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宣懷與晚清招商局和電報局
- 盛承懋
- 1190字
- 2025-04-07 16:18:47
二 李鴻章的江南制造局
鴉片戰爭后,為了應付殘局,清政府于19世紀60年代相繼成立了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局兩家造船企業,試圖增強航運能力,以對付列強的入侵。其中,江南制造局于1865年9月20日在上海成立。
1863年,李鴻章在上海買下洋人的機器設備,創辦了中國第二個近代軍工企業——上海洋槍三局。他當時算過一筆賬:一發英國的普通炮彈在市場上賣到30兩銀子,一萬發銅帽子彈要賣到19兩銀子。他說,大清國憑什么要把白花花的銀子給了洋人。
1865年6月,蘇淞太道丁日昌呈稟李鴻章,說曾留學國外的海關通事唐國華因事發被捕,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為其求情,董事郭德炎與同案被革職的張燦、秦吉等人,集資4萬兩,在虹口地區買下了由美國人科而開設的旗記鐵廠,用以贖罪。科而之所以愿意出售旗記鐵廠,是因為該廠曾為清軍制造大炮之類的軍器,為其他洋人所排斥,因此他不得不將該廠出售。
清政府原即有意收購該廠,但當時科而開價10萬兩以上,因此沒有成交。這次通過這種方式,以這么低的價格交易,實屬罕見。李鴻章在曾國藩的支持下,決定收購該廠。買下該廠后,便試造十二磅銅制開花炮四尊,開往鳳凰山軍營試放。該廠可修造大小鐵船,制造開花炮、洋槍等武器裝備。
1865年9月,李鴻章向朝廷稟報收購美國旗記鐵廠,并在上海洋槍三局的基礎上,成立江南制造局,局址設在上海洋涇浜地區。其在奏折中說:“正名辦物,以絕洋人覬覦”。至于唐國華一案,“既情有可愿,報效軍需贖罪,亦有成案可援”。由此,丁日昌被任命為第一任總辦。江南制造局由南、北洋大臣共管,其經費來自上海海關之厘金。
繼而,李鴻章將由丁日昌、韓殿甲所部原蘇州炮局的一部分,曾國藩委托容閎在美國紐約向樸得南公司所購買的100余臺機器,全部并入江南制造局。
1867年夏,李鴻章在上海城南高昌廟興建新廠。搬遷的原因是原局址位于美國租界中,洋人不愿制造局在當地生產軍火,同時該地段面積狹小,地租又貴。李在城南購置七十余畝土地,建成汽爐廠、機器廠、熟鐵廠、洋槍樓、木工廠、鑄銅鐵廠、火箭廠、庫房、棧房、煤房、文案房,工務廳暨中外工匠居住之室。規劃中需建的有船塢、儲存木料瓦棚及學館。建造學館用以辦學與從事翻譯。翻譯的書有《汽機發軔》、《汽機問答》、《運規約指》以及《泰西采煤圖說》四種。
1869年,制造局增建汽錘廠,改建槍廠。同年11月,江海關道涂宗瀛稟奏南洋大臣,將上海城內于1863年設立的位于舊學宮后的廣方言館并入制造局,因局中的學館與廣方言館相類似,自應歸并一處,以期一氣貫串。學館設于制造局西北隅,建筑完工后,計有樓房、平房共8座74間。1869年,蘇淞太道杜文瀾、涂宗瀛被委任為江南制造局總辦。
江南制造局成為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規模最大的洋務企業。它不斷擴建,先后建有十幾個分廠,雇用工人2800人,能夠制造槍炮、彈藥、輪船、機器,還設有翻譯館、廣方言館等文化教育機構。但是,它在管理上仍然存在著濃厚的衙門習氣。由于管理不當,制造成本昂貴,不久便入不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