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認識健康
第一節 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健康的概念
一、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概念
“能吃、能喝、能睡,不吃藥、不打針,體格強壯,就很健康”,這只是傳統意義的健康。如今健康的定義并不僅僅指身體沒有病而已,根據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指一個人身體有沒有出現疾病或虛弱現象,而是指一個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良好狀態。這就是現代關于健康的較為完整的科學概念。
二、健康概念的內涵
生理健康:身體結構完整,生理功能正常,生理指標在正常范圍內。
心理健康:指的是具備健康心理的人。人格完整,自我感覺良好,情緒穩定,積極情緒多于消極情緒,自控能力較好,能保持心理平衡。有自尊、自愛、自信心以及有自知之明。在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對未來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能切合實際地不斷努力,有理想、有事業的追求。
社會適應性良好:有些人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很快就能適應新的生活,而有些人卻難以適應,這是社會適應性的一種體現。社會適應性良好,指的是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能適應當時復雜的環境變化,被絕大多數人所理解和接受。社會適應性良好包括道德健康,最主要是不以損害他人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有辨別真偽、善惡、榮辱和美丑等是非觀,能按社會認同的準則約束、支配自己的行為。
三、健康的自我判斷
了解了健康的定義,我們如何來對自己進行評判呢?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身體健康有10條標準:① 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不感到過分緊張和勞累;② 處世樂觀,態度積極,樂于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③ 善于休息,睡眠好;④ 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⑤ 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⑥ 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的位置協調;⑦ 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易發炎;⑧ 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⑨ 頭發有光澤,無頭屑;⑩ 肌肉豐滿,有彈性;走路輕快,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