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東南亞國家的族際政治發展[1]

常士訚 孫其寶[2]

內容摘要 本文從族際政治的角度回顧了東南亞國家政治發展的進程。族際政治是政治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東南亞國家的族際政治關系形成有其悠久的歷史,尤其近代以來,東南亞國家成為東西方文明的匯集地,也吸收和接納了不少來自世界上其他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移民。隨著東南亞國家“二戰”后的獨立和各國對公民身份的確立,公民身份、政治體制安排和國家治理方式在族際關系的處理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東南亞國家的政治發展和政治轉型均構成了重要的影響。本文采取比較政治學和案例結合的方法對東南亞比較有代表性的國家,如緬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國家的族際政治發展狀況進行了嘗試性分析。

關鍵詞 東南亞;公民身份;政治體制;治理東南亞的絕大多數國家是多民族國家,每個國家擁有數量不等的不同族群或種族。目前東南亞的十一個國家[3],總人口為5.2億人。在這些國家中,印度尼西亞族群數量最多,有學者認為,僅土著印尼族群就有200~300個。印尼全境所使用的語言有700多種。在東南亞領土最小的國家新加坡,除了三大種族,即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外,還有其他不到2%的小的種族。[4]東南亞各國的族群與宗教聯系在一起。東南亞地域廣闊,總面積為440多萬平方公里。從有記載的歷史以來,這個地區經歷了多次移民浪潮。隨著移民的到來,也帶來了新的宗教和文化,形成了東南亞多種文化共存的局面,歷史久遠,已經與這些國家的傳統密切結合在了一起。在多種文化共存中,最有影響的是世界上的四大宗教,婆羅門教—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都有相當信眾,各有分布區域。東南亞分為半島地區和海島地區,前者絕大多數國家信仰印度教,并伴有基督教等,后者信仰伊斯蘭教。不過與歐洲和中東國家的宗教狀況比較,東南亞國家的不同宗教之間表現出較大的包容性。外來的宗教進入這一地區后,與當地宗教和文化匯集,形成不同宗教相互影響、互相吸收的局面。無論在古代社會還是近代以來,東南亞國家內部存在著不同利益和集團的對立,但“宗教紐帶”作為一種國家的凝聚力,有效地發揮了遏制地區民族或宗教的分裂影響。多民族、多文化共居一個國家的現實對這一地區各國政治發展構成了重要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陉县| 土默特右旗| 循化| 昌邑市| 山阳县| 温宿县| 太谷县| 宿迁市| 乌审旗| 包头市| 调兵山市| 铜鼓县| 永安市| 洛宁县| 台前县| 沅陵县| 安图县| 泸定县| 松江区| 石嘴山市| 天津市| 和平县| 台东县| 思南县| 兴化市| 六盘水市| 扶余县| 巩义市| 大化| 松江区| 蓬安县| 高阳县| 长岭县| 万载县| 松潘县| 郴州市| 定边县| 榆中县| 巧家县| 桃源县| 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