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文化交流與港澳史探賾
- 葉農
- 416字
- 2025-04-22 16:26:23
明清時期廣州與西洋鐘表貿易
作為計時工具的計時器,中國自古就有圭表、日晷、漏壺等裝置及少量自制的機械式計時器。但是使用近代機械裝置作為計時器,則是在明末意大利籍耶穌會傳教士羅明堅(Michel Ruggieri)、利瑪竇(Matteo Ricci)等人將西洋鐘表傳入中國之后。
明清時期西洋鐘表傳入中國之后,在中國的影響很大,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多數被稱為“自鳴鐘”。[1]關于廣州與西洋鐘表的學術研究成果,目前主要有陸燕貞主編《清宮鐘表珍藏》(香港麒麟書業有限公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版)、廖頻編《清宮鐘表集萃:北京故宮珍藏》(外文出版社2002年版)、Catherine Pagani的Eastern Magnificence and European Ingenuity:Clocks of Late Imperial China(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4)、白樂嘉(J.M.Braga)的A Seller of“Sing-Song”:A Chapter in the Foreign Trade of China and Macao(The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Vol.6,1961-1964,No.1-2,University of Hong Kong)等。但這些研究仍然是不深入的,有待學術界的深入研究。廣州是中國一個重要的西洋鐘表業中心,自西洋鐘表傳入起,廣州就與西洋鐘表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主要表現在廣州不僅是西洋鐘表傳入中國之地,也是西洋鐘表貿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