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塞維茨與歐洲戰爭
1700—1721 北方戰爭。
1701—1713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1712 腓特烈二世誕生,其父為普魯士的“軍人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
1740 其父王去世后,腓特烈二世成為普魯士國王。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之死導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公主瑪麗亞·特蕾西亞的王位繼承權受到巴伐利亞選侯的挑戰,后者成為查理七世(1742—1745)。
1740—1742 普奧之間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
1744—1745 普奧之間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
1745 瑪麗亞·特蕾西亞之夫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西斯一世(1765年去世)。
1756—1763 七年戰爭。
1765—1790 瑪麗亞·特蕾西亞之子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
1769 拿破侖·波拿巴誕生。
1780 6月1日,克勞塞維茨出生于勃蘭登堡馬格德堡的布爾格,那是普魯士霍亨索倫王朝的領地。11月29日,瑪麗亞·特蕾西亞去世。
1786 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去世,其侄腓特烈·威廉二世繼位。
1789 法國大革命開始。
1790—1792 瑪麗亞·特蕾西亞的次子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二世。
1791 雅克·安托萬·吉爾貝伯爵去世。
1792 法國革命戰爭開始:奧地利和普魯士組織的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1792—1797)。克勞塞維茨以小兵身份加入普魯士軍隊。3月1日,弗朗西斯二世繼承父位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9月20日,法軍在瓦爾米獲勝。
1793 “全民動員”:在共和精神中法國大量招募志愿兵。
1793—1794 克勞塞維茨參加對法戰爭,目睹美因茲被焚。
1795—1801 駐守新魯平。
1799—1802 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
1802—1804 克勞塞維茨在沙恩霍斯特的軍官學校學習。
1803 在宮中結識瑪麗·馮·布呂爾伯爵小姐,她先后在皇室中擔任過幾個職務。
1804 8月11日,弗朗西斯二世取得奧地利皇帝的稱號,即弗朗西斯一世(1835年去世)。12月2日,拿破侖自己加冕為皇帝。
1805 普魯士的腓特烈·威廉二世去世,其子腓特烈·威廉三世繼位(1840年去世)。
1805 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10月20日,奧地利軍隊在烏爾姆向法軍投降;11月12日,拿破侖攻占維也納;12月2日,拿破侖在奧斯特利茨擊敗俄奧聯軍。
1806 第四次反法同盟戰爭,導致神圣羅馬帝國解體。10月14日,克勞塞維茨目睹耶拿——奧爾施泰特戰役,拿破侖在此打敗了普魯士。10月28日,目睹此后在普倫茨勞的遭遇戰。與奧古斯塔·斐迪南親王一起被俘,押往法國。
1807 普法之間簽訂提爾西特和約。奧古斯塔·斐迪南和克勞塞維茨獲釋回到柏林。克勞塞維茨在哥尼斯堡(現稱加里寧格勒)加入沙恩霍斯特軍中。
1808—1814 拿破侖在西班牙半島上作戰(半島戰爭);西班牙游擊戰。
1809 拿破侖對奧地利開戰;1809—1810年,提洛爾人民起義。
1810 克勞塞維茨與瑪麗·馮·布呂爾伯爵小姐結婚,沒有子女。
1810—1812 克勞塞維茨在柏林軍事學院任教,輔導太子腓特烈·威廉(后來的腓特烈四世)。
1812 2月,普法訂立反對俄國的盟約。克勞塞維茨大為憤慨,起草人民起義的計劃,辭去職務,加入俄國軍中。他目睹了拿破侖1812年在俄國的戰況,特別是伯羅的諾和斯摩棱斯克的戰役。
1813—1815 參與反對拿破侖的“解放戰爭”。
1813 10月16—18日,萊比錫“民族會戰”,拿破侖戰敗。
1814 3月31日,聯軍進入巴黎。4月6日,拿破侖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
1814—1815 維也納會議開創“歐洲協調”時期。
1815 3月1日,拿破侖回到法國。6月18日,“佳姻莊”(滑鐵盧)戰役以拿破侖的失敗告終。克勞塞維茨當時在主戰場附近。
1815—1830 克勞塞維茨升為將軍和軍事學院院長。任職期間寫下《戰爭論》。
1820年代 有限戰爭的回歸,大國干涉意大利、西班牙,以及俄國與土耳其的沖突(1828—1829年俄土戰爭)。
1821 拿破侖去世。
1830 春季,克勞塞維茨離開軍事學院加入炮兵部隊。6月,法國革命。波蘭起義反抗俄國統治。
1831 3月,克勞塞維茨被派往普魯士占領的波蘭領土去阻止波蘭起義;11月16日,在布雷斯勞(弗羅茨瓦夫)死于霍亂。
1832—1834 克勞塞維茨的遺孀整理出版《戰爭論》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