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哲學的批判
- 一個人的風:《健民短語》增訂版
- 楊健民
- 819字
- 2025-04-17 14:22:15
2014.04.03
復旦大學教授張汝倫最近在上海有個演講:“哲學的意義和批判的價值”,談到哲學的批判讓我們始終保持一種反思意識。哲學究竟有沒有用?張教授說得很直接:“哲學沒有用?!睘槭裁茨??哲學不過是為人提供了一種批判性。不要把哲學看得過于神秘,現在就連小區的保安都可能問你一個看起來很哲學的問題:“你是誰?你從哪兒來?你到哪里去?”這三個問題是從古到今、從東方到西方的所有哲學家都要回答的問題。要回答“我是誰”,就要先回答一下我希望什么。一位女生說自己的希望是得到高薪和名車。但是,她把希望和希望的對象混淆了。希望是人對自己的期許,你可以獲得,也可以放棄。法國哲學家薩特獲得了諾貝爾獎卻拒絕領受,說自己拒絕一切官方獎勵。他說人和裁紙刀不一樣,人可以改變自己,裁紙刀不可。所以張汝倫教授說:“人就是一種可能性?!蔽彝膺@個說法。人如果沒有了可能性,就不可能去改變自己,就會被某種枷鎖牢牢拴住。因為現實生活的誘惑力依然強大。
尼采二十幾歲當了正教授,覺得自己不適合大學的體制,三十幾歲就辭掉了。他后悔么?后悔。因為現實生活的困窘最終還是逼迫了他。然而,他無疑是真實的。最近,著名歷史學家、華中師范大學老校長章開沅主動請辭“資深教授”頭銜,在國內學界和教育界引起了震動。他說:“不當這個資深教授,更多的是希望對打破學術頭銜終身制有點推動作用,否則大學沒有希望?!闭吕闲iL真正發揮了自己最大的可能性:請辭了,而且沒有任何后悔。這也就是他的真實。他以自身的真實性批判了當代所謂的大學價值觀念,保持了自己的反思意識。一位歷史學家所具有的哲學氣度,是許多所謂的哲學家所沒有的。
20世紀80年代,張汝倫教授在德國訪學時,看到一位老太太拄著雙拐到學校聽哲學課,她并不是為了評職稱、拿學位,而是為了追求真理。這同樣是一個人的真實的可能性。中國和德國的物質差距也許20年可以解決,但這樣的精神差距沒有200年時間是解決不了的。所以,懂點哲學的批判性,對于我們今天發揮人的可能性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