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廷議觀政
- 萬歷:我,大明第一圣君
- 江上云間君
- 2002字
- 2025-08-16 21:26:58
“干羽化通于夷狄,茨梁利普于蒸黎。方垂衣以御穆清,乃脫屣而游霄漢。
龍髯已墮,徒瞻戀于臣民;燕翼惟勤,誕敷遺于后嗣。敬惟皇太子殿下,狥齊岐嶷,恭敬溫文。
日就月將,睿學聿隆于青幄;星輝海潤,貞符夙協于黃離……”
“好好好?!?
半點都看不懂。
朱翊鈞以為自己刻苦學這幾個月,加上前世的底子,在古文修辭這方面也算是登堂入室了。
結果一整片勸進表愣是半點都看不懂。
第二次勸進的儀式更加正式,也更加隆重,里面一堆奇奇怪怪的生僻字,寫的玄之又玄。
課上朱翊鈞特地拿出勸進表的內容,假裝向高儀請教。
高儀嘆息一聲,對其中一些典故字詞解釋起來。
解釋完之后,好整以暇地等著朱翊鈞的下文。
都這么多次了,高儀早就熟悉了。
一篇勸進表有什么好解釋的,小太子的作風他也算是熟悉了,一向無利不起早,這篇勸進表最多是他真正想說的話的引子。
“高先生,明日我便要旁聽議政,可有什么地方要注意些的?”
朱翊鈞趁講學之余詢問高儀。
這些天他把高儀的性子摸了個七七八八,很多看似很敏感的東西,大可以咨詢高儀。
這個寡淡的小老頭會一邊提心吊膽的長吁短嘆,然后又會老實回答,并且回答的非常盡心盡力。
其他人或許都有私心,但高儀連家都沒有,清心寡欲到了一個極限,自然不用擔心他為了什么利益而在話里添油加醋。
或許是因為高拱的緣故,朱翊鈞這個問題其實并不敏感,但高儀心里還是比較忐忑:“議政之時,自有六部大臣決策,太子尚且年幼,有事不懂只需謹遵一個字?!?
“靜。”
“諸君都是忠心的臣子,不會刻意刁難太子的,只要禮儀上沒有大的差錯,其實朝議也不過與講學沒甚區別。”
朱翊鈞點頭,這可和張居正說的不一樣。
“本宮已讓母妃下旨意,從內府庫中撥銀供高先生修繕府邸,還有一些別的賞賜,都是對高先生兢兢業業的獎賞?!?
高儀滿臉惶恐:“大可不必如此,臣深受皇恩,已然心滿意足,怎么好再占用府庫資源,還請太子和娘娘收回成命?!?
朱翊鈞卻繃著小臉,嚴肅道:“君者賜,不可辭,高先生勞苦功高,本宮都看在眼里,怎么能算的是浪費府庫資源呢?!?
“天下政務大事,還有賴高先生,這些賞賜與高先生對大明朝的貢獻相比,實在是九牛一毛?!?
高儀已經不知道是今天第幾次嘆氣了:“如此,老臣便收下了?!?
朱翊鈞終于將自己真的目的說出來:“那我還有一事相求。”
高儀:“太子不可言求字,但說無妨?!?
“我央求母妃將內閣所呈遞奏本都抄錄一份,供我一人所閱,只是其中內容實在過于晦澀,國家事務過于繁雜,正缺一良師,還請高先生教我。”
高儀的心情無比復雜。
太子在他面前幾乎是毫不掩飾他要掌權的想法,十歲的太子急不可耐地要接觸政務,如果放在平時,高儀一定會老懷寬慰。
畢竟嘉靖修道二十年不上朝,而隆慶臨幸秀女的時間比召見他們這些大臣的時間更長。
兩個皇帝,沒有一個是勤政的。
如今終于出了一個賢太子,但奈何……
碰到了想要侵蝕內閣皇權,一心要做實相的高拱。
“太子有這份心,我又怎么敢不盡力輔佐?!?
高儀最終還是應下了,他現在心里有兩個打算。
要么趕緊致仕,要么盡力調和一下高拱和內宮之間的矛盾。
他在內閣的角色本來也就是充當張居正和高拱的調和人,如今也算是重操舊業。
————————
大明隆慶六年六月庚申日。
召見五府掌印、總督京營、內閣、六部尚書、左都御史等官。
文武百官,勛貴皇親于文華殿中列隊奏事。
高拱高儀站在前排。
至于張居正,與司禮監太監曹憲再次前往山陵去監督陵寢修建一事。
朝中有人議論,當朝元輔與次輔張居正矛盾愈發激烈。
在皇權更迭的時候將次輔外調出去,分明是不想讓張居正享受這次權力洗牌后的利益。
對于這些流言蜚語,高拱不屑一顧。
雖然他確實很忌憚張居正,但是這幾次外出,都是張居正自己主動請纓的,高拱身正不怕影子斜。
朱翊鈞坐在屏風之后,殿中廷議照常進行。
六部九卿,僉都御史,就各部門奏事展開討論。
滿堂朱紫,遍地權貴。
事關國家政事,自然不會是一片和氣。
不多時文華殿便吵吵嚷嚷起來,針對一個議題,商量不下,少不了破口大罵,甚至人身攻擊,然后旁邊的小黃門,禮儀官就會鳴鞭警告。
高拱今日格外沉得住氣。
其實很多事情在內閣的小值房里就已經決定好了,這種場面基本上不需要他和高儀出面商討。
朱翊鈞在屏風后豎起耳朵,覺著殿里的場面甚是新奇。
這大明議政看起來,倒是意外的“民主”。
針對人事問題,商量不下來就投票,舉手表決。
不過也僅限于看上去,實質上,這些個空缺應該早在私底下就已經定好了。
基本上,除了六部侍郎尚書,內閣大學士這種官職之外,只要是不需要經過皇帝首肯的官職,只需要在底下運作,就可以在廷議之中確定下來。
討論了將近兩個時辰,朱翊鈞坐著坐著漸漸有些無聊。
底下的高儀心情卻是有些緊張,他望著身旁閉目養神的高拱,這心怎么都安不下來。
眼看著廷議要結束,高拱終于出聲道:“臣還有一事要奏。”
高拱一出聲,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內閣前幾日票擬關于宮中用度的折子,按照章程,已經過了時間,臣今日想問,這道折子可有呈上到兩宮御前?又該如何處理?”
這下所有人的目光頓時轉向御座旁站著的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