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戚繼光
- 晚明宰輔
- 松閣的歷史書
- 2104字
- 2025-03-08 17:31:00
沈硯教的那首童謠,在揚州城鬧得沸沸揚揚的同時,很快便傳到了揚州知府王麟耳中。
揚州府判官姓宋,是一個小胖子,皮膚黝黑。
宋判官雙手捧著早已謄抄好的歌詞,急匆匆的跑到王府,不等下人通稟,便要沖進去,還是在得知府尊正在會客,這才停下。
得到通傳之后,小步快跑沖進了客廳。
宋判官雙手恭敬的遞上歌詞,小心翼翼的打量了一番府尊老爺,低聲道:“府尊,這首童謠這兩日在揚州城傳遍了,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小人懷疑,有刁民借此誹謗官府,誹謗朝廷,您看要不要……”
王知府接過紙張,只是撇了一眼,便開口說道:“誹謗官府?本官為何看不出?就為這事,你便慌里慌張硬闖本官府邸?”
感受到王知府的慍怒,宋判官連忙賠禮:“府尊大人,是下官唐突了,實在是這事發生在揚州城,在您治下,下官也是為您擔憂。”
王府尊瞇著眼,語氣平淡,“為本官擔憂?憂從何來?”
“大人呀!”宋判官殷勤的為王知府填滿茶水,欠身說道:“在您治下發生這樣的事,張太岳新故,正是朝局動蕩之際,下官怕有人對您不利,要不要下官派人將那些刁民全部下獄?”
“荒唐!”王知府將舉起的茶杯重重放下,“本官還未聽說過因為一首童謠,便要將人下獄的,況且,以本官看,這童謠,明明是在歌頌本官治下漕運繁榮,理應獎賞。”
“這……”宋判官一時啞然,“全憑府尊吩咐。”
王知府繼續說道:“你在判官這個位置上時間也不短了,應當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做不得,本官聽聞張太岳門生許國已經入京,你們的有些事,該收斂便收斂些。”
轟!
宋判官嚇出一身冷汗,但還是表現得十分鎮定。
“府尊大人的提攜之恩,下官永世難忘,定然唯命是從,至于其他的,下官自然不敢僭越。”
聽著宋判官表忠心,王知府心中冷哼一聲,自己該提醒的,都已經提醒了,對方執迷不悟,他也沒有辦法。
只見他站起身,作出了送客的舉動,“宋判官,記住,今日,你沒來過本官府邸,本官也從未見過那首童謠!”
“是,是,下官今日一整天都在府衙辦公,未曾離開半步,酉時才返回家中。”宋判官說完,恭敬行禮,“那下官便先行告退。”
宋判官離開之后,這位府尊大人發出悶哼:“真當本官不知道這揚州城糧價為何下跌嗎?”
“現如今竟然還想借本官的手為你們鋪路!”
也不怪王知府氣憤。
揚州城的官定糧價是他的政令,目的便是避免“米賤傷農”,糧價下跌那一刻,他便已經知曉,至于為何沒有直接干預,道理也很簡單。
他深知“欲奪先予”的道理。
四大糧閥仗著背后有周世昌撐腰,擅自操縱揚州糧價,他本就有心對四家出手。
如今有人率先出手,他大可坐山觀虎斗,在必要的時候出面即可。
屆時,糧價平穩的功勞盡歸他一人,百姓定然稱贊。
多好的政績,他又怎會輕易放過?
目送宋判官離開之后,王知府整理了一下衣衫,轉身走進書房。
書房內正坐著一位殺氣騰騰的老者,手中正翻看著幾張紙。
紙張上記載的,正是沈硯這幾日在揚州城的一舉一動。
“六月二十二日,沈硯在滄瀾江邊被人救起,昏迷不醒。”
“二十三日,沈硯在醫師救治下,清醒過來,但似乎忘記了一些東西。”
“二十四日,沈硯在家中與兄長沈鈞商議如何入仕。”
“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沈硯在家中并未外出,除沈記米行伙計外,未與旁人接觸。”
“二十九日,沈硯冒雨會見漕幫幫主曹蟒兩人交談許久。”
“三十日,沈硯出現在沈記米行,拋出保價木籌,并在當日,安排老乞丐教會小乞兒童謠,并傳播。”
……
王知府見老者看的仔細,并沒有打擾,而是不動聲色的坐在一旁,等老者放下紙張后,才小心翼翼的開口:“戚少保,您為何要下官關注一個糧商之子?”
王知府對這位老者十分尊敬。
無他,這位老者乃是是抗倭名將戚繼光,少保兼太子太保的頭銜,加上左都督正一品官職,比自己這位正四品大員,身份不知高了多少。
見王知府打聽沈硯的虛實,戚繼光一道凌厲的目光掃了過來,嚇得王知府瞬間腿軟。
心中難免也多了一些猜測。
這沈硯到底是何許人也,竟然能讓戚少保如此看重,如此關心?
自己方才只是下意識的打探,就感受到了對方濃郁的殺意。
“是下官多嘴。”王知府連忙賠笑,為戚繼光添滿茶水。
戚繼光收回目光,久經沙場的臉上再次恢復平靜,淡淡開口:“這揚州城如今糧價幾何?”
被突然這么一問,王知府瞬間嚇得腿軟,連忙開口:“戚少保放心,下官絕不會縱容四大糧商如此行事,張太岳雖已故去,下官不敢忘其政令。”
“下官有心對付四大糧商,但奈何周家背后是周侍郎。不日前,下官聽聞張太岳門生許大人已經在查周侍郎,這才暫時按下此事,欲伺機上奏。”
“嗯,太岳沒有看錯你。”戚繼光目光緩和了些許,流露出哀思:“太岳臨終前,囑托我將墨卿送到揚州,并說你不會害他。”
王知府聞言,激動的感激涕零:“承蒙太岳公信任,既是太岳公所托,下官定竭盡所能對其多加照拂。”
王知府總算松了一口氣,整個大明,誰人不知戚少保和張太岳的關系?
方才戚繼光假意問起揚州糧價,實際是想看自己的態度。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張太岳新政的支持者。
也不怪戚繼光試探,自從張太岳倒臺后,倒張派不在少數,甚至許多變法支持者,此刻也紛紛轉投清流。
若自己縱容四大糧商砸市,那便有違張太岳“糧貴利農”的變法主張。
想到這里,他遍體生寒。
所幸的是,自己作為張太岳變法的堅定支持者和執行者,并沒有因為張太岳的倒臺而臨陣倒戈,依舊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盡力維持著其變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