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生逢亂世

  • 陸游傳
  • 歐明俊
  • 3411字
  • 2025-04-11 15:25:52

狂風暴雨伴隨著陸游降生,似乎預示著北宋的江山也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陸宰聽從友人的建議,率全家老小逃難至東陽投奔陳彥聲,在東陽山中避難。

北宋時,北面邊界地帶就已經岌岌可危,黨項族建立的西夏政權、契丹部族建立的遼政權與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權,雄踞北方。北宋前期,遼國日漸強大,南下侵略宋朝幾十余年。真宗景德二年(1005),宋、遼兩國簽訂“澶淵之盟”,北宋求和賠款。同時,女真族部落也在遼國長期控制下的夾縫中求生存。北宋后期,女真族逐漸強大起來,完顏阿骨打成為首領。北宋政和五年即金收國元年(1115),阿骨打稱帝,建立政權——金,是為金太祖。金政權崛起而遼政權衰落,于是,宋、金兩國趁著遼國衰落,聯手攻遼。

宣和七年(1125),金滅遼,成為北方勢力最強大的政權。隨即,金國看出宋政權虛有其表,遂將目標轉向北宋,開始策劃分兵兩路、直逼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軍事行動。五月初,完顏阿骨打在蔚州(治今河北蔚縣)柳甸舉行大型閱兵式。五月十八日,女真部落即完成了在平州(治今河北盧龍)、云中(治今山西大同)等府路的屯兵部署;接著又在蔚州、飛狐(今河北淶源)等地屯兵,聚集糧草。當時的北宋,表面上歌舞升平,一派繁華景象。實際上,是以徽宗趙佶為首的統治者貪圖享受、腐敗無能,一味地以妥協納貢來換取的暫時安寧。國力日積貧弱,百姓不堪重負,統治集團內部也矛盾重重,北宋政權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災難即將降臨。陸游的父親陸宰正是在這種情形下奉命去東京述職的。

此年十月十七日,陸宰官淮南路計度轉運副使,正偕家眷北赴都城東京,官船行至淮河航段,陸游便出生了。慶元元年(1195),陸游在山陰時回憶自己的出生情景,《十月十七日予生日也孤村風雨蕭然,偶得二絕句。予生于淮上,是日平旦大風雨駭人及予墮地,雨乃止》二首其一說:

少傅奉詔朝京師,艤船生我淮之湄。

宣和七年冬十月,猶是中原無事時。

在詩中,陸游描述了降生時的場景。“少傅”即指陸宰,時年三十八歲,已有二子:陸淞和陸濬。陸游后來在詩中多次提到自己的生日,《贈童道人,蓋與予同甲子》:“吾儕之生乙巳年?!薄稌咸帽凇纷宰ⅲ骸坝枭谛鸵宜葰q?!币宜?,即宣和七年。《十月十七日……雨乃止》二首其二又回憶道:

我生急雨暗淮天,出沒蛟鼉浪入船。

白首功名無尺寸,茅檐還聽雨聲眠。

狂風暴雨伴隨著詩人降生,似乎預示著北宋的江山也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陸宰進京后,調任京西路轉運副使,主要負責供應澤州(治今山西晉城)、潞州(治今山西長治)一帶的糧餉。這時,北方戰事緊迫,已不太平。陸宰把夫人唐氏和尚在襁褓中的陸游等家眷,安頓在滎陽(今屬河南),自己獨自輕裝趕赴新任。

宣和七年十一月,金人分東、西兩路向北宋撲來。十一月二十八日,薊州(治今天津薊州區)失守。十二月初,宋郭藥師降,燕山府(治今北京)淪陷。十二月十八日,北方重鎮太原被金兵重重包圍。面對如此危急形勢,陸宰仍然盡心盡力奔赴于澤州、潞州兩地,調遣軍糧,補給太原戰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面對突如其來的虎狼之師,徽宗趙佶卻驚慌失措,沒有皇帝的擔當與沉穩,匆匆頒布詔書,將帝位傳給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第二年便改元靖康。戰爭并未因欽宗上位而結束,金兵一路南下。

靖康元年(1126)正月二日,金兵攻占浚州(治今河南??h)、湯陰(今屬河南)。由是,金兵渡過黃河,占領滑州(治今河南滑縣)。正月初四,徽宗倉皇南遁。正月初七,金兵長驅直入,直抵東京,兵圍城下。剛即位不久的欽宗本也有逃跑想法,但礙于主戰派一再呼吁,于是留在東京抗金。他任命主戰的尚書右丞李綱為親征行營使,保衛東京。因為李綱有勇有謀,抵擋住了金兵的多次進攻。不久,全國各地將士前來聯手救駕。金國有所顧慮,于是提出停戰。欽宗趙桓一聽,不管不顧,連忙派遣使臣前去求和,開啟了宋朝不斷求和的屈辱歷史。金國不僅提出割地賠款的條件,還要求宋朝以子侄輩侍奉金國,并以肅王趙樞、少宰張邦昌為人質,護送金兵過黃河。這些要求,宋欽宗一口應下,只求停戰。至二月十日,金人搶掠滿足后,始退兵渡黃河北去。

靖康元年四月,太上皇徽宗回京師。在宋與金“修好”的過程中,最想要妥協求和的是太宰李邦彥和少宰張邦昌二人,圍繞在二人身邊的主和派遠遠超過主戰派。隨后,主戰派的愛國將士李綱、種師道、吳革等皆受到貶謫、革職等處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陸宰的職位雖然不高,但很重要,作為主戰派,他愈發盡心盡力,和李綱等一起守衛太原。但同樣在四月,陸宰卻因莫須有的罪名被罷官?!端螘嫺濉ぢ毠佟妨泡d:“八日,直秘閣、京西路轉運副使陸宰落職,送吏部……以臣僚言,河陽、鄭州當兵馬之沖,宰為漕臣,未嘗過而問?!标懺滓酝婧雎毷刂锉恍毂軓椲蓝渎?。九月,東京保衛戰的頭號功臣李綱也被貶出京城。主和派迎來掌權的機會,以為換得了長久的和平。

靖康元年秋,陸宰落職后,準備帶領全家南歸故里,他從滎陽接回家眷團聚,然后離開京城,暫時回到原先寓居的壽春(今安徽壽縣)。他一邊處理家事、酬別親朋,一邊打點行裝。淳熙元年(1174)七月,陸游時在蜀州(治今四川崇州),作《太平花》回憶當時情形:

扶床踉出京華,頭白車書未一家。

宵旰至今勞圣主,淚痕空對太平花。

“扶床”“踉”皆是指兒童時期。當時,金兵卷土重來,再度南侵,長驅直入,北宋局勢一片混亂。閏十一月,東京淪陷。第二年,欽宗向金人投降,金人擄徽、欽二帝北去,中原淪陷,北宋宣告滅亡,史稱“靖康之難”。這場災難,歷來常出現于有識之士的詩、詞、文、賦中。

中原陷落,陸宰一家亦陷于逃難的隊伍中。陸游后來有《三山杜門作歌》寫道:

我生學步逢喪亂,家在中原厭奔竄。

淮邊夜聞賊馬嘶,跳去不待雞號旦。

人懷一餅草間伏,往往經旬不炊爨。

嗚呼,亂定百口俱得全,孰為此者寧非天!

兵荒馬亂,倉皇奔走,夜里聽見金兵戰馬嘶叫,立即驚慌地連夜逃跑,為避敵兵,往往整日躲在草叢中,靠一點兒干糧充饑,哪里還敢生火做飯呢?慘痛的逃難生活,在陸游幼小的心靈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詩人到了七十四歲的晚年,還寫下這首詩,真切地描述了這段“兒時萬死避胡兵”的生活經歷?!吨T暨縣主簿廳記》也有類似記載:

建炎、紹興間,予為童子,遭中原喪亂,渡河沿汴,涉淮絕江,間關兵間以歸。

渡淮水,過運河,歷盡千辛萬苦,陸宰一家終于在靖康二年(1127)初,輾轉回到山陰故里。這年,陸游三歲。故鄉的山水治愈著父親陸宰,也治愈著陸游。然而,平靜僅是短暫的,戰爭的硝煙不久后又再次襲來。

靖康二年五月,宋欽宗之弟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治今河南商丘)即位,是為高宗,改元建炎,北宋王朝徹底宣告滅亡,南宋王朝建立。此時,金人得寸進尺,覬覦黃河以南地區,并再次揮師南下。這次,高宗趙構起初雖然起用著名抗金將領李綱,以岳飛為將,宗澤為東京留守,準備與金國一戰,但又向金人求和。他罷免了主戰的李綱,提拔主和的黃潛善、汪伯彥為左右相。留守東京的老將宗澤先后二十多次上疏,要求南宋還都東京,穩固民心,以收復失地,但都被高宗拒絕。不久,宗澤憂憤而死。

建炎三年(1129),金軍渡過長江,高宗嚇得一路逃竄。二月,高宗逃往臨安(今浙江杭州)。五月,高宗逃至建康。十月,又逃至臨安。十二月,金人占領臨安,高宗早已逃往越州(治今浙江紹興)。之后,金兵犯越州。高宗又倉皇而至明州(治今浙江寧波),直至率百官由定海(今屬浙江)入海逃亡至溫州(今屬浙江)。

建炎四年(1130)二、三月間,金人撤兵北返,高宗才開始慢慢回到越州,主持局面。次年正月,他又改元紹興。同年十月二十六日,下詔升越州為紹興府。紹興二年(1132)正月中旬,高宗回到臨安。

建炎四年,各地百姓紛紛自發奮起抗金,聚集了一些民間武裝力量。在東陽(今屬浙江),就活躍著這樣一支義軍,其首領陳彥聲,名宗譽,東陽瑞山鄉人,以躬耕致富,在當地頗有聲名。陸宰聽從友人的建議,率全家老小再度逃難至東陽投奔陳彥聲。避兵在東陽山中的這段時間,陸游作《陳君墓志銘》回憶道:

建炎四年,先君會稽公奉祠洞霄。屬中原大亂,兵祲南及吳、楚,謀避之遠游……奉楚國太夫人間關適東陽。彥聲越百里來迎,旗幟精明,士伍不嘩。既至,屋廬器用,無一不具者,家人如歸焉。居三年乃歸。彥聲復出境餞別,泣下沾襟。

由墓志銘可知,陳宗譽所組織的鄉兵是一支素質比較好的地方武裝,在亂世中保境安民。陸宰一家,則受到陳宗譽的熱情歡迎和周到安置。

就這樣,陸游從一個六歲的孩童成長到九歲,開始習字讀書。直到紹興二、三年間,時局逐漸穩定下來,陸宰全家才離開東陽回到山陰閑居,陸宰也再未出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娱乐| 邵阳市| 格尔木市| 沁源县| 忻城县| 左云县| 黑水县| 望奎县| 桂平市| 莎车县| 社旗县| 峨边| 济源市| 鄂尔多斯市| 平利县| 岳西县| 鹤峰县| 高邑县| 石泉县| 夏河县| 秦皇岛市| 大竹县| 临潭县| 德钦县| 兴安盟| 盖州市| 宝山区| 龙陵县| 奉节县| 天峻县| 定西市| 临泽县| 突泉县| 江津市| 汤原县| 稷山县| 武川县| 陇川县| 丹棱县| 长葛市| 富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