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眼護眼,守護光明
- 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組織編寫
- 1662字
- 2025-03-15 04:39:13
監測兒童屈光發育要關注哪些指標
曉雯和她先生都是近視眼,從小學開始就深受配戴眼鏡的困擾。去年,他們的寶寶小熙誕生了,一家人都非常開心。但是曉雯看著孩子明亮的大眼睛,經常擔心會把近視遺傳給孩子,她實在不愿意孩子和她一樣,從小就戴上眼鏡。她知道平時要多帶孩子去戶外“目”浴陽光,要減少近距離用眼,要少看電子產品,但她還是有疑惑:如何能明確了解孩子的屈光發育狀況呢?要監測哪些指標?
小課堂
1.為什么要監測兒童屈光發育狀態
當遠處的平行光線通過眼的屈光系統后,無法聚焦在視網膜上時,出現視物的模糊,稱為屈光不正。兒童常見的屈光不正包括:近視(平行光線聚焦于視網膜前)、遠視(平行光線聚焦于視網膜后)和散光(平行光線在眼球不同的軸向聚焦點不同)。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近視發生率居高不下,發病年齡呈現出低齡化趨勢。而新生兒眼睛通常處于遠視的狀態,隨著生長發育,眼軸也會慢慢地變長,遠視則會逐漸減少,到8歲左右屈光度基本達到正常。不同年齡對應不同的生理性遠視,如果遠視儲備被提前消耗完,則可能較早出現近視;如果遠視度數較高,超過了生理性遠視,就可能影響兒童視功能的發育,需要盡早治療。除此之外,先天性散光也是常見的一類屈光不正,高度散光會影響視功能發育,嚴重者可造成弱視。因此,家長必須定期監測兒童屈光發育狀態。
2.監測兒童屈光發育狀態需要關注哪些重要指標
兒童屈光篩查主要是了解眼睛的屈光狀態和程度,評估眼球健康水平。屈光篩查主要關注的指標有視力、屈光度、眼軸長度。
(1)視力:
視力是指視網膜分辨影像的能力。成年人可通過“E”字對數視力表檢測視力,1.0以上為正常視力。新生兒出生時,眼睛發育未成熟,處于遠視狀態,隨著生長發育,眼球逐漸增長,眼遠視屈光度數逐漸趨向正視,稱之為“正視化過程”。眼球未發育成熟的人群,例如3~5歲兒童視力的正常值下限為0.5,6歲及以上兒童視力正常值下限為0.7。對于更低齡的兒童,除了兒童視力表,家長也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比如追光、玩玩具、抓物等來初步判斷;此外,還可以通過遮蓋一眼后的行為表現,來判斷是否存在雙眼之間的視力差異。兒童時期監測視力的變化,可以了解孩子視覺系統是否發育正常,也可以盡早發現是否存在屈光異常或其他眼病。
(2)屈光度:
眼睛折射光線的作用叫屈光,近視、遠視及散光都可以直接用屈光度表達。由于兒童的調節力很強,睫狀肌麻痹后進行驗光驗出的才是基礎的屈光度,與自然瞳孔狀態下的屈光度相比,睫狀肌麻痹后的真實度數一般會更加偏遠視。初步的屈光度篩查可以采用電腦驗光,如果電腦驗光度數偏離正常范圍,那么就必須進行睫狀肌麻痹綜合驗光。我們希望孩子在自然狀態下保持輕度遠視狀態。3歲前生理屈光度為+3.00D,4~5歲生理屈光度為+1.50D~+2.00D,6~7歲生理屈光度為+1.00D~+1.50D。因此在正視化過程中,需要定期監測屈光度的變化,如果遠視減少過快,那么就可能更早發展成為近視,需要早期進行干預。
(3)眼軸長度:
指眼球的前后徑。成年人眼軸長度正常值約為23~24毫米,而新生兒的眼軸長度只有16毫米左右并伴隨遠視。從出生后到3歲這段時間,眼軸變化是最快的,也是遠視度數降低最快的時間。生理情況下,3~14歲眼軸生長速度會明顯減慢,一般每年眼軸的增長量不超過0.3毫米。但是,如果低齡時接受了過多的不良光學刺激,伴隨著遠視的減少過快或近視的增長過快,眼軸也會增長迅速,大幅超過生理性的變化。因此,眼軸數據的定期監測有助于我們了解兒童屈光狀態的發育。眼軸檢查快速方便,且不受調節影響,重復性和準確性較高。
知識擴展
角膜曲率檢查重要嗎
角膜曲率指角膜的屈光度或曲率半徑值。成年人角膜曲率的正常范圍是39D~45D,平均在43D。而新生兒角膜曲率非常陡,可達48D~55D,且常伴隨散光。兒童出生6個月內角膜迅速變平,散光也逐漸降低,一般到3周歲,角膜曲率就會降低到成人的水平。也就是說,3歲以后角膜曲率的變化就很小了。在首次篩查兒童屈光發育狀態的時候,我們檢測角膜曲率,結合屈光度、眼軸,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眼球的屈光狀態,但在后續的定期檢查中可根據臨床需要判斷是否需要再次復查角膜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