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錢玄同的經學變革與“五四”思想革命
“五四”新文化運動由思想革命、文學革命、語言革命組成,三者息息相關,共同促進中國新文學的生長。而其中的思想革命則是重中之重,胡適、陳獨秀等多參以西方思想資源,從外部審視中國傳統文化,集中對儒學進行了重評、批判。而錢玄同借助、轉化章太炎的古文經學與康有為的今文經學資源,選擇從經學內部瓦解經學。章太炎與康有為對經學的理解處在兩大極端,“在過去學者,只不過偏于古文,或偏于今文,決沒有如康有為之專信今文,而認古文為全非,同時也決沒有如太炎先生之專信古文,而認今文為全非者。所以他們兩個可以說是兩個極端”[1]。錢玄同則吸收了這兩大“極端”,認為“今古文之說,實一丘之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