”(《圣經·約伯記》27:3)在常識上,人們往往認為電閃、雷鳴是天雨的前兆,而且看到閃電就本能地捂住耳朵,因為常識告訴我們:電閃之后必有雷鳴。藝術如電影、音樂、文學則渲染閃電撕破長空的迅疾與力度,雷霆萬鈞的氣魄與震撼,很多文學作品還賦予了電閃、雷鳴以革命的寓意。在科學看來,電閃、雷鳴不過是云層的擠壓,正負電子相撞產生的一種自然現象,其中并沒有任何神秘的東西。而且,閃電和雷鳴是同時發生的,人們感受到的一前一后是因為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更快。

人們通過各種方式去把握世界,目的都是為了獲得與世界的貫通,以使自己能安頓在一個確定的坐標中。就好像一個人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是試圖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和確認自己的所在?;蛘哒f,人們把握世界的方式都具有一種編織的功能,試圖編織一個溫馨、安全的家園,讓人們感覺到自己是“在家”的。這個家園這就是人類棲居的世界,其實是一個意義的世界。正如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所言:“這個世界可以由音樂的音符組成,也可以由數學的公式組成。我們試圖創造合理的世界圖像,使我們在那里就像感到在家里一樣,并且可以獲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達到的安定?!?a id="w15">[15]就此而言,人們把握世界的方式其實也就是人們的生存的文化樣式。哲學也是人們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但它和神話、宗教、常識、藝術和科學把握世界的方式都不一樣,它有著自己的獨特規定性。

很多哲學家都對哲學異于其他把握世界方式的獨特規定性做出過論述。羅素曾經這樣說:

“哲學,就我對這個詞的理解來說,乃是某種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它和神學一樣,包含著人類對于那些迄今仍為確切的知識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學一樣是訴之于人類的理性而不是訴之于權威的,不管是傳統的權威還是啟示的權威。一切確切的知識——我是這樣主張的——都屬于科學;一切涉及超乎確切知識之外的教條都屬于神學。但是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這片無人之域就是哲學。思辨的心靈所最感興趣的一切問題,幾乎都是科學所不能回答的問題;而神學家們的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像它們在過去的世紀里那么令人信服了?!?a id="w16">[16]

卡西爾則認為:

“我們全神貫注于對種種特殊現象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的研究,欣賞著人類本身的千姿百態。但是哲學的分析給自己提出的是一個不同的任務。它的出發點和它的工作前提體現在這種信念上:各種表面上四散開的射線都可以被聚攏來并且引向一個共同的焦點?!薄霸谏裨捪胂?、宗教信條、語言形式、藝術作品的無限復雜化和多樣化的現象之中,哲學思維揭示出所有這些創造物據以聯結在一起的一種普遍功能的統一性。神話、宗教、藝術、語言,甚至科學,現在都被看成是同一主旋律的眾多變奏,而哲學的任務正是要使這種主旋律成為聽得出的和聽得懂的?!?a id="w17">[17]

哲學作為把握世界方式的特殊性當然是相對于其他方式而言的,但是,這種區別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楚的。在某種意義上,整個《哲學導論》都是試圖回答哲學作為把握世界方式的獨特規定性。換言之,我們要用一本書的篇幅、一門大學課程的容量來具體理解哲學作為把握世界方式的獨特性。在開始這門課程之前去羅列哲學獨特性本身就是違反哲學的特性的。正如黑格爾所說:“哲學有這樣一種特性,即它的概念只在表面上形成它的開端,只有對于這門科學的整個研究才是它的概念的證明,我們甚至可以說,才是它的概念的發現,而這概念本質上乃是哲學研究的整個過程的結果?!?a id="w18">[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川县| 临沭县| 赤水市| 海林市| 永丰县| 余江县| 黄石市| 宜阳县| 凭祥市| 阿勒泰市| 舟山市| 名山县| 泰州市| 界首市| 英超| 永春县| 东莞市| 蕲春县| 南丰县| 汉阴县| 安陆市| 扎赉特旗| 宝山区| 成安县| 修文县| 四平市| 鹤庆县| 普兰店市| 垣曲县| 岑溪市| 封丘县| 保亭| 丹阳市| 正安县| 宁晋县| 新宁县| 高碑店市| 普安县| 囊谦县| 永康市| 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