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道畫卷:清代京杭大運河輿圖研究
- 王耀
- 2076字
- 2025-04-24 19:37:53
二 現有研究成果
王庸先生可以說是現代地圖學史研究的開創者,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出版了《中國地圖史綱》[7]《中國地理圖籍叢考》[8]《中國地理學史》[9]等專著。王庸曾任北平圖書館輿圖部主任,可以接觸到大量珍藏古地圖。在充分利用北平圖書館豐富藏圖基礎上,王庸進行了扎實詳盡的研究。此外,陳正祥[10]、盧良志[11]、余定國[12]也相繼出版過地圖學史的專著。王庸因為有大量閱圖的機會,加之自身學養深厚,所以在筆者看來,他的研究成果與研究方法最值得借鑒。陳正祥的著作較為粗疏。盧良志的著述最為簡潔明了,且在個別問題上加入了新的研究成果。余定國的作品從文化史、藝術史等視角挖掘中國古地圖的深層次意義,雖然研究視角新穎,但是缺乏對古地圖文本的充分考察,分析較為浮泛。
在王庸之后,涌現出曹婉如、鄭錫煌、李孝聰等地圖史專家。這些學者相繼出版了《中國古代地圖集》(戰國—元)、《中國古代地圖集》(明代)、《歐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圖敘錄》《中國古代地圖集》(清代)、《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文古地圖敘錄》等著作,披露了大量海內外珍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各類地圖,為研究者提供了閱圖的便利和線索。此外,在書中附有一些具有分量的研究論文,其中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分析思路等具有啟示和示范意義。
相比較而言,李孝聰的已有研究成果,對于筆者的研究更有裨益。上段提到其兩部著作《歐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圖敘錄》與《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文古地圖敘錄》,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圖錄,其中附有對于圖幅要素的解析,如成圖年代的判定、繪制技法以及地圖輾轉流播過程等。這些研究不僅為筆者提供了部分海外藏運河圖的判讀,更重要的是提供運河圖研究的方法示范。對于一幅幅繪制內容各異、成圖時代不同的運河圖進行研究,首先必須具備判讀運河圖成圖年代、繪制技法等圖幅要素的基本功,否則很難對運河圖展開系統研究并具有發言權。
此外,李孝聰撰寫的《古地圖上的治河保運工程與淮安——兼倡議淮安市建立古地圖與河運工程博物館》[13]一文,在精確解讀多幅運河圖圖幅要素的基礎上,展開論述,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在《中國傳統河工水利輿圖初探》一文中,作者專節分析運河圖,詳細解讀圖幅信息并考訂成圖年代等,認為“古代河渠水利輿圖相對真實地反映了即時性的河渠水利及其沿河流域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到目前為止,學界對于這類古地圖的系統研究和利用還非常有限,因此,古地圖還具有較大的學術研究空間”[14]。如李孝聰所述,當前古地圖缺乏系統研究,運河圖同樣如此。
近年來,席會東從事古代黃河圖研究,在發掘黃河圖史料價值來進行以圖證史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發表了一系列文章。[15]因為黃河圖與運河圖同屬于水利圖系列,所以其研究思路與研究成果對本書撰寫亦有啟示。此外,在《國家圖書館藏“全漕運道圖”與乾隆朝漕政》[16]《海內外藏乾隆繪本〈黃運湖河全圖〉與〈南巡盛典〉系列輿圖研究》[17]和《海外藏康熙〈黃運兩河全圖〉研究》[18]三篇文章中,作者均論及清代運河圖,值得參閱。
其他一些運河研究與歷史地理研究的成果也值得借鑒,比如史念海先生撰寫的《中國的運河》[19]、朱偰的《中國運河史料選輯》[20]、周魁一的《二十五史河渠志注釋》[21]、姚漢源的《京杭運河史》[22]、陳璧顯的《中國大運河史》[23]和安作璋的《中國運河文化史》[24]等著述。其中史念海先生的著作中闡釋運河問題,時常從地理角度出發;姚漢源先生的著作則最為博雜,問題梳理得很清楚,但均未涉及運河圖的研究。
總體而言,在水利史和京杭大運河史研究領域,目前基本還是依靠文獻記載及田野調查等方法進行研究,極少關注和依靠古代運河圖這一圖像史料,這與相關研究者缺乏古地圖方面知識以及接觸古地圖機會較少有關。因此,有必要系統調查、整理和研究運河圖,豐富水利史和京杭大運河史研究的史料來源,補全目前研究中史料方面的缺環,并利用地圖進行以圖證史方面的嘗試。
在地圖史研究領域,當前關于清代運河圖研究的成果形式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對單幅運河圖的繪制年代、圖幅內容等的考證和呈現,這些成果主要散見于各類圖錄、圖目中,比如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圖目錄《輿圖要錄》、中科院圖書館藏圖敘錄《輿圖指要: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中國古地圖敘錄》以及海外藏圖圖錄《歐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圖敘錄》《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文古地圖敘錄》等,對于單幅運河圖圖幅信息的準確釋讀是展開系統研究的前提和必備基本功。另一類是對清代運河圖展開的較為系統的研究。任金城發表的《關于清代的京杭運河地圖》[25]一文,運用傳統文獻史料解讀運河修治過程,提供了較為宏觀的清代運河圖狀況。拙作《清代京杭大運河全圖初探》[26],從分析收集到的海內外典型地圖入手,總結歸納了清代運河全圖的繪制技法、裝訂形式、分類等內容。
目前,反映河渠水利興修的大量精美的清代彩繪運河圖散存于海內外各大藏圖機構,缺乏系統整理和綜合研究;同時,針對運河圖繪制動因、藏圖分布、典型圖幅文本考訂與繪制內容的時空特點以及運河咨估類地圖和漕運圖的繪制內容、圖幅特征及運河圖史料價值挖掘等,前人尚未進行深入系統論述。可以說,在清代運河圖研究領域,尚存在較多可以探索的新的學術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