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記游廬山

【題解】

此條寫蘇軾元豐七年(1084)四月游廬山的經(jīng)歷。又見《蘇軾文集》卷六八《自記廬山詩》。

仆初入廬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見,殆應接不暇,遂發(fā)意不欲作詩。已而見山中僧俗,皆云“蘇子瞻來矣!”不覺作一絕云:“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識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謬,又復作兩絕云:“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憶清賞,初游杳靄間。如今不是夢,真?zhèn)€是廬山。”是日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見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詩,不覺失笑。旋入開先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云:“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往來山南北十馀日?,以為勝絕不可勝談,擇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峽橋?,故作此二詩。最后與總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絕云:“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到處看山了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仆廬山詩盡于此矣。

【注釋】

①發(fā)意:立志,下決心。

②芒鞋:用芒草編成的鞋,草鞋。

③故侯:指曾為官長的人。這里是自指自己。此詩及下二首,今詩題為《初入廬山三首》。

④哂(shěn):嘲笑。

⑤偃蹇(jiǎn):高聳貌。

⑥清賞:清雅的景致。

⑦初游:《蘇軾文集》作“神游”。杳靄(yǎo ǎi):亦作“杳藹”,云霧縹緲的樣子。

⑧陳令舉:陳舜俞,字令舉。見本卷《記游·記游松江》。《廬山記》:三卷,陳舜俞所撰的一部有關廬山的地記,今存。

⑨徐凝:睦州(今浙江建德)人。中唐詩人。他有《廬山瀑布》詩一首,云:“瀑泉瀑泉千丈直,雷奔入江無暫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李白: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幼年遷居綿州(今四川江油),唐代詩人。他的《望廬山瀑布水二首》其二云:“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⑩旋:不久。開先寺:原作“開元寺”,據(jù)《蘇軾文集》改。按《廬山記》卷二《敘山南》有“開先禪院”,云:“舊傳梁昭明太子之居棲隱也,又筑招隱室于此。南唐元宗居藩邸時為書堂,即位后保大年始為伽藍,號‘開先’。馮延巳記碣見存。本朝興國二年賜名‘華藏’。”黃庭堅有《南康軍開先禪院修造記》。

?不與徐凝洗惡詩:蘇軾此詩今題名《世傳徐凝瀑布詩云:一條界破青山色。至為塵陋,又偽作樂天詩稱美此句,有“賽不得”之語。樂天雖涉淺易,然豈至是哉!乃戲作一絕》。

?山南北:原作“山南地”,據(jù)《蘇軾文集》改。

?漱玉亭:在廬山秀峰景區(qū)。三峽橋:今名“觀音橋”,在廬山觀音橋景區(qū)。蘇軾有《廬山二勝》詩,分別為《開先漱玉亭》《棲賢三峽橋》,題下敘云:“余游廬山,南北得十五六奇勝,殆不可勝紀,而懶不作詩。獨擇其尤者作二首。”

?總老:常總,劍州尤溪(今福建尤溪)人。黃龍慧南法嗣。元豐三年(1080)廬山東林寺由律寺改為禪寺,出任住持。曾賜號廣惠、照覺。蘇軾游廬山時曾參訪常總,還寫有七絕《贈東林總長老》。西林:西林寺,在廬山西麓。

?到處看山了不同:今詩名《題西林壁》,此句作“遠近高低總不同”,一本作“遠近高低無一同”。

【譯文】

我剛進入廬山,山谷奇秀,是平生從未見過的,我的兩眼幾乎應接不暇,便立意不作詩。后來見到山中僧徒俗士,都說“蘇子瞻來了!”不覺便作了首絕句:“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識故侯。”既而又暗中笑話此前立意之謬,又作了兩首絕句:“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憶清賞,初游杳靄間。如今不是夢,真?zhèn)€是廬山。”當天有人拿陳令舉的《廬山記》給我看,我便邊走邊讀,看到其中說到徐凝、李白的詩,不覺失笑。不久到了開先寺,住持方丈求我作詩,于是作了一首絕句:“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我在廬山南北往來游玩十多天,認為景色極佳,不可勝數(shù),若要挑選最好的,那就得說漱玉亭、三峽橋,所以作了兩首詩。最后我與常總禪師一起游玩西林寺,又作了一首絕句:“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到處看山了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的廬山詩就是這些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峨县| 龙山县| 涞水县| 邹城市| 光泽县| 平舆县| 灌阳县| 巴林右旗| 临漳县| 纳雍县| 平顶山市| 天峨县| 茂名市| 大理市| 高尔夫| 江山市| 青神县| 北川| 阳高县| 凤台县| 封开县| 秭归县| 安阳县| 许昌市| 云梦县| 德保县| 独山县| 寿光市| 大竹县| 简阳市| 廉江市| 巴彦淖尔市| 穆棱市| 九龙城区| 乡城县| 马尔康县| 平原县| 金华市| 商南县| 麻城市| 同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