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全家人的健康金典
-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宣傳司組織編寫
- 1441字
- 2025-03-19 15:14:18
手機這么臟,別再一邊吃東西一邊“刷刷刷”了
作者|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急診科 魏 碩
審核|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主任護師 韓斌如
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手機,
繳費、打車、追劇,叫外賣、看段子、刷朋友圈,不?!八⑺⑺ⅰ保?/p>
卻不知捧在手心的它,“菌痕累累”。
都說人體最臟的部位是手,殊不知我們難分難舍的“親密伴侶”——手機,其衛(wèi)生狀況更加令人不忍直視。某單位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在108位員工的手機表面,僅每平方厘米就存在12萬株細菌,其中致病性金黃色葡萄球菌達到39株。
每天的工作生活,基本靠在手機上“指指點點”。人不可能生活在一個無菌環(huán)境里,使用的物品帶些細菌很正常,手機“菌痕累累”也是在所難免。一項針對個人手機細菌情況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僅手機屏幕上的細菌量就比隨機采集的ATM鍵盤、廁所沖水按鈕、電梯按鈕都要多!
當我們的手接觸手機時,就給手機表面涂上了油脂、鹽分、水分,這些都是細菌最愛的食物。手機連續(xù)工作,屏幕會發(fā)燙,這個溫度對于細菌來說就是舒適的溫床。如果你還千挑萬選了一款手機殼,那簡直就等于給細菌蓋了個“安樂窩”。細菌是個“給點陽光就燦爛”的家伙,條件這么好,能不瘋長?
“嚇人!還好手機清潔我每天都做!只要看見手機表面有指痕和灰塵,就總是要擦一擦的,眼不見為凈嘛!”有朋友這樣說。
以為這樣就能讓手機保持干凈衛(wèi)生?NO!
清潔手機應該這樣做
在擦拭手機這個日常基本操作的基礎上,只需加個小步驟——用手消毒液、普通濕巾或75%乙醇擦拭手機,這樣就可以啦。
手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葡萄糖酸洗必泰和乙醇。其中,葡萄糖酸洗必泰含量為0.9%~1.1%,乙醇含量達54.9%~66.9%,可有效殺滅腸道致病菌、化膿性球菌及致病性酵母菌。
普通濕紙巾由含有純水和植物提取物的無紡布制作而成,當然也可以選擇消毒濕巾。
75%乙醇應用最為廣泛,相對容易獲得,對新型冠狀病毒具有滅活作用,尤其推薦使用。
如果家里真找不到這些東西咋辦?悄悄地告訴你,不得已的情況下,風油精替代,效果也不差。
定期洗“消毒澡”
每天擦拭手機的人很多,卻只有極少數(shù)人會定期給手機消毒。偶爾心血來潮消毒過一次?如果沒有養(yǎng)成定期消毒擦拭的習慣,細菌重新搭起“安樂窩”就是分分鐘的事。
一次消毒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偶爾消毒一次意義也不大,手機表面會慢慢積累多種病菌。因此,定期給手機洗“消毒澡”很有必要。
那這個“消毒澡”該怎么洗呢?
在擦拭手機前先洗手,以“無菌操作”的要求擦拭手機。拆下手機殼后應一條一條擦拭,最后擦拭四角及邊框,切忌胡亂涂抹。擦拭完畢后再次洗手。
消毒后要及時擦干,防止消毒液或乙醇滲入手機內(nèi)部,影響手機性能。清潔消毒不用太頻繁,一個月擦兩三次就行。
“小臟手”也要注意清潔
有些“行動派”的朋友們擔心消毒液或乙醇滲入手機內(nèi)部,會將消毒后的手機放在太陽底下晾曬。這種操作要不得!手機運作時會產(chǎn)生一定的熱量,而暴曬會導致手機熱量過多,有損手機壽命!
還有些生活精致的朋友,習慣用一次性自封防塵袋包裹手機,防的就是這些無孔不入的細菌!這種方法簡單、有效。但即便這樣,手機依然需要定期消毒。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手機消毒與手衛(wèi)生“協(xié)同合作”,才能事半功倍。
一項在麻醉科醫(yī)生中開展的研究發(fā)現(xiàn),消毒后的手在使用手機通話一分鐘后,手表面10%的面積會受到病原體污染。另一項實驗在牙科工作者中實施,受試者先將手機徹底消毒,然后接通簡短電話,發(fā)現(xiàn)有50%的手機被污染,其中53%為革蘭氏陽性菌,2%為革蘭氏陰性菌,3%為真菌。
簡單說就是,洗干凈的手不該再摸臟手機。同樣的,已經(jīng)洗干凈的手機也害怕“小臟手”。
用它,就要清潔它。愛它,也是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