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游白水書付過

【題解】

此條記紹圣元年(1094),蘇軾與兒子蘇過游惠州白水山佛跡院的經歷。紹圣元年,蘇軾貶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十月二日到惠州,不久即與兒子蘇過游當地名勝白水山。次年三月和九月,蘇軾又先后與惠州知州詹范、廣東提刑程之才游白水山。又見《蘇軾文集》卷七一《記游白水巖》。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厓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暮歸倒行,觀山燒壯甚,俯仰度數谷,至江。山月出?,擊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復與過飲酒,食馀甘?,煮菜,顧影頹然?,不復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注釋】

①紹圣元年:1094年。十月十二日:《東坡外集》卷五五《記游白水巖》、茅維本《全集》作“十二月”。據蘇軾《遷居》詩引,他“紹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合江樓,是月十八日遷于嘉祐寺”(參見本卷《送別·別王子直》),十月十二日不大可能游白水巖(山),疑作“十二月”為是。

②幼子過:蘇過,蘇軾子。見本卷《記游·記過合浦》。白水佛跡院:“白水”指白水山,“佛跡院”是寺廟名,在今廣東惠州惠城區湯泉風景區。蘇軾三次到白水山,有《白水山佛跡巖》《詠湯泉》《同正輔表兄游白水山》等詩。

③湯池:溫泉池。

④殆(dài):大概,或許。

⑤少(shāo):稍,稍微。

⑥懸水:瀑布。仞(rèn):古代長度單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⑦輒(zhé):猶則,承接連詞。

⑧磓(zhuì)石:同“縋石”,垂放石頭。

⑨水厓(yá):水邊。稗海本、《東坡外集》《蘇軾文集》作“水涯”。巨人跡:巨大的腳印。

⑩觀山燒壯甚:原作“觀山燒火甚”,據《東坡外集》《蘇軾文集》改。山燒,指在山上燒火、燒荒。

?山:《東坡外集》作“上”,與上句連續。

?擊汰(tài):語出《楚辭·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指劃船。汰,水波。

?掬(jū):捧起。珠璧:指星月在江水中的倒影。

?馀甘:或稱“馀甘子”,即橄欖,因其回味有馀甘,故名。

?頹(tuí)然:酒醉的樣子。

?甚寐:《東坡外集》《蘇軾文集》作“能寐”。

【譯文】

紹圣元年(1094)十月十二日,和幼子蘇過游白水山佛跡院。在溫泉池中洗浴,水很熱,其源頭恐怕可以煮熟東西。沿著山向東,稍轉向北,有瀑布,百仞之高,隨著山形曲折八九次,曲折之處即為潭,其中最深的一潭縋石五丈也不能到底。其水飛濺如雪,聲如雷怒,可喜可畏。水邊有巨人腳印數十,就是傳說中的佛跡。傍晚時返歸,沿原路返回,看到山上燒火,十分壯觀,高低起伏地度過幾處溪谷,來到江邊。此時山月已出,乃在江中劃船,掬水玩弄星月之影。到家二鼓,又與蘇過飲酒,吃橄欖,煮菜,自顧已有醉態,不能入寐。便寫下此文給蘇過。東坡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河县| 芮城县| 扎囊县| 祁东县| 常州市| 会同县| 于田县| 永春县| 麦盖提县| 靖安县| 东方市| 九龙坡区| 朔州市| 永修县| 防城港市| 偏关县| 昌吉市| 宜丰县| 沾化县| 三明市| 葫芦岛市| 康定县| 信丰县| 若羌县| 沈丘县| 香河县| 台东市| 永定县| 曲阳县| 永平县| 英山县| 柳林县| 张家界市| 日照市| 合阳县| 临潭县| 遂昌县| 洪雅县| 页游| 临沧市| 闽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