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分類指數報告(No.17·2018)
- 程恒森 高明華等
- 2380字
- 2025-04-07 15:25:48
1.2 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指數指標體系及計算方法
1.2.1 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指數指標體系
本報告基于國際規范的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規范,同時考慮中國中小投資者的立法和執法狀況,從知情權、決策與監督權、收益權和維權環境四個維度來計算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指數,據此來評價上市公司的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質量,具體包括4個一級指標(維度),37個二級指標。其中,知情權維度包括10個二級指標;決策與監督權維度包括11個二級指標;收益權維度包括7個二級指標;維權環境維度包括9個二級指標(參見表1-1)。
表1-1 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指數指標體系

表1-1 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指數指標體系-續表

對于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指數指標體系,簡要解釋如下。
(1)知情權維度
知情權維度包括10個二級指標,主要考察中小投資者對于公司經營決策關鍵信息的知情權。其中,指標1、2和3從定期報告角度,評價中小投資者對公司經營定期報告知情權的掌握情況;指標4和5是從外部監管和審計角度,評價中小投資者對重大監管和審計事項知情權的掌握情況;指標6至10則是從中小投資者參與決策所需要的其他重要信息來評價中小投資者的知情權。
(2)決策與監督權維度
決策與監督權維度包括11個二級指標,主要考察中小投資者行使權利和監督代理人的情況。其中,指標11、12和13從直接角度評價中小投資者行使權利和監督代理人情況;指標14至21從間接角度評價中小投資者行使權利和監督代理人情況。
(3)收益權維度
收益權維度包括7個二級指標,主要考察上市公司為中小投資者提供的投資回報情況,是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的目標。其中,指標22、23和24從直接收益角度評價上市公司中小投資者回報情況;指標24至28從間接收益和制度角度評價上市公司中小投資者回報情況。
(4)維權環境維度
維權環境維度包括9個二級指標,主要考察中小投資者權益維護方面的制度建設情況。其中,指標29和30主要是從行政司法角度反映中小投資者的權益維護;指標31至36主要是從內部治理角度反映中小投資者的權益維護;指標37則是從股價波動角度反映中小投資者的權益維護。
1.2.2 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指數計算方法
首先要考慮計分方法。按計分方法分類,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指數指標體系中的37個二級指標可以分為三類:一是0/1(或-1/0)變量,使用該種計分方法的二級指標有19個,包括指標3、4、5、10、11、12、13、15、16、17、19、21、22、27、28、30、31、34和37;二是程度變量,按照某個指標的質量高低對指標進行分層,使用該種計分方法的二級指標有11個,包括指標1、2、6、8、14、18、29、32、33、35和36;第三類是連續變量,有的比例指標數據本身就是連續數據,在[0,1]區間,可以直接采用原始數據,這類指標有1個,即指標20;有的指標數據盡管是連續數據,但超越[0,1]區間,通過標準化[2]折算到[0,1]區間,這類指標有6個,包括指標7、9、23、24、25、26。
接著要考慮權重的確定。我們認為,本報告所選擇的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指數的4個維度(一級指標)和37個指標(二級指標)并無孰輕孰重的區分。因此,為了避免主觀性偏差,在計算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指數時,不論是四個維度還是每個維度內的單個指標,都采用算術平均值(等權重)處理方法來設定指標權重,即首先針對某個一級指標內的所有二級指標進行等權重計算,然后對4個一級指標進行等權重計算,以此得出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指數。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二級指標賦值:根據表1-1對每個二級指標Ii(i=1,2,…,37)進行打分和計算,使每個二級指標的取值均位于0~1的數值區間。
(2)計算四個分項指數:對隸屬于同一個一級指標的二級指標的得分進行簡單平均,并轉化為百分制,得到4個一級指標得分,即中小投資者知情權分項指數、中小投資者決策與監督權分項指數、中小投資者收益權分項指數和中小投資者維權環境分項指數。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MIK、MIE、MIR和MII分別代表知情權分項指數、決策與監督權分項指數、收益權分項指數和維權環境分項指數。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由于知情權分項指數、收益權分項指數和維權環境分項指數中有幾個二級指標(指標4、27、29、30、35、37)有部分負分取值,為了保證所有4個一級指標(維度)都位于[0,100]區間,在對每個一級指標(維度)進行分項指數計算時,對負值進行簡單調整,即對負分指標加上一個相應的正值,從而使每個分項指數落在[0,100]區間,具體就是對涉及的一級指標MIK、MIR和MII,分別加上正值1、1、4。
但是,這種方法對于獲得負分(即應處罰或譴責)的企業,無異于是一種“獎勵”。因此,為保證真實性和客觀性,在相應的分項指數計算出來后,需要對這些企業扣減與負分相對應的分值。對于每個負分項,扣減的分值是:,式中,n是負分項所在分項指數所包含的指標數。
具體而言,在知情權分項指數(MIK)中,有10個指標,其中有1個負分指標(二級指標4),對得負分的企業,需要在該分項指數中扣減分。在收益權(MIR)中,有7個指標,其中有1個負分指標(二級指標27),需要在該分項指數中扣減
分。在維權環境(MII)中,有9個指標,其中有4個負分指標(二級指標29、30、35和37),對于得-1分的企業,均扣減
分。需要注意的是,指標29和35是程度指標,以指標35為例,企業有-1、-0.7、-0.35和0四個不同得分,對于得分-0.7的企業,扣減
分;對于得分-0.35的企業,則扣減
分。如果扣減后分項指數出現負分情況,則該分項指數最低為0分。
這種扣減分方法從2017年開始采用,其中“29.股東訴訟及賠償情況”是本次評價時由原來的正分項調整為負分項的,為了使不同年度具有可比性,對之前年度的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指數數據庫也進行了同樣的調整。
(3)計算總指數:將根據二級指標計算得到的一級指標進行加總并進行簡單平均,便得到中國上市公司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指數,其計算公式為:

公式中,CCMIIBNU代表中國上市公司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指數(“北京師范大學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