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感業(yè)寺里風(fēng)流會
- 女皇武則天
- 順衍
- 1247字
- 2025-03-12 18:21:10
公元650年的正月,宮廷內(nèi)的氣氛與往年不同。李治繼位不到一年,便依照唐太宗的遺命,冊立了王妃為皇后。王氏來自西魏大將王思政的后裔,門第顯赫,且與李唐皇室有著深厚的舊親,這一冊封,實際上不僅是對太宗遺意的遵循,更是關(guān)隴集團在朝中的勢力進一步擴張的標志。
對于剛剛登基的李治而言,這份榮耀卻帶來了難以言說的壓抑?;蕦m的氣派、眾多妃嬪的簇擁,反而讓他倍感空虛和孤獨。他對舅舅長孫無忌既依賴,又心存畏懼;對于王皇后,也始終抱有幾分戒心。盡管身邊不乏美麗的妃嬪,他的心卻始終找不到安寧的歸屬。
在這些嬪妃中,蕭淑妃是他唯一的慰藉。蕭氏自當(dāng)太子時便是李治的良娣,如今雖升為淑妃,卻依然深得李治寵愛。她柔情似水,總能在李治心煩意亂時,帶給他一絲安慰。可是,李治心里時常想著另一個女人,那個人便是武媚娘。盡管她如今已經(jīng)被送進感業(yè)寺,成為了一名尼姑,但她那深邃的眼神和柔美的身姿,總是揮之不去。
到了第二年,五月二十六日,李治如往年一樣,前往感業(yè)寺去行香,祭奠已故的父親唐太宗。香火繚繞之間,李治環(huán)顧四周,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位低著頭、面色哀傷的尼姑身上。她雖然穿著簡樸的尼姑衣,卻依舊難掩那份令人心動的嫵媚。她是武媚娘,那個曾在宮中與他有過一段溫暖時光的女子。
兩人四目相對,仿佛一切都不言而喻。武媚娘眼中閃爍的淚光,正是李治內(nèi)心最深處的回應(yīng)。此時此刻,他多么希望能夠立即將她帶回宮中。可是,立刻帶她回宮意味著什么?她曾是父親的幼妾,現(xiàn)在又是尼姑,若是這樣一舉,長孫無忌會如何看待?王皇后又如何容忍她?這些深深埋藏在心中的疑慮,讓李治的雙手顫抖,話語變得遲疑不清。
在沉默中,武媚娘輕輕地開口,眼中滿是哀傷與期盼。她默默地念起自己在孤燈寒夜里寫下的一首詩:
看朱成碧思紛紛,
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
開箱驗取石榴裙。
她的聲音低而哀切,仿佛是夜風(fēng)中飄蕩的幽靈,帶著一份無法言說的悲切。詩中的情感深沉,她借著這幾句簡單的詩行,把自己日日夜夜的思念、無盡的孤獨,都傾訴了出來。她想用這詩,打動李治的心,告訴他,自己為了他,已是淚水滿巾,心力憔悴。
可是,李治依舊沒有回應(yīng)。雖然他眼中也閃過一絲動搖,卻始終沒有勇氣做出決定。就在他踟躕不前時,武媚娘已經(jīng)察覺到他的猶豫和無能,她的心頓時沉入了谷底。她知道,這一刻的失望,或許已經(jīng)預(yù)示著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無法再回到過去。
臨別時,李治勉強答應(yīng)武媚娘,他一定會設(shè)法接她回宮。可是,他那遲疑的神情、眼中的無奈,卻讓武媚娘的心徹底冷卻。她沒有再說什么,只是默默地低下頭,任憑淚水悄然滑落。
在那一瞬間,李治感到一種深深的痛苦與無助,他既想救她,又無法突破眼前的重重桎梏。武媚娘的身影漸行漸遠,消失在寺廟的拐角處,留給他的是無盡的悔惱和空虛。
李治心中清楚,無論自己如何掙扎,武媚娘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宮中溫婉的女子,她所承受的苦楚,早已把她與他之間的距離拉得越來越遠。而他,也只能在自己權(quán)力的巔峰中,繼續(xù)背負著這份無法釋懷的痛。
武媚娘,那個曾經(jīng)讓他心動的女人,如今成為了他的夢魘,成為了他無法逃脫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