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來杯飲料嗎?

走進餐廳就座后,服務生會對你說如下兩句話:“您好,我是您的服務生,我叫布魯斯(男服務生)/艾米(女服務生)。”接著還會加上一句,“來杯飲料嗎?”

迄今為止,我百試不厭且不失禮貌的拒絕用語是“很高興你能為我服務,我叫鮑勃”,“謝謝你,不用飲品,我主要是來用餐的”。

我得承認,獲知服務生的姓名,便于你在需要服務時隔著數張餐桌呼喚他/她,“嗨,布魯斯/艾米,我需要你的服務!”但這樣直呼姓名聽起來會有些粗魯。

(我在波多黎各生活期間,發現當地人會通過發出輕快的“嘶特”聲來呼喚服務生,這種方式非常實用,大家都能接受。在餐廳的任何一處都可以聽到這樣的呼喚聲,但卻不會冒失地打擾到其他顧客,高效且毫無粗鄙之嫌。我高度推薦在征得“禮儀小姐”專欄的準許后,在本地也推廣這樣的習慣。)

我猜想,許多人在回應“要來杯飲料嗎?”這樣的問題時,為了滿足服務生的期望,都會點一杯腦海里首先閃現出的飲料,例如餐前酒、雞尾酒或冰紅茶,或是隨處可見的健怡可樂,但這并非你真心所想。可能有些人會害怕以“來杯水就可以了”作為回答,因為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瓶裝水還是自來水?”。而顧客為了避開吝嗇鬼之嫌,大多會選擇瓶裝水。點了瓶裝水,就像是神父舉起了十字架,能嚇退吸血鬼。

說到飲品,我們必須拋開人類社會中有關飲品的通俗定義。“去喝一杯吧”這種表達很少是在邀請別人喝一杯胡蘿卜汁。大多數情況下,這句話都是在邀請別人去喝一杯含酒精的飲料。而形容別人“縱飲”時,肯定也不是在說這個人沉迷于奶昔。飲入液體這個動作,有著自己特定的用詞——吸入(英文為imbibe),而這個詞實際上還有很多大家并不熟知的其他背景。

我無須向大家贅述進食和飲水之間的區別以及固體食物和流體飲料之間的區別,這是眾所周知的常識。但是讓我們在桌子上把它們鋪開,客觀地仔細查看,并假想自己是剛乘飛碟從其他星球降落到地球的外星人,而你的日常食物都是氣態的,你得通過吸入來進食。

與食用固體和半固體不同,飲水機制是在攝入液體。對于固體食物,我們會用牙齒咬斷或直接用餐具鏟入口中(恕我用詞直白);對于液體飲料,我們會吸入口中,即使我們有時是用杯子(仔細回想一下,用杯子喝水時你也是在吸入)。在吞咽固體食物之前,必須經過咀嚼,并讓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直到它們足夠柔軟,能夠順著食道這個“人體傳菜通道”滑入胃部。但是液體無須任何預處理便能夠直接滑入食道。

飲料的主角是水。我們消費的所有飲料中,大約90%都是水。如果地球上沒有充沛的水資源,人類就無法生存。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中,有89%是水;牛奶和橙汁中有88%是水;咖啡和茶中,水的比例更是高達99%;紅酒飲品中的水含量大約為87%;酒精濃度達到80%的威士忌,由于其成分中乙醇占到大部分,水含量僅67%左右。

那么,從生理機能角度來說,人體是如何攝入這些液體的呢?

人體口腔后有個區域叫作咽喉,位于呼吸氣管以及食道(亦稱作食管)兩個腔道開口之處。無論液體還是半固體食物,人們在吞咽時都存在一定風險,因為一旦它們進入“錯誤的管道”就會引起窒息。但是大自然賦予了人類復雜的肌肉反射機制,人體設有能夠開合的氣門或括約肌,可以將食物和飲水驅逐入食管,并最終流入胃部,而不是進入氣管,然后向上進入鼻腔(當然不包括兒童在喝牛奶時因突然大笑導致牛奶從鼻腔噴涌而出,那是意外)。

對著所有來到地球的外星觀察員啰唆一番顯而易見的道理之后,讓我們以一系列的飲料步入正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沅| 永平县| 南平市| 莱阳市| 易门县| 丰镇市| 微山县| 巴彦县| 邢台县| 兴和县| 仲巴县| 建平县| 宁南县| 绥棱县| 华池县| 临汾市| 当雄县| 秦皇岛市| 水富县| 东光县| 祁东县| 乾安县| 涡阳县| 淮南市| 荥阳市| 璧山县| 英德市| 乐山市| 韶山市| 电白县| 太湖县| 龙里县| 连平县| 綦江县| 遂川县| 泉州市| 江孜县| 迭部县| 库车县| 玛多县| 封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