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障礙自我疏導治療(第2版)
- 魯龍光 黃愛國
- 4020字
- 2025-03-15 09:21:02
治療說明
本書主要詳述如何進行自我心理疏導治療。在開始治療之前,首先強調的是,心理疏導治療是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是“不知→知→實踐→認識→效果→再實踐→再認識→效果鞏固”的過程,也是信息轉化和認知改變的過程。因此,治療的要求是:看了本書的內容(接受醫生輸出的信息)后,必須深入、透徹地理解,然后聯系自己,轉化自己的認識,并進行總結、記錄,即每看一講,寫一次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反饋材料)。為幫助讀者寫好反饋材料,在每一講后面,都有相應的反饋提示。但必須說明的是,在寫反饋時,不要過分拘泥于此“反饋提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掌握和運用。
對于這個自我疏導治療過程,具體要求如下:
第一步,理解。對本書的內容,要理解,理解得越深越好。
第二步,聯系。理解之后,一定要聯系自己,舉一反三,否則,像看故事書一樣,一笑了之,就很難取得效果。
第三步,心理轉化。在理解內容、聯系自己的基礎上,慢慢地,就會有認識上的變化,即:“以往我是怎么認識的,看了本書的內容后,現在我又是怎么認識的”。這個轉化過程的完成,代表我們將疏導信息消化和吸收,并轉化成自己的“能量”了。
第四步,總結。將認識轉化后的“能量”儲存及表現出來。也就是說,每看一講或幾段內容,能把自己的認識和體會(靈感)記錄下來,這就是信息反饋。
這個自我疏導治療過程就是疏導信息的加工處理過程。在此過程中,上面四步做得越好,聯系自己越緊密,對信息加工處理得越好,反饋就能寫得越深化(反饋的好壞與個人的文采無關),心理調整就會越有效。否則,不深入聯系自己,反饋就不容易寫好甚至寫不出來,就達不到預期的治療目的。這個信息轉化過程是周而復始、不斷提高的過程,最終目標是達到“最優化”—療程短,療效好,效果鞏固。
寫反饋材料,是心理疏導治療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如果不能及時聯系自己,寫出反饋材料,就無法加深自我認識,從而會影響治療效果或影響療效的鞏固。寫反饋時:①要盡可能地深化,只有把醫生所講的內容認識清楚,密切聯系自己了,才能有利于自己認識的轉化和提高。②所寫的每一個內容,都要扣緊該講的主題。③可以和家人一起對自己的體會、反饋等進行討論,并爭取與本書內容保持同步。
心理疏導治療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疏通階段(基礎階段):講述心理障礙的科學本質、產生的原因、發生機制等,闡明疏導治療必須具備的條件、要求,消除大家對心理障礙及心理疏導治療的神秘感,激起患者的求治愿望,引導患者正確認識自己,進而剖析自己的心理實質。揭示自己心理障礙形成的基本規律,為性格的自我完善、自我認識的不斷提高、發展奠定基礎。這是“不知→知”的過程。
第二階段—實踐、鍛煉階段(克服“怕”字階段):說明心理障礙與“虛、假、空”的“怕”字有關。在患者提高對心理障礙認識的基礎上,戰勝疾病的信心就會增強,通過實踐、鍛煉認識“怕”字,克服“怕”字。同時,在實踐、鍛煉和自我認識中不斷獲得新領悟,不良的認知結構不斷得到改善并逐步被新的認知結構取代。患者在不斷獲得新領悟的同時,會逐漸豁然開朗,癥狀也會慢慢隨之淡去,完成一次次心理素質的提高。這是“知→實踐→認識→效果”的過程。
第三階段—鞏固療效階段:讓患者認識到自己的心理障礙來源于性格缺陷。在癥狀基本消失或減輕后,繼續深化認識心理障礙與性格缺陷之間的密切聯系。性格是可以通過自我認識和主觀努力進行完善和改造的,只有逐漸提高心理素質,不斷完善性格,才能獲得與心理障礙較量的徹底勝利。這個階段,會引導患者逐步掌握完善性格的方法和手段。癥狀的消除來自對心理障礙的認識與實踐,在實踐中不斷領悟、總結,改變自己的認識。這是“效果→再實踐→再認識→效果鞏固”的過程,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心理疏導治療的目標不單單是為了消除心理障礙,更主要是為了提高心理素質;不但要幫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礙,而且還要讓他們學會如何預防心理障礙和癥狀反復,不斷提高心理素質,達到自我滿意的人生境界。心理疏導過程是系統性地提高心理素質的過程,同時包含了心理疏導治療過程和一般的心理疏導過程,適用于各類心理障礙患者和一般人群。其中,心理疏導治療的對象是心理障礙患者—有了心理障礙才需要治療;一般的心理疏導適用于普通人群,用以提高心理素質,預防心理障礙,保障心身健康。
與治病相比,對大多數人來說,防病更為重要。有不少人并沒有心理障礙,也在積極地接受心理疏導,為什么?因為他們想了解心理衛生的基本知識,想提高心理素質,提高生活質量,想活得更加輕松、更加自由,想達到處處、事事、時時自我滿意的人生境界。心理疏導對這些問題都是非常重視和適用的。
附:Z患者病情自述
我今年40歲,有強迫癥狀二十多年了,這幾十年的疾苦實在該到“緊箍咒”猝然斷裂、嘭然落地的時候了。我這種渴望求治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醫生是最能理解的。我的病情發展主要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大約在上初三時,就有些強迫思維的苗頭了。因為那時我就特別善于動腦考慮課內外的許多問題,不讓腦子空閑,上課也經常開小差—想與課堂無關的事已成習慣。雖然只用30%~40%的注意力聽課,但是學習成績仍然很好。因此,我也適應了這種學習方式,在學習上不是太認真。但工作后,在工作和為人方面極其認真、耿直,深受所在單位領導和同事們的賞識和好感,但正是這些導致了自己的頑癥。
第二階段:關鍵的轉折點在20歲左右,當時,上了軍校,由于不適應新的環境,我出現了輕度的心理障礙,情緒低落,退縮。別人謠言四起,使自己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打擊。我無法忍受這些誹謗,又無法向眾多聽到謠言的熟人去解釋,心理極不平衡。從此,我除了努力學習和工作之外,特別的敏感,有時走過有人的地方,就想人家是否在議論我?接著自己就進行否認—不是的,為什么呢?第一……第二……第五……,分析出5個原因才能使自己相信:人家不是在講我。這5個原因還要反反復復想好多遍才能罷休。有時,如果只想到了4個,就覺得很難受,一定要想出第5個,然后重復多遍,控制不住,一直要想到腦子里出現另一個問題,再以類似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別的問題,前面的問題才能結束。在部隊十多年的日子里,心情很壓抑。當時,文化及業余生活本身就枯燥,再加上這種毛病,所以,自己除了工作就是想問題,非常苦惱,度日如年。除了睡著外,從早晨一起床,大腦就開始轉動,包括走路、勞動、看電影、看戲、聽課、上班……幾乎所有的時間腦子都在胡思亂想,羅列理由。特別是到本該享受生活樂趣的時候,如看電影、休假等,強迫思維就更厲害。但從我的表面看,別人一點也看不出來,都覺得我樂觀、開朗,學習和工作上很能負責、吃苦。
第三階段:轉業后的情況。由于已形成了較頑固的思維方式,強迫思維有增無減。開始幾年,主要是圍繞老問題,覺得自己在人格上被侮辱,這口氣難以下咽,再就是總怕有什么人聽信謠言,又緊跟著來到我們單位,有意無意地傳播謠言,那豈不又要受莫名之苦?!所以那幾年我思想繃得很緊,一點風吹草動就容易往這方面聯想。幾年之后,時間告訴我這種顧慮是多余的,所以,這方面的考慮少多了。但是,我又以同樣的方式來考慮每天工作中人際交往的小事,搞得自己每天心里很累:回到家里卻總想著工作中的安排及其他;休息時,逛風景區,滿腦子都是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以致風景再美也覺得沒意思,佳肴再好也感到沒味道。
我到地方工作了幾年,任務和擔子是不輕的,我這個人除了能吃苦,很注意為政清廉,從不利用職權占人家便宜,所以,領導群眾對我的印象都不錯。近幾年來,我又調到大學擔任教學、行政工作,此外,還承擔社會工作,深受廣大教職工和學生的信任和歡迎,人家都說現在我這樣的人少了。由于人際關系及工作中的小矛盾,盡管我這個人比較注意,有時難免讓一些不必要的顧慮、擔心在頭腦里盤旋。比如說,人家之間有矛盾,而我又不得不與兩邊接觸,就往往顧慮會不會因自己的介入而產生什么后果。我給學生們留下大方、坦誠、正直、幽默等美好感覺,給周圍同事的感覺也是達觀、熱情,但是實際上,自己的評價恰恰相反。這是何等的表里不一,只有你們—強迫癥患者的救星可以理解,而一般人是不會知道其中之苦的。
近幾年,我的情況更加糟糕,主要如下:
(1)白天強迫思維幾乎不中斷,越不愿想越要想,控制不住。每日每時心里總是繃得很緊,不知怎樣是完全放松的狀態,往往想問題弄得很焦慮、頭痛。總之,無法放松,晚上失眠嚴重。
(2)強迫思維在所有時間,包括工作、學習時,越是應該放松時,越感覺嚴重。每年2次休假,我越希望自己能好好休息、好好放松,卻越不能實現。總是在休假之前設想一個什么問題,休假時就拼命地圍繞這個問題(或者擔心)想來想去。往往事情一過去,回頭看看,根本不是我設想的那么回事,又覺得白白浪費這個假期,因此,又覺得可惜、自責、后悔。我幾乎每次都以失敗告終,每次都不會放松。
(3)自己給自己出難題,突然產生某個設想或某種想法,于是窮追猛想,不能放棄,而且想得非常具體,好像真的必然如此。也知道這是主觀、唯心的,但沒法控制。心情不太好時,有時為了一點不順心的事,就容易陷入苦惱,一旦開始,腦子里就一個接一個的苦思冥想,這幾個月心情就特別壞,簡直不可自拔,常常失眠。
(4)偶爾也出現這樣的情況:有時不想去想什么事,但是會覺得怎么腦子在閃著某個事,比如98,98,98……再仔細想想,原來是剛算過什么,結果是98,本應該結束了,但這個數字還是在腦子里閃過好多下,想控制,但控制不住。
(5)近年來,經常出現數月至半年為一輪的嚴重強迫思維伴發憂郁情緒,產生“苦惱—嚴重強迫思維(不斷輪換內容)—更苦惱”的惡性循環。這種情境一旦出現,陷入后就不能自拔。這種半年一輪的大苦惱我已經經歷好幾次了,真是苦不堪言。明知不對,卻無法擺脫,但即便是這種時候,一般外人也不易看出,最多偶爾表現出“有點情緒,不大說話”罷了。這種“大苦惱”比平時厲害得多!
醫生,我就是如此之苦,無處訴說。而且每次腦子里想到什么問題,就覺得現在想的這個問題最重要,非想不可。